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必看,做好营销,为什么要理解消费者心理账户

你会重新买票吗?

假设你今天去剧院看演出,票价是300元。你在刚到剧院还没买票的时候,发现自己丢了300元现金,你还会不会继续买票看演出?

同样的场景,我们调整一下。假设你提前买好了票,到现场却发现票丢了,必须重新花300元买票,你会不会再买一张票?

这个实验最早是由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设计的。实验发现,如果丢失的是300元现金,88%的人会选择继续买票;而如果丢失的是演出票,54%的人会选择不再买票。

卡尼曼教授认为,当身处第一种情境时,人们会把丢失的300元和买票的300元分别考虑;而在第二种情境下,人们会将已经花的300元和再次购票的300元汇总到同一个账户。

也就是说,一场演出要花600元,价格太高,索性不看了。心理账户同样是损失300元,为什么人们的选择差异如此之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做这种不合理、不精明的决策。

你有没有发现,有的人吃一顿价格几百元的饭不觉得贵,但是买一本书或者一款知识产品,几十元都不舍得花。

还有一些人,给孩子报上万元的学习班,一点儿都不心疼,一旦给自己花钱,就精打细算起来。

从消费心理学的层面来看,这种不够理性的购买决策,可以被归因为消费者的“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

人们会在心里构建分门别类的账户,不同的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在1980年提出的概念。

塞勒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有两套算法,一套是经济学算法,一套是心理学算法。

在经济学算法里,人们绝对理性,每“一元”都是可以由等价物替代的,只要绝对值相同就行。

而在心理学算法里,每“一元”就不一样了,“钱从哪儿来,花到哪儿去”,都是专款专用的。

生活中影响我们做消费决策的,实际上更多的是非理性的心理学算法,也就是心理账户。如果你是商家,怎样用好心理账户,让用户在你这里消费时“有钱、任性”呢?

我在这里向你介绍心理账户的三种应用方法。

替换概念

在营销宣传中,你可以把客户从他舍不得花钱的心理账户,引导到他容易买单的心理账户。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脑白金的宣传:“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脑白金理论上属于健康类消费品,但是有多少人舍得花好几百元买给自己吃呢?

于是脑白金很巧妙地转移了消费者的心理账户——从“消费账户”引导到了“礼品账户”。

让用户从“消费账户”支出这笔钱,大多数人会不舍得,但是同样的一笔钱从“礼品账户”被支出的时候,人们就变得非常容易接受了。

你发现了吗,选择对的心理账户,本质上就是给用户一个更容易说服自己买单的理由。

创造收益

常见的商家促销方式是打折,而精明的商家则会设计“满200元减100元”“满500元返300元”这样的方式。
本文作者:湘江品牌营销战略创始人,欢迎互加微信交流营销战略想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营销心理学为什么能成为制胜法宝?
松柏先生:营销高手要善于转移消费者的心理账户
营销人必须了解的5大消费心理学常识
灵活运用这5种消费心理学,让客户无法拒绝你
5位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打广告
大促营销心理学——为什么大促都用预售 尾款的促销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