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因此,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成本持续上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主要农产品成本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目前已经全面、大幅地超越了美国。从农产品亩均总成本看,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玉米、稻谷、大豆的亩均总成本比美国高出56.05%、20.82%、38.44%,而小麦、棉花的亩均总成本则比美国高出210.42%、222.84%。成本上升导致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被进口农产品占领。二是中高端农产品供给质量有待提高。从农业种植结构看,优质粮食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而去库存的主要品种玉米的种植面积仍然占比很高;从农产品加工看,加工深度、精度不足无法满足高层次市场需求,粗加工的产品多,精加工的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其后果就是初加工产品因为特色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盈利能力不足,而高端市场却存在着缺位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从而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

  第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日益升级的居民消费结构与农业有效供给不协调问题的需要。2000年至2016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人均消费支出的具体结构看,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的消费比重不断下降,而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比例不断提高。从我国消费主体看,超过30%的消费人口的年龄段是25岁至34岁,这一群体的消费特点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体验式消费。这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升级,正在由以生存型消费、产品消费、物质消费、规模化标准化消费为主,向以发展型消费、服务消费、精神消费、个性化品质化消费为主转变。这样的变化必然对农业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供给要从追求消费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单一的农业发展向以农村、农业为依托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创造出新的产业、新的产品和新的需求,从而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第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农民收入一般由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构成。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总体高于城镇居民,但增速却在放缓。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方面,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导致国内粮价下跌,进而影响了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传统行业的去产能导致外出就业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能够培育农民增收的新模式,从而使得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第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需要。近年来,粗放式发展方式导致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统计,我国的农药利用率为35%,化肥利用率低于40%,农膜残留率高达40%,全国70%以上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许多地方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凸显。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可以修复生态、改善环境、补齐短板,将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完成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江西的分析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新阶段“三农”工作新主线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走好质量兴农之路
连续18年聚焦三农——2004年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盘点
请看权威解读!记住六个要点,就能“吃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重磅文稿:中农办韩俊——新模式新消费新业态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