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立身中正之我见,并不是指百会-会阴与地面垂直

很多时候练功要求“立身中正”,那么这个“立身中正”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是习拳者的百会穴、会阴穴成一条直线(中脉),垂直于地面,但实际上在练拳的时候想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立身中正”虽然是贯穿在武术练习当中,但是他所指的“中”与“正”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比如预备式时,百会与会阴连接的这条线是垂直于地面的,但是很多时候却并不是如此。

比如说我们龙行(弓步)时,身体其实是微微向前俯的(视步伐大小而前俯角度不同),这样才能很好的升发阳气,以使气力从脚起,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如果强行的要求百会和会阴的这条连线与地面垂直,那么气到了腰部就给别住了,不能再上行了,就失去了混元周身的动力。

再比如说循经太极拳中的左右虎坐抱球,因为他的特殊姿势,他的中脉前期是与地面垂直的。但是在玉环桩“予注中元”的时候,也同样因为他的特殊姿势,那么身体会有一个微微前倾。

这个前倾一个方面是承继上一个式子“金顶沉锋”,你本来是深蹲下去,手都按到脚腕处了,这时一站起来,自然会有一些小前倾。另一个方面则是因为“予注中元”时双手是抱球于小腹前,为了保持重心的平衡,身体也会自然的微微前倾,这个是与左右虎坐抱球不同的。

实际上如果硬性的在“予注中元”保持中脉垂直地面,就会把连贯的动作给停滞了,同时也失去了身体微前俯而形成气机团敛丹田的效用。

同样的在太极拳里的“玉女穿梭”也是如此,双手抱球于中宫时,身姿也是微微前倾的。这样才能让气机更好的团敛于丹田,同时也能让气机的运行更加顺畅流利。

这个立身中正,其实从我们日常走路都可能会看出,人在行走过程中,重心高度会自然发生变化。而在跑步时,身体会自然有一个前倾;速度较快时,前倾会更大些。这些都是一种自然的变化,我们练功夫要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当然练到一定程度,讲究逆则成仙,是另一种功夫了,层次不同。

于此观之,“立身中正”的“中”当是指追涉于太极本始,不弃不离,不激不励,意气平和为用。“正”则是指气脉运行阴阳流注合度,从而使身心健康,并不是指中脉始终如一的垂直于地面。

当然这种修行要有老师,因为初学者筋骨未曾拉抻,肌肉力量不足,拳架不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动作是不协调的。特别是体内气机尚未启动之时,很难分辨得出什么才是“中正”,这就需要有老师指点了。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第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第19代传人 凌霄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分钟就完事?万籁声童子功,达摩内功帮你恢复精力,重振雄风
无极桩
太极拳如何做到内外兼修
太极拳之伸筋拔骨
太极拳——太极爱好者必须要知道的秘诀7
太极拳的内养与技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