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那么武之道是什么?

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合称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能量守恒是从1475年开始研究,1801年正式提出这个理论。可是中国在2500年前,老子已经在《道德经》里阐述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简单扼要的提出了能量是守恒的,总是从能量高的地方流向能量低的地方,正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是后来,中国古人没有像西方一样把他分化开来 ,在热力学,保守力学,核力学上面进行了应用。

当然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各方面的基础基础科技跟不上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但是从有记载以来,老子毫无疑问是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定律的人。

中国是讲究天人合一的,说完了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又针对人之道说了“ 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这个呢,在现实中表现得很清楚,有钱的人越有钱,有势的人越有势,有田的人越有田,然后呢,导致的结果就是老百姓吃不起,穿不暖,只好造反,再造一个王朝。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子说: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只有有道之君王,把那些被占用了多余的财产田地分给不足的人,这样天下才能长久。

看到了上面所说的,喜欢练武的朋友有什么感想呢?我们练功时是按照人之道来修炼还是按天之道来修炼?其实初练功的人多是像人之道那样的修炼的,很多练了多年武术的人之所以始终不得其门而入,也是因为如此。

很多练武的朋友,练功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执着,比如因为我们用手较多,因此很多人练功时意念多集中于手,这样气血就停滞于手而不能流转周身;另一部分人则是因行拳要弯膝,由于心法不齐,或老师没讲解清楚,练功时意念多集中于大腿(这是因大腿是最为受力的地方),这是因为修炼不得法之故。这样的意念集中一处,就像一个王朝一样,财富集中少数人手里,到头来会败坏了王朝,对于练功的人来说就是身体不能健康,功夫不能长进。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练功时不要执着,意念要自然的关注周身,但是因为普通人刚开始练功,元气不足,心神迟滞不灵,如果刻意想关注周身,是不行的,会感觉很累,练不久。那么正确的练功方法就是心灵放空,不要乱想,经常的提醒自己不要太执着,发现了意念集中一处了,就想一下全身,改正一下。

练习一段时间后,身体气血日渐充实了,有了一定的感受了,这时就可以在练功时注意一下站姿的要领。其实很多老师在教功夫的时候,都这样教过:比如脚掌要踏实,十趾抓地,甚至有些会错误的要求你站桩时,练功时重心放在前脚掌,说这样练功会轻灵(注意,这种练法大多时候是错的,只有一些特殊的功夫需要这样练,正常练功时不可以如此,否则会有不良后果)。

很多人刚开始练功时,因没有基础,在马步桩(传统宗风中叫四平桩),虚步时(宗风里叫虎坐凤点头)蹲下去的时候,要么弯腰前屈,要么膝盖过脚尖。如果要求身姿中正,膝盖不能过脚尖,那么就会出现重心会落在脚跟上,这样气血不能直达脚趾,对于循经,对于内功的锻炼是有影响的。

经过锻炼后,腿部肌肉有力了,腰胯松开了,经脉畅通了,这时就要注意把重心平踏双脚,就是脚掌平均受力。这个是要有一定基础后才能达到的,也是要有正确的练功方法才能比较快的做到。我以前多次说过,练太极拳一定要先出脚尖,前脚掌先着地的出步方法,为的就是使气血更好更快的达到脚趾趾端,而先出脚跟,气血到了脚跟就别住了,不利于循经。

气血经常的流注到脚趾,久之就会觉得十根脚趾感应灵敏,会有松透入骨的感觉,很多人教太极拳,老是说放松,这是错误的。太极拳的松是气血充沛后,滋润肌肉骨骼和神经后,自然达成的效应,是松透入骨,不是松软,松软不是太极。气血畅通到脚趾后,一站到位,双足平踏,自然就有力从脚起,发于周身,这时自然周身挺拔。一身备五弓,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等等太极拳的要求都自然而然的达成了。

所以说修习武道,要学的也是天之道的损有余而补不足,使气血周遍全身,不集中于一处停滞,这样才能使功夫有所长进。当然这只是天道的初步体现,天道还有其他的内涵,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学习武功也是如此,如收功之时, 得合扣丹庭,以聚气小腹丹田,收敛元气,不使散失。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转发!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玫瑰的激情——补肾最强法
太极劲有五
太极拳的根基
打拳动作别扭?快看看是不是这个原因
太极功夫在脚下
太极真功 始于足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