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业不良的干预方法

第二节 学业不良的干预方法

学业不良的干预方法可以分为预防方法和辅导转化方法两类。

一、学业不良的预防方法

如前所述,为了使学业不良学生的干预获得更好的效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预防,及早发现有学业不良倾向的学生,并对其进行辅导,防止其成为学业不良者。预防要 “抓早”,越早越好。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两方面,所以预防也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1保证身体健康

父母自身应有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为子女的健康提供前提条件。不过这种先天的内在条件,并不能保证学生长大之后,一定会有健康的身体。因而,家长和老师必须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所必需的习惯,诸如各种卫生习惯、不偏食、游戏或外出时穿适当的服装、重视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姿态,适时而充分地休息、小心防治疾病、良好的生活规律等,还要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和确保安全的能力,并提供促进健康的环境等等。这样才有望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2培养社会适应性

家长和老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为社会适应性发展的程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影响很大。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首先应培养他们的个人适应性。如:凡是自己的事情要尽量自己来做;有规律地生活;热心于劳动和学习,并有始有终,坚持到底;爱惜物品;明辨善恶;对想要的东西,能直率的说出来。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诸如能与友人和睦相处,能坦诚地接纳父母或朋友的忠告,待人亲切有礼,能与朋友亲近,不会打扰别人,能与朋友同乐,能遵守交往规则,能与他人合作等等。培养他们对于社会现象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人是生活在一个彼此互动互助的社会之中的,让他们了解各种社会现象,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3喜欢自然

人不但要过社会生活,同时也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因此,也应培养学生自然性,让他们爱
护自然、亲近自然、喜欢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与兴趣,如:能关心身边动植物的生
态与特性,并对之发生兴趣;关注自然现象,对自然的奥妙深加探究等。

4进行语言教育语言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不能缺少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工具。因为语言不但能促进人际间的交往联系,同时还可藉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对学生的语言教育应给予重视。要实施语言教育,从小就应培养他们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对于心中的疑惑,也能借发问澄清,与人交谈时,能避免使用稚气的话语。

综上所述,父母和教师要对学生实施预防教育,就必须从健康、社会性、喜欢自然、语言等几方面着手。然而,在实施预防教育的同时,教育者也需要适时的反省。因为教育的内容再好,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或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良好的关系,也可能无法获得很好的预防效果。所以在预防教育中,教育者为了解自己实施的预防教育是否合理、有效,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不良的诊断测验。

二、学业不良辅导转化的方法

1改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顺利进行学业不良学生辅导与转化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基本保障。学习环境可分为学习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部分。

(1)物理环境因素

近年来教育者认识到,学生所坐的位置、班级的形式、教学背景的噪音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我们应考虑两方面的物理环境因素:一个是课堂周围环境,如噪音、分心物刺激等;另一个是课堂的组织因素,如班级的大小、班级的设计等。

① 课堂周围的环境因素

课堂周围的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如教室附近的噪音大小、教室内的光线是否合适、温度的高与低、教室布置是否干扰学生的注意与学习、教室卫生状况,如,门窗以及桌椅是否干净等。学业不良学生更容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促使学生分心,或造成一个不合适的学习情境,会明显地影响学习,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重视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② 教室的设计特别重要。良好的教室结构和组织可以创造与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行为,避免多余行为的产生,在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教学时,要系统地计划,仔细地构造课堂环境。

有学者研究表明:课堂内课桌椅的设置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大,并提出学生的课桌之间应保持较远的距离,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时相互影响,学生两两坐在一起,教师的讲台放在一个角落里,教师经常在教室内巡视,可以减少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这样的桌椅放置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同时教师必须考虑到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甚至可以为一些学业不良学生设计一些特殊的书桌,如两边有挡板的书桌,以防止学生分心。

在课堂情境中工作过的人都会认识到,坐位的安排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者早就认识到在坐位的安排中有一种 “前面与中心”现象,即那些在教室前面而又处于中心位置的学生,其学习行为往往优于那些坐在教室后面或边上的学生。对于学业不良学生,由于其学业不良,教师往往把他们安排在两侧或后面的位置上,这样使他们分心的机会更多,严重地影响学习。所以,在学业不良学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放弃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偏见,应该把他们安排到教师可以直接注意与控制的位置上,迫使这些学生认真听课。这样的坐位安排不仅可以造成客观的效应,还可以造成学业不良学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他们感到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还在热情地帮助他们,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心理环境因素

心理环境对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① 自身因素

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因素,包括学习者对老师、同伴、家长的态度以及本身的学习经历、自我概念与期望,以及对读书的认识等,在学习者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学业不良学生来说特别明显。每个学业不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而教师的教学往往是以所有学生有相同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的,这就对学业不良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产生很大阻碍,所以教师应从因材施教方面注意这一点。

学生的学习策略也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当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并进行测验时,学生将采用什么策略,是否在阅读前预习,是否问一些问题来检查自己是否理解,是否作笔记,在测验前是否注意复习,回忆重要的地方……这些策略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因此教师可通过特定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

② 教师因素

来自教师方面的影响主要是教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态度、期望和师生关系等。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业不良学生,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是改善学业不良的前提条件。

教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期望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与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对教师的尊重与服从往往使其有意无意地按老师的期望行动。当教师期望学生做得更好时,学生会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去接近教师对他的期望。教师的期望对学业不良学生影响很大。学生对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开始时往往没有准备,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他们的成绩会越来越差。能够被老师理解,对学生建立自信非常重要,教师应在语言上持续地温和地鼓励学生。

总之,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作用是以教师对学生主动的反应为基础的,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提出适合学生的问题和回答来对学生作出反应,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③ 同伴因素

同伴的影响主要来自同伴的价值观、行为、压力以及与同伴的关系。

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学生在与同伴关系上容易发生困难,同伴对他们往往有不良反应。实际上,一方面,学业不良学生往往被同伴所抛弃;另一方面,由于学业不良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校中地位较低,他们也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学生来往。另外,一些学业不良学生在交往与社会能力上有困难,如理解与口头语言表达困难、行为不成熟、行为冲动、交往技能不良等,这些困难妨碍了他们与同伴之间正常的交往。

同伴对学业不良学生的不良态度与反应可以通过教师来加以改变,教师可以通过协作学习增进学业不良学生与其他学生间的交往关系。所谓协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作业,在协作学习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参与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与协作。协作学习组的人数在四人左右最合适,这四个人中,一人的成绩是优秀的,两个人的成绩一般 (中等),另一个往往是学业不良学生。这种小组在性别上可以交错搭配,一般可以维持4—6周,也可持续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视情况而定。协作小组可分为兴趣小组、合作组、学习小组和个别辅导小组等。

对于正常学生来说,采用这一方式将获得比传统竞争学习更高的学习成绩和更多的社会交往。在协作学习中,学业不良学生与正常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增加,无论是班级中的自由活动时间,还是在课外的社会活动时间。协作学习有助于一般学生以平等的或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业不良学生,不再拒绝他们。协作能使一般学生产生 “学业不良学生也是有价值的、有竞争力的同学”这样的观点,同时,协作学习使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与社会行为变得更为积极,如积极听课、提出问题和完成家庭作业。

④ 父母因素

父母的教育态度、对孩子学习的支持以及父母施与孩子的压力、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等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优等生家长相比,学业不良学生的家长更多地采取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如娇惯溺爱、教育不一致、管理过严、期望过高等,而优等生的家长则更多采取 “民主教育”的方式。可见,在学业不良学生的辅导转化过程中,家长也应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态度和方式,并及时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以便给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2运用行为矫正法

学业不良学生辅导转化的主要方法是行为矫正法。

(1)行为矫正的含义

行为矫正法是由学习理论研究者斯金纳 (B.F.Skinner)等人建立的一种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来改变行为的系统方法。它强调两个基本概念:一是系统的程序,指一整套改变行为的方法与过程;二是所改变的行为应该是可观察的,它的变化可归因于特定的教学技术。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是只要在学生的行为之后给予合适的强化就可以对此行为作出改变。

(2)行为矫正过程

① 定义行为并对其进行测量

在运用行为矫正方法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行为进行改变之前,首先要对想改变的行为进行定义与测量。所定义行为应是可以观察并可以进行记录的,如离开坐位、打人、踢椅子、做鬼脸、正确完成数学作业、正确地背诵单词等都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自我概念差、多动、生气等行为模糊性较大,无法直接进行测量和改变。

行为测量是直接测量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的结果。例如,对攻击行为的测量,要对课堂中攻击行为的一些特定内容,如打其他同学,而不是根据学生对测验或问卷的反应。对行为的测量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在整个行为矫正过程中,对行为的测量不止一次,在行为矫正的不同时期都需要对行为作出测定。

② 基线阶段

在准备实施行为矫正之前,首先对行为进行一次测量,目的是了解行为发生的程度以便判定矫正效果。如,要对某学业不良学生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矫正,矫正前测量该学生一周内不完成作业的次数,以便矫正后与其进行比较来判定矫正的效果。

③ 干预阶段

干预阶段即运用教学或矫正方法对所要改变的行为进行干预,亦即使用强化物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控制。所谓强化物,是指控制行为的事件。当学生的行为是教育者希望产生或保持的,就可使用积极的强化物,称为正强化物。当学生的行为是教育者希望其消失或减少的,就可使用消极的强化物,称为厌恶刺激或惩罚物。在行为之后给予正强化物或取消惩罚物,结果会使此行为出现率增加,称为正强化法。而在行为之后给予惩罚物或取消正强化物,结果使此行为出现率减少,称为惩罚法。在该阶段,教育者可运用正强化法和惩罚法来增加或减少学业不良学生的某种行为。

④ 跟踪阶段

停止对行为的改变,即不再运用教学或纠正的程序,观察在干预阶段所变化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维持的情况。这一阶段测量的主要是被改变的行为持久性的指标。仍以矫正不完成作业行为为例,矫正前学生在每周有四次不完成作业,而矫正后学生很可能每周有一次不完成作业或没有不完成作业行为。

(3)有效的控制行为

教育者要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 强化程序

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主要取决于奖励和惩罚的组织,决定于行为发生之后施以正强化物还是惩罚物,这一过程称为强化程序。

② 强化物的给予时间

为了使强化物对行为结果的控制达到最佳效果,一般在行为出现以后立即给予强化物。学业不良学生为了得到奖励一般会很努力地去学习,在学生出现所需要的行为时立即予以奖励比延迟奖励对行为的出现更有利。这种行为一出现就给予强化物的程序叫连续强化程序,特别适用于矫正初期,其对行为的控制是十分有效的。当所需要的行为已经比较巩固,或不需要的行为已经减退时,可以在行为出现 (或不出现)一定数量以后或间隔某个时间之后再给予强化物,这种程序叫间歇强化程序。

③ 行为结果的个别化决定因素

欲有效地利用行为结果来控制学业不良学生的课堂行为,必须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还要考虑实际的情境。由于每个学生所喜爱或讨厌的东西不一样,而作为强化物必须是学生最喜爱或最讨厌的东西,因此教育者必须通过问卷或一些自由选择来了解学生喜欢做什么,喜爱什么东西,或问学生喜欢去干什么,或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好恶。在学校中,教师可使用学生喜爱的事情或活动强化那些学生不喜欢的活动,两类活动之间爱恶差异越大,强化的效果就越好,这也是普雷马克原理的实际应用。如:学生不愿阅读,喜欢玩,爱看动画片,就告诉学生,如果完成阅读任务,就允许他玩耍、看动画片;学生不愿做作业,喜欢打游戏机,就告诉学生,如果他完成作业,就可以打游戏。

④ 强化物的类型

强化物的种类很多,有实物,如巧克力、学生喜欢的小东西等;也有社会性强化物,如表扬、微笑、活动、游戏等。下面介绍两种有效的强化程序。

约定性强化程序,即教师与学生约定好,如果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就允许学生从
事某件学生想做的事。约定性程序有效的前提条件是满足双方的需要,而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
的需要得到满足。如,教师和学生约定好,学生能够准确完成一套试卷后,就允许出去打篮球。

代币制强化程序,即在学生出现某种所需要的行为时,并不直接给予 (强化物),而是给他一种特殊的东西 (如特制的纸币,学校中常用奖品等),只要学生获得规定的行为数量时,就允许其用这些东西去交换某种活动或事物,如打乒乓球,玩游戏机,看电视等。代币制的优点之一是学生为了得到一个所喜爱的活动或事情,他们必须不断地出现某种行为,以赚得足够的代币去“买”强化物,这样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⑤ 小组强化

教师们发现,如果把奖励物用于课堂中的某一小组,比用于学生个人效果更好。如教师要求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组的学生守纪律。这样,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表现出教师所要求的行为时才能获得奖励,增加对行为不良学生的压力。另外,为了获得奖励,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也会帮助和激励学业不良学生,促进学业不良学生改正不良行为,提高学习成绩。

(4)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分为增加和维持行为方法和减少行为的方法两种。

① 增加和维持行为的方法

强化是增加和维持行为的基本方法。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是只要所期望的行为一出现,就给予学生所期望的事物或活动,学生以后在同样情况下出现相同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例如,一个学业不良学生在上课时突然举起手来要求发言,老师立即叫他回答问题,尽管他回答得并不好,但老师还是表扬了他,以后此学生举手发言的机会就会增加。负强化是当出现需要的行为时,立即取消厌恶刺激或惩罚物,使这个行为出现率增加。例如,有一位学生经常不做课堂作业,老师就让他在课间做某一项运动 (学生由于要做这项运动而无法去玩,这项运动成了厌恶刺激),如果有一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作业,老师就不再让他在课间做这项运动,让他自由地出去玩,以后这个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次数会大大增加。

塑造也是增加和维持行为的基本方法。如果所期望的行为出现率非常低或基本不出现,就需要用塑造的方法。当学生一开始不能做所需要的目标行为时,先强化一个反应,这个反应是学生已经能够做到的,而且又与目标行为有关或相似,当这个反应发生的频率增大时,就停止强化,而开始强化一个更加接近目标的反应,通过连续强化不断接近目标反应,目标行为就能够建立起来,这就是塑造。塑造程序中包括了强化方法。例如,学生不能做出平行四边形全等的习题,教师可以首先强化全等的概念,然后再做强化三角形全等的练习,熟练后再强化学生做平行四边形全等的习题。

② 减少行为的方法

在课堂情境下,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时随便讲话、擅自离开坐位、不愿做作业、不能完成作业、攻击同学、发脾气、做小动作等方面,这些行为一般都可以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加以改正。用于减少行为的方法主要有消退与惩罚两种。

消退是一种不施加强化的强化程序。它指的是当行为出现时不进行强化,那么此行为以后出现的机会就将减少。

惩罚与正强化相对,应用惩罚方法时应谨慎,尤其对学业不良学生来说,惩罚的副作用和弊端很多。因而应用惩罚之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只有其他积极的方法使用失败后,才考虑使用惩罚。第二,惩罚者应该从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不应伤害学生。第三,在惩罚过程中,惩罚者应就事论事,不应发脾气、恐吓和谩骂学生。第四,惩罚必须在不良行为出现后立即实施。第五,在惩罚实施前,告诉学生其不良行为可能导致什么具体的后果,告诉学生惩罚的理由与原因。

3学业不良学生的教学

教学过程是学业不良教育的基本过程。怎样使常规的一般化教学适合于不同特征的学业不良学生,这是学业不良学生教学成功的关键。下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来分析教师应如何根据学业不良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教学。

(1)教学前阶段

在教学前,教师必须确定教学与学习的目标,考虑教学计划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及影响因素等。在为学业不良学生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下面几方面的内容:① 教师是否了解了学业不良学生的特征;② 教师是否考虑到自己的信念、态度以及能力、技能对教学的影响;③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是否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④ 所设置的目标在实际中是否适合学习者与教师本人;⑤ 这些目标是否适合大多数教学过程的背景,如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等。

教学目标设置后,就要计划教学。在计划教学时,必须选择教学的内容、材料与教学的程序。在为学业不良学生选择教学内容与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教学材料;② 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材料对学业不良学生来说是有用的,材料的语言水平、数量等应该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③ 教师所要选择的材料最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之后,还要考虑到教学的组织因素,即整个课堂教学的程序、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和组织、课堂时间分配等。

(2)教学中阶段

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做到以下几方面:

① 讲课的目标与要点清楚,要讲清楚学习内容的目标,避免词义与发音的模糊和离题。

② 一步一步地讲述,注意要以小步骤呈现教学材料。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材料后,再进入下一步骤;尽可能给予清楚的、一步步的指示。当学习材料复杂时,教师应向学生列出大纲,并把材料进行分解。

③ 应用特殊的与具体的教学方法。对于难点给予详细、反复的讲述与解释,可以在某一教学内容上进行不断的和持续的教学,这称为集中教学。这种教学对学业不良学生特别有效。在学业不良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特殊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如运用计算机、录音机等作为辅助教学设备、采用高兴趣而低言语的材料。

④ 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教师在讲下一个内容前确信学生已经理解了已讲的内容,并向学生提问题以了解他们的理解状况,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讲课要点进行总结。当发现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要进一步讲解。

⑤ 有效组织课堂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组织的目的是避免在教学时产生问题,使教学效果更佳。课堂组织的内容包括准备上课、有效地组织从一个教学内容向下一个教学内容的过渡、建立日常的课堂规则、限制与控制课堂的干扰、在课堂中来回巡视、经常注意那些学业不良学生、把干扰教学的程度降低到最小。良好的课堂组织应该使每个学生,包括学业不良学生在内,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并使他们忙于某一方面的学习任务。

⑥ 自我调节教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达到高效率的学习。而学业不良学生在这一方面显然是一个困难者。教师有责任训练这些学生成为自我调节学习者,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和自我检查等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来达到这一要求。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评价,观察学生进步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还要了解这些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是否轻松自在或熟练。

(3)教学后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还需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

① 向学生反馈

当学业不良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无论完成得怎样,都应该得到反馈。教师可以向学业不良学生提供两种反馈。第一种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反馈,即向学生说一些与他们行为有关,但与完成任务的结果无关的积极的话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例如,当一个从来不发言的学生举手发言时,教师应该不管他回答得正确与否,都要予以肯定,表扬他能够主动发言。第二种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结果给予反馈。不管做对还是做错,学生都需要一些有关他们作业情况与结果的信息,以帮助改正做错的结果或巩固做对的成果。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反馈,学业不良学生才会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

② 评价学生的进步情况

教师在教学之后必须对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评价,以便完成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价时,一般采用书面记录的形式,如常用的进步图、进步表和成绩记录。书面记录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与行为进行监督,增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与父母及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③ 与专家和家长交流

教学后,教师还应该学会与一些专家,如心理学家、咨询者、医务人员、行政人员等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教育学业不良学生。有经验的教师应认识到与学生家长交往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配合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与家长交往时,教师不能经常向学生家长抱怨学生的不足与缺点,应首先肯定学生的优点或长处,然后慢慢地向家长提出需进一步加强和教育的要求。

④ 教学的全面分析

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对已经进行过的主要的教学过程与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教学讲述、课堂环境、教师期望、学习能力、学生与教师的动机水平,教学与学习的实践与练习、学生从事学习的时间与安排、教师向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学是否适合学生、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学计划是否已经完善、学生是否理解和消化了学习任务等。

〔个案分析〕

孙刚是个好动的学生,虽然已经是初中生,但上课的时候总是说话,打扰老师讲课和同学们听课。他的作业和书弄得乱七八糟,老师的批评也无济于事。老师认为他不可救药,就将他安置在班级最前面的位置上。同学们也经常奚落他,说他是个弱智者。有一次,一位老师在讲解一道考试题时,说这道题没有一个学生做对。课后孙刚对老师说:“老师您看,这道题我做对了,您批错了。”老师看看孙刚曾改过多次的答案说:“这是你后来改对的,你本来是做错的。”孙刚听了老师的话,心里又难过又气愤,对老师很不满。老师的不信任,他心里感到很委屈。从那以后,他上课更加不注意听讲,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案例中的孙刚是否像老师认为的那么不可救药呢?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学习。显然,老师的态度极大地伤害了孙刚,打击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这位老师充满爱心地欣赏孙刚的一些优点,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将对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会增加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对学业不良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多发现他们的长处,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奖励,学业不良学生就会不断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学习成绩也会有所进步。另外,老师要给予学业不良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师生相互信任,双方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学生才会亲近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努力学习。

〔操作指导〕

1学业不良学生的辅导与转化的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教师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可以综合运用。

2学业不良学生的辅导与转化方法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业不良。

3辅导与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于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思考与练习〕

1辨析题

(1)学业不良的干预可分为预防和辅导转化两部分。(  )

(2)强化是学业不良的干预的重要原则之一。(  )

(3)消退是一种施加强化的强化程序。(  )

(4)惩罚与正强化相对。(  )

2简答题

(1)学业不良的干预方法有哪些?

(2)说明行为矫正过程。

3论述题

结合实际,论述学业不良的干预原则。

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本章共讲授两课时。

2教学重点:学业不良的干预原则。

3教学难点:学业不良的辅导与转化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障碍儿童感知觉训练的个案研究
教学常规检查表
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数学课堂上最需要做的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