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治疗五大误区,如果你做了,血糖就会捣乱了!

在糖尿病治疗中,总有许多坊间传言,比如糖尿病就是不能吃糖,苦瓜降糖、喝茶降糖等等,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控糖过程中常见的流言。

误区1:只有出现并发症才去看病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常常有两类糖友:

第一类是表现还算不错的,愿意吃降糖药打胰岛素但是不检测血糖,从不关心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虽然药吃了针打了并发症还是出现了。

第二类是很多糖友在糖尿病早期只是血糖高,身体没有任何自觉症状,认为糖尿病不疼不痒,就放松警惕,只有出现了并发症影响了生活才去看病。

这就是糖友存在的一个共性的问题:并发症出现了才去控制血糖。这就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

单纯的高血糖治疗简单方便,医疗费用低,早期的血糖达标能够更好地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如果等到出现了并发症再去治疗,不仅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造成更高的致残率。

而且,还会增加很大的经济费用,据调查显示,中国糖友80%的医疗费用都是用来治疗并发症。

误区2:擅自更改胰岛素种类

在许多对糖尿病的随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是自己擅自更改胰岛素的种类。糖友小王,医生的医嘱是: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0早晚各一针。

可是用了这样的治疗方案以后,他的血糖时高时低,开始以为是自己的饮食、运动出了问题,后来,才发现竟然是因为小王将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0用完后没有及时去医院继续取药,而将家里以前剩下的中效人胰岛素按原方案继续注射,在小王看来,以为胰岛素作用都是一样的。

其实就像感冒药分为不同种类,根据你的感冒类型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服用的药物也是不一样的,错误用药还有可能加重感冒。

同样,胰岛素分为短效,中效、长效、预混等很多种,医生会根据你的血糖情况选择适合你的胰岛素注射种类,这样才能使血糖达标。不能自作主张随便更改胰岛素种类。

误区3:血糖控制好了就可以自行停药

很多看过门诊的糖友坚持了一段时间的降糖方案治疗,医生开的药吃完了,检测到似乎血糖正常了,认为糖尿病治愈了就擅自停用了所有的药物,这是很危险的行为。

这是因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根治糖尿病,一经确诊,需终生治疗,所谓糖尿病治好了,只是在药物控制的前提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或者是到达了糖尿病“蜜月期”,可以不打针吃药控好血糖,并不是真的痊愈了。

药物能不能减量、停药或者调整种类,需要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不能自行停药。

因为在停药后血糖会骤然升高,容易并发糖尿病酮症,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误区4-外出就餐加大药量

遇见过几个这样的病例,有些糖友明知道糖尿病严禁大吃大喝,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对美食、美酒的诱惑,而擅自加大口服药及胰岛素剂量。

这样不仅你的血糖波动大,长此以往加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非常容易造成低血糖昏迷,后果不堪设想。

误区5:血糖控制越低越好

大家普遍比较重视血糖过高,认为血糖控制的越低越好。特别是有并发症的老年患者,一味的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认为这样才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实现长寿。

事实上,由于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当血糖控制得过于严格时容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而造成生命危险。

所以糖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血糖的控制标准,尤其是高龄糖尿病患者,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

如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就可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药方(转帖)
难怪糖尿病并发症高发, 饮食控糖5大误区害了多少人! 看完赶紧改
这些胰岛素的认识误区,你有几个?
正确引导和帮助糖尿病患者走出误区
糖尿病16个误区全解析
降糖药的种类有哪些 降糖药的5种类型常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