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孟頫小楷《汉汲黯传》
userphoto

2023.09.05 广西

关注

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

而清代冯源深评云:

此书方峻,虽据欧体,

其用笔之快利秀逸,

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

连史上挑剔狂倪瓒也说:

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

真无愧隋唐间人。

(《书林藻鉴》)

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

得称一世之冠

汲黯(jíàn)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官员,他出生在濮阳,字长孺。在汉景帝的统治时期,他担任太子洗马的职位。随后,他在汉武帝时期担任遏者一职,负责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

由于他在东海太守的任职期间表现出色,取得了显著的政绩,因此被召回京城担任主爵都尉一职。他在这个职位上继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领导能力。

然而,在公元前112年担任淮阳太守期间,汲黯不幸去世。他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西汉名臣之一。他的政绩和贡献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赵孟頫小楷《汉汲黯传》,被誉为小楷之神品,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17.6cm,横17.4cm,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197字,为文征明补书。现藏于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这件作品也是小楷初学者最好的范本,为历代书家所推崇。 通篇欣赏如下:

究其细节,既无风驰电掣之暴,又无婀娜柔弱之软,虽峻利而不失温和;收笔似稍重,倒更显笔锋不苟。弯笔从容使转,凝迟内含;折笔立顿方棱,工雅文静。竖笔捺撇皆重,其他笔画疏淡参差,穿插其中,如丛碧中疏枝密叶,月光透射,掩映成趣。

从它的细节看,表达了这种书法既没有过于急促的气势,也没有过于柔弱的姿态,峻利而又温和。收笔稍重,显示出不苟言笑的决心。弯笔转动从容自如,内在凝重而含蓄;折笔快速而准确,工雅致而宁静。竖笔、捺和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他笔画则显得稀疏、淡而不一致,穿插其中,就像是丛林中疏密有致的枝叶,透过月光的照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这件作品是赵孟頫传世小楷书法作品中的精品。与他的其他小楷作品如《道德经》等相比,此作起笔庄重典雅,既无媚笑之态,又无蝌蚪之蠢,字体的轻重适度;行笔自然流畅,毫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

这幅小楷的点非常小,却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它们或出现在字的左侧,或出现在字的右侧,或出现在字的上方,或出现在字的下方,每一个点都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有些点像是山坠石一样沉重,有些点则像是毫末随风飘扬。

此小楷的行间两侧,朱丝为限,直行左右协调,而横不成列,反而相互酬对,相得益彰。这种行间的安排使得小楷的字体更加优雅,整齐。每个字的左右间距使得排列更加均衡。这种排列方式不仅让每个字都能够独立地展现出自己的美感,而且相邻的字之间也能够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作品中缺197字为明代书画家文征所补。文征明跋赵书《汉汲黯传》称他“楷法精绝”。清笪重光跋:“松雪此册,字形大小,无不峭拔,云唐人遗风,其源乃出山阴耳”。

这篇小楷作品注重笔力,展现了点画的力度美。字体瘦而挺拔,壮而有力,摇曳生姿,仿佛有飞动之态,线条的动态美由力感与势态所塑造。书家对笔墨技巧的娴熟表现,更展现了对作品“韵”的把握。作品中呈现出抑扬顿挫的节奏,仿佛高山流水,时而流向遥远的千里之外,时而旋转于险滩之间,产生了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整体布局合理,自然生动,一眼望去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气势贯通,格调一致,给人一种统一感和整体感,达到了相应的审美效果。字体均衡,没有过大的差距。

写作风格独特,笔触迅捷而从容,一气呵成,没有一笔过多或不足。字体宽度恰到好处,既雍容华贵,又展现出秀逸之风。整体风格平和简静,如轻裘带之风。在运用笔墨上,作者善于运用提按转使的技巧,使字形方圆兼施,同时非常注重笔画的粗细和累重变化,给人一种节奏感。在结体上,作者遵循严谨的法度,字形挺拔秀丽,注重字的揖让,追求字形的顾盼有情。因此,此小楷既开阔而不平庸,既富有艳丽之美又富有苍劲之气。

《汲黯传》被认为是传世赵孟頫的小楷名篇。不过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俞和仿赵之作。俞和也多临晋人小楷如《乐毅论》等。其精工扎实、功力深厚处,是其他学赵者难以达到的。但赵的虚和婉丽,俞和却没有能学到,以此辨俞和作伪赵书,可谓洞若观火。《汲黯传》同他自临的《乐毅沦》、《临定武兰亭序》款书小楷一样,也是只见方峻刚利,而没有赵的虚婉遒媚。

先后经袁褧、项元汴、项晦甫父子、李宗孔(1618-1701)、卞永誉(1645-1712)、安岐、钱维乔(1739-1806)、唐作梅、鲍桂生、孙毓汶(1833-1899)孙孟延父子、斐景福(1854-1936)递藏。卷后有文征明嘉靖二十年(1541)跋,时年72岁,项元汴万历三年(1575)跋,编为宗字号,笪重光康熙二十六年(1687)跋,冯誉骥同治十二年(1873)跋,鲍源深(1812-1884)同治十二年跋,孙孟延光绪二十五年(1899)跋。《汲黯传》墨迹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1941年日本《国华》杂志第51编第10册第317-325页有泷拙庵的短文评介,此外未见日本学者的更深入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0年前的《道德经》真迹,笔笔完美精到,能跟王羲之“一决高下”
史上最全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汲黯传特点剖析
赵孟頫的小楷
浅论赵孟頫书法艺术及其复古之风的成因
与赵孟頫一起抄写《道德经》
赵孟頫《汲黯传》- 高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