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县令”和“知县”压根不一样?一字之差,却是天差地别!

在秦朝设置郡县制之后,县就开始作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了,即便到现在,县级行政单位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县下唯乡绅,皇权不下县。”

在古代中国,中央和省府都可以受到皇帝的直接统筹,但是县是皇权管辖的极限,为了加强对县的管辖,就出现了知县和县令,很多人都以为县令和知县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但是这是一个误区,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种官职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压根不一样。

“县”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由面积广大的楚国率先设立,楚国将管理的官员成为“令”,在楚国之后,各诸侯国也纷纷效仿,设立了自己的县级单位,管理模式只是有略微不同,这说明这符合当时的情况,先后出现了“令”、“尹”、“县令”、“县长”等几种官职。

到了汉朝,官职名称开始统一,被称为县令,县令是县级行政单位里的最高官员,一直到隋唐,这个称呼一直未变。等到了宋朝,“知县”开始出现在了历史舞台,而宋朝管理县级行政单位的最高长官依旧是县令。

那有人就要奇怪了,既然有了县令,这个知县是干嘛的?知县中的知字其实是通晓的意思,是宋朝皇帝为了加强对县的监察和控制而设置的官职,说白了,就是中央想要更好地控制地方。因为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见过唐末时期的腐败,宋朝的开国元勋和统治者们很清楚地方上的腐败问题,于是想要派遣官员监察地方官员,知县在大多时候,都是扮演着监管县务的角色。

在两宋时期,很多知县都是身兼两职,一方面在中央机构为官,另一方面负责监管地方县务,这一举措说实话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宋朝的繁荣,官员更加腐败,知县的出现,让那些有天高皇帝远思想的官员有所收敛。

知县在地方上的权力很大,因为身兼数职,有些知县的官阶还比较高,能够直接干预县的管理,也能否定知县的决策,县令对知县都恭恭敬敬。除了县令之外,宋朝也设有通判和监察御史,这些官员职位更高,他们负责对州府的监管。

县令一般都是书生,通过科举考试,由于朝廷的赏识而得到了管理一县的机会,而知县一般都是中央官员,或是高官贵戚的子弟,渐渐他们就丢掉了知县的初心,他们到地方上最主要还是为自己镀金,好日后飞黄腾达,出于这种心理,他们对知县的监管也不是那么严格,而县令为了讨好知县,甚至会主动孝敬,送上金银珠宝,形成新的腐败关系。朝廷的本意肯定是好的,但糟粕之人将其硬生改变,明面上的腐败确实少了,但暗地里他们更加欢腾了。

 

知县作为文官,他还可以监管地方上的军队,文人管军队,直接导致了地方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滑,队伍懒惰成性,导致两宋经常遭受外部势力的欺压。

明清时期,知县渐渐成为了主导,成为了正式的地方官,也完全收纳了县令的职责,成为了地方最高官员管理百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知县和县令其实是两码事,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不相同
“知县”和“县令”有何不同?仅有一字之差,两者却是天差地别
“知县”和“县令”有何不同?一字之差,两者却是天差地别
明清两代都是县令掌管一个县,当时一个县有多少官员?
县丞与县令的区别
县长,历史上唯一返祖的官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