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头条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周慧

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成功制备出一种具有优异倍率性能、较高可逆储钠容量和放电效率的新型碳负极材料,为研发高容量可快充钠离子电池用碳负极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能源材料》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锂资源的有限和价格较高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钠与锂的性质相近,在自然界中的储量高且价格低廉,因此钠离子电池被科学界和产业界认为是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储能体系。

图片来自网络

负极材料对锂/钠离子电池的快充和倍率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但由于钠离子的离子半径远大于锂离子,目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已不适用于钠离子电池,开发高性能非石墨类碳负极材料对于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项宏发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利用氯化钠模板法结合优化的碳源组成制备出的三维无定形碳材料(3DAC),实现了对其微观孔隙与微区结构的有效调控。该成果利用氯化钠模板,在不显著提高比表面积的前提下,适当引入孔径为2~50 nm的介孔和孔径>50 nm的大孔同时,利用碳源的组成优化和氯化钠模板的限域作用,实现无序/有序微区比例的调控,从而在提高碳负极材料倍率性能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

实验数据表明,这一新型碳负极材料可在9.6安培每克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获得的储钠容量与其他材料在相近电流密度下相比提升了一倍,且充放电600次后电池性能无衰减。同时,该材料合成方法简单,且制备过程无污染,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钠离子电池研究获突破
四十年都未大规模商用的钠离子电池再次改变认知
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胡勇胜: 深耕钠电十余载,终成一极海钠人
进展 | 基于无烟煤软碳负极材料的低成本钠离子电池开发成功
北科大《AFM》:空位制造&钠层掺杂协同提升氧化物正极性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