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窝在家最美好的事,莫过于看一部好片子了!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组太阳系行星挂件,每一颗行星按比例缩小,我经常盯着它们发呆,看着星体随着空气微微摆动。

最近感觉在家里待了一个世纪,一看日历,才大年初五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2012年的纪录片:《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这是我新年第一波助燃剂,热泪盈眶地看了两遍,短暂地从现实中抽离一小会儿,把自己置身于一方更大的天地之中,换上一口气。

(人人视频app可以看,双语字幕)

旅行者1号和2号是迄今为止飞得最远的人造飞行器,在1977年由NASA发射,巧妙地利用巨行星的引力作用,开始了一路探索木星、土星、天王星与海王星的孤独旅程。向地球传回大量珍贵的从未被探索过的陌生太空的信息。

图片来自NASA

直到40多年后的今天这两个头顶大锅的飞行器还会传来微弱的回音,它们已经进入星际空间,在距离我们200亿公里之外的黑暗宇宙间踽踽独行。

飞行器上还携带了一张镀金铜唱片,记载着地球和人类的信息,在以亿万年为计时单位的宇宙中,未来太阳燃烧殆尽,人类早已灭绝,这张唱片上信息,将会是人类文明存在过的证据,永远与群星同在。

要知道以现在的角度来看,旅行者号的成功似乎是理所当然,但在那个年代,火箭推进力不足以让航天器摆脱太阳引力,行星探索基本是可望不可及。而旅行者号恰恰就是无数天时地利人和的奇迹产物。整个观影过程就像围观了一场花火大会般的奇迹爆发。

(好想当科学家啊啊啊!!!)

前两天二刷顺手理了一下时间线。虽然旅行者号的发射时间是1977年,但伏笔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1961年,UCLA一位25岁的博士生迈克尔·米诺维奇经过大量的运算,解决了几个世纪以来关于太空探索的大难题:三体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可以利用行星的引力给航天器加速,“引力弹弓效应”从理论上打开了通向外星的大门。

“科学的秘密就是数学”(The secret of science is mathematics)

1965年夏天,Nasa雇佣了一个暑期学生叫加里·弗兰德罗,他在画图的时候发现,在1975年到1976年之间,木星,土星,天王星,和冥王星的轨道会同时交叉,出现在太阳的同一侧。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窗口里,只需通过一次发射,就能让探测器实现几个行星间的飞行。

如果错过这个窗口,下一次能够利用引力弹弓原理助推实现行星间飞行,还要再等176年。

“It was too good an opportunity to miss”

于是当时最雄心勃勃的飞行任务,旅行者计划应运而生。飞到木星需要2年,木星到土星又要2年,再飞到天王星需要5年,最后还要再飞3年才能到冥王星。也就是说,旅行者号至少要工作12年,当时NASA还没有做过一个寿命超过几个月的航天器。

建造飞行器的任务落在了另一个年轻的工程师约翰·卡萨尼身上,接下来的五年里,NASA的工程师都在全力以赴去打造这个超长待机的航天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解决了数学问题,也有信心攻克技术问题,但他们还需要一样东西:没钱。

为了筹钱,旅行者团队里的BBking---卡尔·萨根出场。卡尔萨根厉害之处在于能够将晦涩的科学家语言,翻译成人话,而且极其富有浪漫色彩。他提议在飞行器里放置一张唱片,承载来自地球的信息。这张会在宇宙中永生的镀金唱片燃爆了大众的想象力,让旅行者计划成为全民太空梦想。

1977年8月-9月,两艘旅行者号探测器相继发射,开始漫长,永不回头的太空旅行。

两年后(1979年4月),旅行者号接近第一个观察对象—木星—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和木星的相遇大获成功,要知道在旅行者到达之前,木星只有非常模糊的照片,而这一次,科学家们看见了过去连想都没有想象到的东西。

旅行者号到达之前,木星的模糊影象

旅行者号拍到的木星的大红斑和木卫一Io

图片来自NASA

卡尔萨根在庆功宴上说:我们不可能仅以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因为他们真的精美无比。

(品一品这10级话术)

告别了木星,又过了2年,旅行者号到达土星。土星之旅也没让人失望,旅行者号用照片解开了土星环之谜,这圈充满仙气神秘光环原来是由无数散乱的碎石块组成的。

随后决策者赌上一把,让旅行者1号转向飞去探测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因为泰坦的大气构成和地球有相似之处。可惜旅行者1号的相机无法穿透大气层,无法得知这个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迹象。而飞跃泰坦之后,旅行者1号就不会在遇到任何行星了。

剩下的旅行任务,就全部落在旅行者2号身上。它继续以8万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了五年到达天王星。这一次,天王星透露的信息少到可怜,再次告诉我们,宇宙中的变数太多。

飞过天王星,旅行者2号又继续飞了3年,20亿公里,在1989年来到海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后的大行星,即使是用当时最强大的望远镜观测也很困难看清。

“在旅行者2号的镜头里,这颗太阳系外援的哨兵,竟然跟地球看起来很相似,漂亮的深蓝色,白云飘荡在大气层中。”

旅行者二号拍的最后一张照片,海王星和海卫一。

与此同时,旅行者1号到达了一个其他航天器都没有到达的位置,尽管在未来4万年里不会再和任何行星相遇,科学家们做了一件极其浪漫的事情。

在1990年的情人节,他们让旅行者1号转了个身,朝来时的方向,在60亿公里之外,给整个太阳系拍下了一张全家福(The ultimate snapshot of our solar system)

这个决定跟科研完全无关,而且拍出来每个星球就是一个点,甚至连一个像素都不到,在宇宙星辰之间,是真正意义上的沧海一粟,而这个脆弱的,淡蓝色的小点,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是我们的全部。

This is where we live, on a blue dot.

后来,卡尔萨根在他的书中再次提到这张照片:

“再看看这个点吧,它在那里,那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一切。在它上面,有你爱的每个人,你认识的每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个人,历史上的每个人,都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一切都发生在这颗悬浮在太阳光中的尘埃上。”

科学家浪漫起来。凡人只有kneel down的份儿。

拍完这张照片之后,旅行者1号的相机关上了。40多年以来他们以每秒16公里以上的速度飞快的离开太阳系,他们所用的70年代尖端技术仍然在正常工作。

预计旅行者号的通讯寿命还有5年,在2025年的时候,它们将会和地球彻底失联,带着那张金色唱片,继续孤独地飞向宇宙深处。它的下一场星球相遇,将会在4万年之后,不知道那时候人类命运会如何变化呢。

按时间线重新回顾我一边敲字儿一边起鸡皮,震撼丝毫未减。不光是为40年前的科技能够沿用至今感到惊叹,也从各个层面感受到不可思议。在每一个技术难关上,都有一位人物恰时出现打开局面,像是冥冥中安排好了一样。

那位解决三体问题的博士生,恰好在一所拥有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的大学,那台庞然大物开机工作一小时,要花费1000美元。就连他本人回忆起来都觉得不敢相信,为什么当时学校会对一个还没有博士毕业的年轻人,砸下大把的钞票,并相信他能解决历史上所有数学牛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而那位发现飞行窗口时间的2号关键人物,当时只是NASA雇佣的一个暑期工,他本人还对工作分配任务并太满意,觉得自己被晾在了一边。

建造飞船的人说,需要实现技术飞跃,可技术飞跃并不是什么铆足劲儿就能实现的事情。而飞行窗口不等人,当时除了他们团队,没有一个人相信他们可以做到。

至于卡尔萨根出现,更让人意识到一个出色的story teller多么重要。数学和物理是科学家跟宇宙对话的语言,而卡尔萨根将它们用最浪漫的句子传译出来,让普通人也能了解到宇宙的美妙。有人说科学家不懂浪漫,他们寻根究底破坏了世界的美丽与神秘,而卡尔萨根会告诉你,多了解一些真相,并不会让日落的浪漫减少半分。

片子里每一次有了新的发现,科学家们脸上都会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坐在电脑前,就好像自己也跨时空跟着他们一起经历了一样。即便眼前世界再糟糕,当我们抬头遥望蓝天时,总能想到这世界的某处正有“一群疯子”在孜孜不倦观察星空,一次次突破人类的想象和认知,把神秘的未来一次次变成可知。

这场充满波澜壮阔星际之旅,贯穿闪烁着很多很多细碎的温暖 。旅行者号跨时将近40年,片子里有位科学家说:“刚开始为旅行者号项目工作时,我的两个女儿还小。她们上大学的时候,旅行者号已经飞过了土星,在去往天王星的路上。她们结婚了,旅行者号继续前进。我们有了孙子孙女,旅行者号仍在前行。”

全神贯注看到这里,星辰大海突然化为绕指柔,忍不住流泪。让我想起星际穿越里“能穿越时空的除了引力波,还有爱。”

与浩瀚广漠的宇宙相比,人类太渺小,一辈子也只是宇宙中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眨眼。但如此渺小的人类,在太空中连一个像素都不到存在,却在有限的生命里,永不止步的去伸手探索未知的世界,无论是宇宙本身还是不断求知的人类自己,都让人感动充满敬意。

至于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我始终记得的霍金当时引用了攀登珠峰者的话:“因为它就在那里。”

最后想说说,关于金唱片带来的疑惑,和思考。

金唱片(The Golden Record)是卡尔萨根提出的想法,里面收录着118张有关人类文明和地球信息的图片,90分钟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55种语言的问候,是人类向宇宙扔出一个漂流瓶(或是墓志铭?)预计这张金色唱片将会在宇宙中保存10亿年以上。

看过《三体》之后再看这部纪录片,难免会对旅行者号上携带的金唱片感到隐隐担心。大刘在黑暗森林法则里告诉我们,“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想要自保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发出声音。因此在看片过程中,我始终对金唱片抱有一种:这大概只是人类做的又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情吧。

这个偏见,或是说我的疑惑,在结尾被消解。或许金唱片向其他文明传递了什么并不重要,它对我们人类带来的启示和思考才更有意义。

“我们想要被外界认知的文化,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看到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情,病毒,战争,冲突,大火,意外,每一件都令人窒息。2020年,这个小时候觉得充满未来科幻感的时代,当它真的到来的时候,你发现“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人类并没有无所不能,相反,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体命运显得更加飘摇脆弱,甚至连一句“新年快乐”,说出来都是苦涩。

从前听到人类大团结这样的说辞,都只是觉得是无非是宣传口号而已。但是越来越多的事情让人无法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置身事外,我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的觉得,人类是休戚与共的整体。

这部纪录片,再次从更宏观的角度在我头顶打了一个响指:人类只有作为一个整体,连接起来,才能走向希望。

最近每天早上都会听听“金唱片”里收录声音,里面有巴赫古典音乐,有阿塞拜疆风笛曲,有Chuck berry,也有高山流水古琴演奏。卡尔萨根当时是这样说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唱片收录的所有作曲者,唱作人,演奏者,都将会永生。”

这些乐曲有奇迹般的安抚效果,假象自己是外星生物,听一听来自地球的哼唱,这可能是我最接近永恒的时候了。

最后送上纪录片里的一张截图,完整句子来自《基督山伯爵》: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暗淡蓝点》:卡尔·萨根的宇宙情怀 | 果壳网移动版
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宇宙史诗——读卡尔·萨根《暗淡蓝点》
已经飞行200亿千米,离地球最远一张照片,为什么会让人类深思?
飞了228亿公里远的探测器,最后传回的照片,给人类上了生动一课
从64亿公里外的太空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它只是宇宙中一粒尘埃
宇宙深空里孤独的旅行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