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不足百年

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而得事之人

最终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奇

图片均转载自Pexels/Foter/Unsplash


一句持续让我着迷的话,“人群是一个幻觉,我只是在做个别交流”。静得让你可以听见香烟燃烧,区分卷纸爆裂的声响。它出自《博尔赫斯八十忆旧》。此刻,若俯视我们的时间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回忆和展望这其间陪伴我们的人。你会倍感珍惜,想着十几年或几年前的朋友最近见上一面,花一些时间在家人上,出于自己内心的响动,大家都在我心里。不为人生规律而低头,不为人性丢失曾经的情谊,不为时间忘却淡化岁月,不为距离拉长距离。人群是一个幻觉,我们出生时哭哭啼啼,一个具体的房间内交换着笑声和哭泣的笑声;当人离去了,一个空旷的地方上升着哭声和悲伤的哭声。我只是在做个别交流,世界上,不,双眼即视和内心可想的世界上,同时出现的人应当十分有限。我反复回味这句话,“断章取义”剥离了作者的原意,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艘船上,漂流湖泊。

 

“我仿佛有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像一段咒语,心中的默念,唤醒体内沉寂千年的鬼神,它们冲破后背,一点一点的吞噬全身,每一个毛孔开始外翻。它们让我回想了成长的过程,像是一扇门的钥匙,一双窥视历史的双眼,旁观者的角色,——那时的我的可爱模样,竟乐了自己。我可能要拜谢我的小脑,好几十个T的存储,足够帮我还原某时某刻的一景一物,包括真实的神情、真实的话语,像是刻录机留存的信息,长期以往,对于过去的事物,不自觉地进行了收录。当我开始追溯回忆,竟然可以想象,又或者确定真实,从一岁到小学二年级,这意味着相对熟悉的环境和一些成长的经历都被收录了,只是不知何时何地谁按了刻录机的放映键。对此,深表乐意。这可能是让人写点什么成为什么的因素之一。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里,“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我们的古语也曾道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此话不得不让我扑哧一笑,我现在的“深思熟虑与日理万机”估计与小时候那副“忧国忧民”的神态所致。两句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树苗不扶正,成树扶不住。又或树苗不扶,成树自扶。——但树苗入地后,又何须扶正,孤独地成长为参天大树,与森林有别,自成一派,仿佛太阳、月亮和星星只围绕着他转,土壤、空气和水分统统给予了他。环绕的优质要素,让树苗成为世界的唯一的一棵树。

 

孤独,意味着你走向了不同的路,而又强烈地感到必须独自面对前方的未知。排除耳鸣侵扰的经历让我逐渐有了孤独与独处和双重性意识的萌芽。这点可能也是我现在即便于吵闹的环境中依旧能看书,或者思考不受影响,或让我安定精神不易波动的初因所在。我时常依靠意志或者是忍耐将其无视,所以特别能忍,俗称忍者。长期以往,适应了,过程中无意地使我对其他声音也进行了屏蔽,逐步影响到目中物,大脑常常思考这声音和怪异想法。在某个吵杂的空间或几人行进、坐聊时,在我独自行进、端坐时,我常常    独自说话,探寻大脑或内心的丰富未知空间,伴随成长,这通常显得内向。然而,我又无比外向,“无比”的使用当是我自信的十足。不过后来我才发现,独处积攒的能量合理地使用在社交方面能够让我持续保持某种热爱。生活,工作,理想,或是精神和光亮的火焰。

 

哈哈哈哈哈…时常的神经发笑,时常同“我”相处。“我们时常忘记,太阳是一视同仁地看待我们耕种的田地、草原和森林的“,我们也时常忘记,人的一生大多时候是与自己相处的。这也许是心的空洞被空洞所填满,不能感知某种情感的存在,只能用理解和想象的技能当作的体验。但这又多么残酷,不限于我,我们都必须承认。在互不了解的经历中,我似乎看见许多人需以他人的空洞的热烈填补内心的空白,又或者我认为一些人的意识似乎被“固步自封”式的伎俩锁住了,他们能够想到的只是不同于自己世界的声音,他们的内心充斥着外来的救世者,让其自感满足。还未苏醒。但苏醒的意识又是怎样的?意识到某种本性并克制它?或者节制更好?倾听心中微弱且不断暗示地声音?我能否判断我是否被某种庞大的人类诞生之初就有的意识所蒙蔽了呢?如果我选择冲破这层蒙蔽了的意识,我倒希望被周遭的人、主流的人所反对,而不是自己反对所有。人的一生我走了四分之一,也存在五分之一的可能性。并非贪婪,而是这世界存在的残酷与美好,令人欣喜。当你迷惑,那就请你在大街上看看行人的双眼吧,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做一个随时隐退的旁观者。行进或停止的人,交谈或打电话的人,橱窗里坐着的几个人,与我擦肩的人,双眼对视的人。我站在了他们世界的边缘,观察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情,猜测、推断他们的内心,感知最靠近内心的路径,可能会以老友或新朋友身份碰撞奇迹的个体。我成为了绝对的旁观者,像自己站在了自己世界的边缘,像一双躲在背后的眼球沉默地注视。审视。预见。极其冷静,无法笑容,但却饱含深情。他们太孤单了。又或我是最孤单的那一个。

 

有一位听友摘下纪伯伦的文字留言,“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我是枯枝,我也是烈火,一部分的我在消耗另一部分的我”。在这里,我不敬原著,改为,“……一部分的我在拯救、唤醒另一部分的我”。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流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认为自己发现或活在了光明之中,却不晓只是太阳暂时驱逐了黑暗,我们本就身处黑暗,只是太阳照亮了某个时段。迎来的美好的光明,极易让人沉睡,像是寒冬被衣物包裹的身体。我们大可不必被世界任何习俗制度所约束,光明的反义词并非黑暗,而是电。这也如同,宁静的反义词不是喧闹而是寂寞,自由的反义词不是束缚而是放纵。我们大可以使用自己的双眼,用属于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认识一切。在这之前,也许你会深陷某种泥泞的虚与实的世界之中。


虚实的世界出现了一只有生命迹象的动物,这样的存在或许让我有些不一样的视角和好奇。每日清晨快六点,它两边的尖牙像惩罚凶手的利器,在我的手上轻轻地磨出“起床”两字,轻重把握堪比马杀鸡,刺痛感像按摩穴位,痛并舒适…只是双眼不是缓缓地睁开看见第一缕阳光,而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神情,眼皮被通了电似地瞬间开门,看见了无数缕阳光,也许心中会无意产生这样的想法:咦?诶?啊?哦?;这是哪里(双眼狐疑);PPT还有几页,可以这样做……飞出的魂魄回归身体,这才意识到左手手腕,一只有生命迹象的猫正用尖牙“威胁”你。“起来”,含糊不清地喵了一声。露出的牙龈,一整排锯齿似的牙齿,上翘的嘴皮,整个犬科动物咬住猎物不放的模样。审视的双眼打量着猫咪放大的瞳孔,它随即闪出一幅“我只是想叫你起床,让你好好学习”的乖巧猫状。真是善变。我不耐烦地挪了挪手腕,挣脱了猫口。它立即端正地坐着,两只前腿或手笔挺地立在后腿前面,黑灰相间的尾巴圈在前爪,两只瞳孔像月亮,卖萌又无辜,喵~~“给你讲了多少遍了,你是公猫,你可以…凶猛…凶猛一点吗?像这样!汪。”结果呢,喵呜~委婉地对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猫”。


闹铃烦闷,它的宿敌准时现身。我因而与黎明同醒。昼夜的物理现象,或许印证了什么是真实。眼下物体所构成的画面,或许同样印证了什么是真实。白昼孤独,它只有一个。黑夜如此。我们如此。我又如何体会猫咪的快乐与懒散。我又怎样才能看见你。



又或你看见了我,才会知道我是谁

现在你看见了别人眼中的我,只是因为你已经看不见我罢了



编辑 | 旧的城

图文 | 旧的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越听越聪明,哄娃睡觉的神器。
太阳无声,却让世界充满了光明。月亮无声,...
十五:太阳与月亮的牵挂
​《月亮的目光》
谁想|叶玉媛:致青春!
太阳星座月亮星座和上升星座大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