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虎汤加减方有哪些?

白虎汤加减方有哪些?


白虎汤

(附加参、加桂、加苍术汤)

白虎汤为仲最方,粳草合成清热强;

高热汗出兼烦渴,加参顾及气津伤。

添入桂枝治温疟,关节灼痛亦相当;

若加苍术疗热痹,湿温热重湿轻尝。

(一)白虎汤的组成与功效

白虎汤由生石膏50克,知母18克,粳米9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本方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之功效。是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四大(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有力)为其辨治之要点。但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均不宜或禁止使用。

凡属气分热盛之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流行性脑脊膜炎和各种原因高热等病症,用治有效。

白虎加人参(10克)汤,具有清热、益气、生津之功效。主治伤寒表证已解,热甚于里、津气两伤;以及夏月中暑,身热而渴,汗多,背微恶寒者(摘自《伤寒论》)。

白虎加桂枝(8克)汤,具有清热、通络、和营卫之功效。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痛,时呕者(摘自《金匮要略》)。

白虎加苍术(9克)汤,具有清热祛湿之功效。主治湿温病,多汗、身重足冷者(摘自《活人书》)。

(二)加减方法

①温热病,气血两燔的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症,加羚羊角、大量水牛角。②兼寒热往来,热多寒少,加柴胡以增和解之功。③高热、口渴、汗出、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软坚润燥。①消渴证而见烦渴引饮之属胃热者,加天花粉、芦根和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

宋·王怀隐(宋代医学家)

治阳毒伤寒,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主之(摘自《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治阳毒伤寒诸》)。

宋·陈师文(宋代医学家)

白虎汤治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摘自《和剂局方·卷二·治伤寒》)。

明·李挺(明代医学家)

白虎汤治一切时气温疫杂病,胃热咳嗽发斑,及小儿疱疮瘾疹,伏热等症(摘自《医学人门。卷三》)。

明。管桥(明代医学家)

白虎加人参汤,治暑盛烦渴,痘出不快,又解痘、斑、疹等热毒(摘自《保赤全书》)。

清·吴仪洛(清代医学家)

白虎汤加柴胡、黄芩、半夏,名为“柴胡石膏汤”(实即白虎汤合小柴胡汤),治暑嗽喘渴(摘自《成方切用》)。

清·吴鞠通(清代温热病学家)

白虎汤加元参、犀角,名为“仙斑汤”.治温热发斑(摘自《温病条辨》)。清·王孟英(清代温热病学家)本方加羚羊角、犀角,名为“羚犀白虎汤”,治温病气血两燔,高热神昏、抽搐之证(摘自《温热经纬》)。

清·俞根初(清代医学家)

葱豉白虎汤,即本方加葱白、豆豉、细辛.治温病内热、风寒外束之证。

白虎承气汤,即本方加大黄、芒硝,治温毒发斑,烦热错语,不得眠者(摘自《通俗伤寒论》)。

清·年希尧(偶斋主人)(清代医学家)

白虎汤,治中暑口渴欲饮水,身热头昏等(摘自《集验良方》)。

叶橘泉(近代中医药学家)

治感冒、肺炎、麻疹、以及其他诸热性病。其症状为发热恶寒,口中干燥,喜饮水,脉滑数,乃至洪大、汗吐下后.仍烦渴引饮.面赤,目赤,神昏发狂等。对不明原因之高热,有顿挫之效(摘自《临证实用方剂》)。

白虎加人参汤之应用目标,以舌干燥,口渴欲饮冷,心中烦,痞闷为主。余曾屡用于回归热分利期,效果甚佳。

又用于肠热症高热期.并作恶性疟疾之善后之剂,颇获得其助益。

向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之运用范围.自以白虎加人参汤较为广泛:凡急性传染病如肠热症、肺炎和麻疹等高热、烦渴、汗多、舌干燥等情况下,均有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

又糖尿病初期,或夏季小儿热病、皮肤病、汗疹、烦热瘙痒、口渴、夜啼不安等。又霍乱后大热烦渴,有尿中毒倾向时,以及疟疾、回归热、肺炎等大汗出,分利解热时,用本方以防虚脱之危险等,此时如本方应用适当,确有起死回生之力(摘自《古方临床之运用》)。

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临床应用:

(1)消渴证(即糖尿病):证见消谷善饥而多食、口渴欲饮、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苔黄乏津、脉滑数,加生地黄、花粉、沙参、栀子、麦冬、怀牛膝,效良。

(2)阳明热证:烦渴甚者.酌加太子参、元参、花粉等。

(3)温病:若温热病气营两发斑者,宜加玄参、犀角、金银花、白茅根、生地黄等;兼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黄芩、板蓝根。若温热病,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而见神昏谵语者.合用安宫牛黄丸。若温热病,热急生风、而见抽搐者.加钩藤、犀角、白僵蚕,并合入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摘自《伤寒论与临证》第333页).

焦树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

记得在1957年时,石家庄名医郭可明先生在北京运用白虎汤和人参白虎汤随证加减,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良好效果,一时传为佳话。

而1958年我们在北京也运用白虎汤加减治疗乙脑.有的效果不佳,身热缠绵不退,舌苔白腻,后来请蒲辅周先生会诊。蒲老指出,今年多雨多湿、应再加苍术,后来我们改用苍术白虎汤加减,却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见方剂的随证加减,非常重要。

我曾在化斑汤中加忍冬藤、小蓟各30克,藕节炭20~30克.生地黄、玄参改为各15~20克,连翘12~15克,用于治疗白血病患者高热不退兼见皮下出血者,每取良效(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第140页)。

盛国荣(福建中医学院教授)

应用白虎汤不一定要四大症俱全,只要里有实热,无胃肠和虚寒疾病,用之高血压、糖尿病,往往获得满意疗效(摘自《名医名方录》第3辑21页)。茹十眉(名老中医)以白虎汤(生石膏粉60克,知母12克.甘草4克),加天花粉、麦冬各10克,滑石8克,主治伤暑症(高热汗出·门1渴引饮,心烦心悸,四肢无力,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如汗多脉虚者,加生晒参6克或党参15克;肢冷发麻加桂枝9克(摘自《袖珍中医处方》第2页)。

谢兆丰(中医专家)

凡辨证为气分壮热,燥热伤津之病症,不论伤寒或温病等,也不论“四大症”悉具,皆可使用。流感加连翘、大青叶;鼻出血加白茅根;咽痛加桔梗;高热抽风加勾藤、地龙;肺炎加杏仁、黄芩、金银花、连翘[摘自《河南中医》1984;(4):21]。姚华(中医专家)以白虎汤加板蓝根30克,羌活10克为基本方。冬春季加荆芥;夏秋季加藿香、佩兰;头痛加蔓荆子、菊花;身痛羌活改用15克。治疗流行性感冒50例,退热效果非常显著[摘自《江苏中医》1986;(1)9三。

叶景华(中医专家)

以白虎汤合泻白散,治疗大叶性肺炎(壮热汗出不解,咳嗽气促胸痛,痰黄黏或呈铁锈色,口干引饮,舌红苔黄,脉滑数)32例,疗效满意[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0;(3)133」。

陈定生(中医专家)

以白虎汤(生石膏30克,知母、粳米各12克,甘草10克)加红参10克。水煎服。治疗严重饥饿症(强烈的进食欲、心慌、气急、烦热、大汗、进食后诸证消失,片刻又复发,体重增加,大便频,气虚无力。经各项检查均无异常)14例。14例均服6~30剂而愈,平均1.4剂[摘自《中医杂志》1989;(5):24]。徐德先(中医专家)以白虎汤合清营汤治疗证属气营热盛型乙脑547例,疗效显著[摘自《江苏中医》1982;(11):12]。

吴帝田(中医专家)

以白虎汤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40例,疗程最短者6天,最长者15天,全部治愈。发热期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低血压期加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少尿期去粳米,加玄参、生地黄、麦冬、大黄、芒硝;多尿期加生地黄、山药、山萸肉、麦冬、五味子、菟丝子、党参[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7;(3):140」。

王雄(中医专家)

以白虎汤加地骨皮、柴胡、薄荷、青蒿、鲜荷叶为基本方。治疗小儿夏季热200例。食滞加大黄;支气管炎加芦根;肠炎加山楂、川黄连。每日1剂,煎水代茶。治疗结果:3天内退热者126例,5天后退热者65例,无效9例[摘自《江西中医药》1987;(1):32」。

刘克欣(中医专家)

以白虎汤加金银花、酒大黄、连翘、苦参、桔梗、夏枯草、桑白皮。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69例77只眼。治疗结果:治愈66例74只眼,好转3例3只眼。服药最少者为3剂,最多者为24剂。效果满意[摘自《中国中医眼科》1994;(2):90」。

朱良春(名老中医)

以白虎汤(生石膏100克,知母、粳米各25克,甘草10克)加金银花、汉防己、川木瓜各25克,连翘20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若湿重者加薏苡仁40克,苍术25克,厚朴10克;热重者加栀子、黄柏各15克,川黄连5克;心前区闷痛者加全瓜蒌、薤白各25克,桃仁、丹参各15克;心悸甚者加茯神、枣仁、远志各15克,柏子仁25克[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5,(11):496_。

李寿山(大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如用大剂白虎汤,加青蒿、白茅根以透发郁热丽治高热病人,每获良效,转危为安。并主张凡用白虎汤必加人参,固热邪犯人必然耗气伤阴,况且患阳明病者,用人参补益气阴恰合病机(摘自《名医名方录》第2辑第17页)。

孟仲法(中医专家)

小儿暑热症,又名夏季热,与中医的“暑温”、“消渴”“疰夏”等症类似。治以益气清热,养阴生津之法,用白虎汤加人参汤(生石膏20克,粳米15克,知母、甘草各5克,西洋参3克),加鲜芦根20克,鲜生地黄12克,鲜石斛6克,淡竹叶5克,黄芩3克组成“清暑生津汤”(摘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第344页)。

徐宜厚(中医专家)

以白虎汤去粳米、甘草,加麦冬、玄参、赤芍、炒丹皮各10克,沙参15克,生地黄12克,防风、紫草各9克,荆芥、细辛、红花各5克,六一散35克。治疗全身性瘙痒症(气血两耀型)81例。效果满意[摘自《中医杂志》1983;(5):27]。

目·泽木修二(日本汉医学家)

以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放疗所致口腔异常干燥综合征14例。连服4周以上,自觉症状大大得到改善[摘自张丽娟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2):35]。

日·井上裕之(日本汉医学家)

以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对趋精神药导致口渴17例。治疗结果:达到全面改善程度[摘自金航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3):32]。

日·山田亨弘(日本汉医学家)

以白虎加桂枝汤合四物汤加荆芥、连翘。治疗异位性皮炎59例。主证为颜面潮红伴有热感。治疗结果:多数病人症状显著改善[摘自赵丽平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3):40]

日·伴野纯代(日本汉医学家)

以白虎加人参汤9克/天及黄连解毒汤7.5克/天治疗泛发性脓疱性牛皮癬。药后泛发性脓疱性牛皮癣,其皮病状态及瘙痒减轻,并与皮疹状态平行,认为是SCC相关抗原的消长。

以白虎加人参汤9克/天治带状疱疹, 服药后热象图像呈热区的PHN罗患部位温度降低,疼痛、麻木、关节活动障碍亦减轻[摘自张志军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4):39]。

日·尾台元逸(榕堂)(日本汉医学家)

治麻疹大热谵语,烦渴引饮,唇舌燥烈,脉洪大者。又曰:治齿牙疼痛,口舌干而渴者。又曰:治眼目热痛如灼,赤脉怒张,或头脑眉棱骨痛,烦渴者,俱加黄连良,兼用应钟散,时以紫园攻之。

白虎加人参汤,治霍乱吐泻后,大热烦躁,大渴引饮,心下痞硬,脉洪大者。又治消渴,脉洪数,昼夜引饮不歇,心下痞硬,夜间肢体烦热更甚,肌肉日消铄者。又治疟病大热如煅,谵语烦躁,汗出淋漓,心下痞硬,渴饮无度者(二则均摘自《类聚方广义》)。

日·吉益为则(东洞)(日本汉医学家)

白虎汤治大渴引饮、烦躁者(摘自《方极》)。

白虎汤治疗手足厥冷或恶寒,而自汗出、谵语者;手足厥冷,胸腹热剧者;大烦渴、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无大热、心烦、背微恶寒者;暑病,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胸腹热剧,或渴,如狂者,本方内加川黄连2克(摘自《方机》)。日·浅田惟常(宗伯)(日本汉医学家)白虎汤,治疗邪热散漫于肌肉之间,发大热大渴,脉洪大或滑数者。是故白虎与承气为表里之剂,同属阳明之位,表里俱热,与三阳合病,皆用此方。皆胃不实而近于表者也(摘自《方函口诀》)。

日。大塚敬节(日本汉医学家)

白虎汤适用于所谓身热、恶热、烦热等热症状,有解热之效。此时脉浮滑数或洪大、口干、口渴。所谓身热、恶热、烦热等症状,即自觉的身体有灼热感而苦痛,但常不兼恶寒。如用手掌按病人皮肤则有一种灼热感。此热状在感冒、肺炎、麻疹,或其他各种热性传染病时出现。此病状如有便秘形成燥屎,发谵语时,应用大承气汤。本方即在尚未达到应用大承气汤时用之。故本方广泛应用于感冒、肺炎、麻疹以及其他热性传染病。或在皮肤病瘙痒剧烈时用之亦有效(摘自《汉方诊疗实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治疗多年头部大汗一例
理中汤加减方有哪些?理中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方有哪些?葛根黄芩黄连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白虎加人参汤加味 |  燥渴饥饿【第199期】
桂枝汤加减方有哪些?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