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6年毛主席病逝,中央来人找到李银桥:你把主席遗物放哪去了

前言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溘然长逝。

他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不仅仅是可歌可泣的业绩、催人奋进的思想,而且还留下了他本人数千件的生前遗物。

这些件件陈旧的衣服、敝屣,乃至锅碗盆筷、文房四宝无不蕴含无数生动感人的故事,无不折射出一代伟人辉煌的生命轨迹和高尚的人格情操。

然而,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找来找去,始终都没有找到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穿的那一件黄呢中山装。

突然,一位工作人员灵光一闪:是不是被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给带走了?

随即,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赶赴天津,询问李银桥他把毛主席的那件遗物,即黄色的将校呢礼服放哪去了?

李银桥有些懊恼地说:那件衣服我“借”给天津博物馆了,现在是它们的“镇馆之宝”。

工作人员让李银桥去天津博物馆把这件衣服给要回来,但对方怎么可能会把“镇馆之宝”轻易拱手相送呢?

说得这么热闹,这件看似“普通”的中山服样式的礼服,为何会被中央办公厅与天津博物馆相互“争抢”呢?

换言之,这件衣服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吗?

图|珍贵的礼服

一、毛泽东秘书揭秘:主席的衣服很少打补丁

在不少同学的记忆里,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一生艰苦朴素。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不讲究吃,不讲究穿。

他的日常用品,包括睡衣、毛巾被、袜子、内衣、衬衫上都有很多补丁。

这些说法通常来自某些出版物。

更夸张的是,有的书还说毛主席因为袜子破了很多洞,鞋子有些不合脚。见外宾时为了顾及影响故意缩着脚,不然就露馅了。

之所以毛主席会喜欢穿带翻领的衣服,就是因为他的衬衫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补丁。

穿着双翻领的外套可以把内衬完全包裹住,不至于接见外宾时“露怯”。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即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曾连续20天不吃一颗粮食,长期吃野菜和菠菜充饥,导致营养跟不上,得了浮肿病,身体状况很不好。

曾担任过毛主席的秘书,兼职英文老师的林克却对这些说法嗤之以鼻。

据林克同志的回忆,毛主席的确一生俭朴,但绝不是苦行僧。

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虽然减少吃肉次数,但食谱仍比较丰富,饭桌上会有蔬菜、辣椒、豆腐、芋头、金华火腿、鳜鱼、冬笋、蘑菇等等。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他日理万机,需要处理各种事情。

为了保证毛主席的营养,他身边的保健医生、护士长还有中央办公厅,根本不可能会让毛主席20多天不吃粮食,只吃野菜充饥。

若毛主席得了浮肿病,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就相当于犯了大错误,是严重的失职,党中央绝不允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主席的营养还是能够得到保障。

当然,他老人家平常每顿饭吃得不多,对菜品无所特别要求。

至于穿着方面,毛主席不讲究衣着样式,他老人家喜欢纯棉或毛料衣服,很少穿外面售卖的成衣,时常单独请裁缝量身定做。

这种手工缝制的衣服既合体还整洁,穿起来比较宽松,比外面买的成衣价格便宜。

除此之外,据林克和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共同回忆,他从来没有见过毛主席穿破洞的袜子会见外宾。

衬衣根本没有什么五颜六色的补丁。

至于毛主席常盖的毛巾被上有几十个洞,一捅就破,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

毛主席的屋子是恒温的,所以不会着凉。

到了冬天,他老人家不习惯用厚厚的被子,就盖上四层毛巾被,这样比较贴身舒适。

至于毛巾被上有许多洞,这是夸张和离奇的,很不真实。

在江西井冈山、陕北延安,包括西柏坡时期,因为战争导致根据地物资匮乏,经济遭到敌人封锁,毛主席日常生活条件会有些艰苦。

但也绝不像某些书里说的那样,连破了几十个洞的袜子都舍不得扔,缝缝补补后继续使用。

因为到了这种地步就已经不等同于节俭,而是类似于苦行僧了。

图|毛主席视察武钢

毛主席向来性格豁达,与其费心费力地缝制破衣服,倒不如继续买新的,这样花费不是太多,还能保证外出视察或会见外宾时穿着合体的衣服。

这笔账毛主席还是能算得清的。

考虑到林克在毛泽东办公室工作12年,他的这番言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远比那些不负责任的地摊文学要真实。

二、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为穿什么衣服而犯难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频频出击,国民党反动政权即将土崩瓦解。

这时,毛泽东主席开始周密考虑新中国的重建问题。

他对于和平建设时期,党的队伍建设问题却充满担忧。

解放军于1949年2月进入北平之前,毛主席时常想起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之后的惨败。

他多次在党内发表讲话: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与新中国,绝非为了贪图个人享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家都要好好读一读郭沫若先生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是一篇好文章,全党同志都要学习。

在一次党的干部会议上,毛主席还说:我们要防止贪图享受,不愿过艰苦生活的情绪。不能以为进城了,当官了,就不求上进,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了。

我们这次进北平就是“上京赶考”,愿大家都能考个好成绩。

毛主席不仅这么说,他带头这么做。

在日常生活中,毛主席从不贪图享乐,以勤俭节约为荣。

在穿衣方面,毛主席从来不提任何要求。

过去战争年代,他老人家戎马倥偬,常常有什么穿什么。

为了少做一些衣服,节约些开支。毛主席经常穿一些拼接衣服。

何为“拼接衣服”?就是找两件旧衣服,第一件衣服的上半部分有损坏,那就把它裁掉,再找一件上半部分完好的旧衣服进行拼接。

两件旧衣服合二为一,就成了一件新衣服。

此一时彼一时,毛主席进入北平后,准备接见沈钧儒、李济深等民主人士。

为了尊重客人,他让卫士长李银桥找一些好些点的衣服。

李银桥翻箱倒柜都没有找到一件像模像样的衣服,他很焦急,赶紧请示毛主席:“主席,咱们是不是做件新的衣服?”

毛主席听后沉吟不语,半天才说:“不必了,我想沈先生和李先生不会过于计较我的穿着。”

毛主席是伟大领袖,他的形象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国家民族和全党。

因此建国伊始,中央办公厅为了新中国的良好形象,决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制作一些服装。

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毛主席没有表示反对。

考虑到毛主席即将参加开国大典,卫士长李银桥与卫士李家骥想着给毛主席做一件像样的礼服。

可他们不清楚毛主席喜欢哪些样式,于是就专门询问他老人家:准备穿什么礼服参加开国大典?

图|开国大典上,气宇轩昂的毛主席

毛主席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穿中山服!”

遵照毛主席的嘱咐,李银桥与李家骥买了一段黄色的将校呢。

1949年秋,他们二人把这段新布料交给中央办公厅赖祖烈处长,请他在北京找一个手艺可靠的裁缝师傅,为毛主席单独制作几套礼服。

赖祖烈立马就找到了王子清。

王子清是北京朝阳区刘各庄人,从十几岁就开始学徒。

“七七事变”爆发前在东方洋服店当缝纫工,后升为裁剪师,领导缝制服装车间。

1948年,王子清在王府井附近开了一家私营服装店,他担任经理。

赖祖烈此前与叶剑英元帅代表党中央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时,在做衣服时认识了王子清。

王师傅高超的技艺令赖祖烈记忆犹新。

就这样,赖祖烈就把王子清接到香山,没让他直接见毛主席,更没说给谁做,只是拿出了一段黄色呢子布料与一套绿色旧军装,让王子清用这段新布料,按照这套旧军装的尺寸做一套新式中山装。

由于王子清之前曾给毛主席修改过服装,他一见这套衣服就估计出这恐怕是毛主席的衣服。

这一重大任务让王子清既感到幸福又感到紧张。

为了将毛主席的衣服做得尽善尽美,王子清亲自设计,带领他三个技艺高超的徒弟共同制作。

时间紧任务重,师徒几人非常认真仔细。

第一套成品出来后,王子清感到领子不合适。

按照当时中央的要求,这套礼服的领子把扣子系上后要能露出里面的白衬衫领。

高度一样齐,不能露太多,也不能完全不露。

师徒几人将领子连续修改了三次,最后才做好。

开国大典那天,毛主席穿上王子清特制的中山装,显得更加精神振奋,气宇轩昂。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党内其他领导同志都在开国大典上身着庄重的中山装,成了天安门城楼上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这之后,中国共产党将中山装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服”。

此后,毛主席与其他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一般都穿中山服,乃至有的外国朋友为中山装改了名,称之为“毛式服装”。

195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从全国各地召集12位技术精湛的裁缝进京,专门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服装制作。

1957年,毛主席应邀出席苏共(布)二十四大,暨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

临行前,北京红都服装厂为毛主席量身制作了一套黑色中山服。

这套新中山装的衣领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小领”设计,后来为了配合毛主席的身材,所有中山装的衣领都改为“尖阔形”。

毛主席穿着这套黑色中山装出席了苏共大会,与赫鲁晓夫多次会谈。

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穿黑色中山装。此后无论是什么场合,毛主席一律穿灰色中山服。

有一年,某国领导人来访,外交部特别重视,礼宾司一位负责这次会见的官员为毛主席制作了一套黑色中山装。

会见前夕,礼宾司的同志带上这套黑色中山装来到中南海,准备为毛主席试装。

图|身穿睡袍的毛主席

然而,毛主席坚决不肯穿这套服装,他恼火地说:“为什么要做黑色的?我不穿!”

工作人员赶忙解释:主席,您还是穿一次吧,这是外交部特意定制的,按照外交惯例应该穿黑色……

话还没说完,毛主席更加气愤了:“为什么要听外国人的?我是中国人,按中国的习惯穿,谁做的谁穿,反正我是不穿!”

此后,无论毛主席出席什么样的场合活动,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都不敢擅自变更毛主席的服装式样和颜色。

而且毛主席还规定身边工作人员:未经他本人同意,不得频繁制作新衣服。

三、毛主席开国大典穿的那套礼服,最后到底去了哪里呢?

当时,人民解放军的军装还没有制定统一样式,无论普通民众还是军队内部领导对于军装的概念都是以黄绿色为标准。

因此,毛主席那套黄色的将校呢缝制的中山装被视为“军衣”。

开国大典结束后,李银桥看到剩下的料子还有不少,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他请王子清为毛主席做了三套样式相同的“军衣”。

考虑到毛主席不喜欢穿厚衣服,李银桥趁机又为毛主席单独定做了几套纯棉睡衣。

这薄薄的棉绒品穿起来自然舒适至极,很令毛主席满意。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19日,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至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主席笑着对李银桥说:“既然战争已经结束,咱们都可以把'军衣’给脱下来了,我脱你们也要脱。”

之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穿着样式更加休闲的中山服。

那套开国大典礼服就此被毛主席束之高阁。

1954年初,毛主席想找一本旧书,他发现了建国伊始,李银桥和李家骥找王子清为自己单独制作的那几套中山装。

这几件衣服毛主席已经很久都不穿了,想着放着也是浪费,于是他把李银桥叫到办公室,指着沙发上的四套衣服说:“银桥,这些衣服我不穿了,送你一套,李家骥一套,马武义一套,赵鹤桐一套。”

李银桥翻了翻那几套衣服问道:“主席,还有负责外卫的副士长孙勇怎么办?”

图|毛主席与李银桥

毛主席一拍额头说:“我怎么把他给忘了?这样吧,你两套,孙勇两套,两个人把这四套衣服平分了。”

按照毛主席的意见,李银桥首先挑了两套,其中包括毛主席在开国大典穿过的那套,剩下两套就送给了孙勇。

把这两套衣服拿回家里后,李银桥试穿时发现自己身材矮小,没有毛主席身材高大,适合毛主席尺寸的衣服到他身上变得肥肥大大。

他和妻子韩桂馨商量了一下,想把衣服改成适合自己的尺寸,这样日常也能穿着,不至于浪费。

韩桂馨半开玩笑地说道:“你要想好了,这是毛主席穿过的衣服,如果私自改动尺寸,你以后会不会后悔?”

李银桥有些不高兴:“我只是改这么一件衣服,有什么大不了,况且这还是毛主席单独送给我的。”

几天后,李银桥趁着休息日单独找了裁缝,把毛主席的那套礼服进行裁剪,改完后的衣服穿上很合身,也很精神。

可是李银桥没有想到,正如妻子韩桂馨说的那样:这么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物毁在了他的手里。

时间转眼到了1962年4月,在毛主席身边担任了15年卫士的李银桥离开北京中南海,调到天津工作。

他的妻子韩桂馨曾经是毛主席的家庭服务员,和丈夫一起到了天津,离开了毛主席。

1967年,即“文革”爆发初期,天津历史博物馆(现在的天津博物馆)找到李银桥收集历史文物。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清楚,李银桥陪伴在毛主席身边十多年,他或多或少收藏了一些毛主席使用过的物品。

李银桥思来想去,就把那套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穿着的中山装礼服借给了天津博物馆。

工作人员接过衣服先细细打量了一番,询问李银桥:尺寸怎么这么小,毛主席能穿上这件衣服吗?

李银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件衣服被我改动了,尺寸是适合我穿的。”

博物馆工作人员一拍大腿:“你怎么敢擅自改动毛主席穿过的衣服?而且还是这么一件具有重要价值的衣服啊?”

图|陈列在天津博物馆的毛主席礼服

这时,李银桥才意识到那套衣服的珍贵,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妻子的意见。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后,中国历史博物馆先是找到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寻找开国大典时毛主席穿过的衣服。

找来找去,那件衣服仿佛不翼而飞了一般。办公厅工作人员一合计:莫不是被李银桥、李家骥、孙勇等人给带走了?

于是,中央办公厅兵分几路,一路工作人员来到天津找到李银桥,询问他知不知道毛主席在开国大典时穿的那套衣服去了哪里?

李银桥告诉来人:在10年前被天津博物馆的同志收走了。

工作人员让李银桥赶紧要回来,但天津博物馆坚决不同意。

同学们想想,毛主席其身份与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在1949年10月1日,即新中国开国大典时穿着的那套礼服,具有其非凡的影响与收藏价值。

与其说那是一件普通的礼服,倒不如说代表了一段我党光辉灿烂的历史。

这件衣服被请去天津博物馆后,已经成为它们的“镇馆之宝”。

民间有句俗语——请神容易送神难。天津博物馆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件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物,怎么可能还会拱手让人?

碰了一鼻子灰的李银桥对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说:天津博物馆坚决不同意把衣服再还回来。

因此,毛主席在开国大典穿过的那套“军衣”,至今仍珍藏在天津博物馆。

图|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

结语

据不完全统计,毛主席曾留下了数千件珍贵遗物,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就珍藏了毛主席晚年遗物6000多件。

这些遗物包含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不仅蕴含着一代伟人的感人故事,还折射出了一代伟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人格风范。

其实,毛主席留下的遗物大多数都是日常用品,包括他带过的手表,使用过的砚台,穿过的衣服等等。

这些物品非常普通与寻常百姓家使用的并无不同。

然而,正是这样一件件看似普通的物品,却留有一代伟人身体的余温,包含着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

与其说这些是毛主席的遗物,倒不如说这是见证了毛泽东伟大平凡一生的见证物,更是毛主席高尚思想情操的真实写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衣服去哪了?为何被人为改小?其中有什么隐情|李银桥
开国大典中,向来注重仪表的周恩来,为何坚持穿旧衣服?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胖了10公斤,为何9年都不做新衣服穿?
1954年毛主席送给李银桥一件衣服,13年后,这件衣服成了历史文物
毛主席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不是开国大典,而是7月7日
开国大典结束后,毛主席毫无睡意,说了几句话后,涌出了泪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