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政协委员“走进美丽乡村”视察活动情况的报告
 为全面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和委员主体作用,大力宣传推介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积极建言提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今年4月至5月,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展了政协委员“走进美丽乡村”视察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视察活动概况
  (一)视察活动的主要特点。按照“统筹谋划、市县联动、以县为主、注重实效”的原则,市县(区)1080名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前店子、江山、巡检等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宣传推介、文化下乡、培训服务、走访调研等,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各项视察活动。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各级领导重视。省政协和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协委员“走进美丽乡村”视察活动开展,省政协主席韩勇、副主席千军昌亲临商洛视察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并高度评价了政协协商联动的做法;市委胡书记亲自审阅视察活动方案,并出席了在山阳县举行的全市启动仪式;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各县区委、政府领导都倾力支持,市县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为活动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市县联动共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积极探索了新时期政协履职的新方式,市政协和山阳县政协在前店子村联合举办了视察活动启动仪式,310名市县(区)政协委员参加了活动。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各委室主任和230名市政协委员,还应邀出席并参加了各县(区)先后开展的相关活动,尝试创新了一条市县(区)政协联动协商的新途径。三是群众普遍受益。活动过程中,市县(区)政协开展农业技术、产业发展、文明新风和创业就业等专题培训21场次、受训群众1200人,开展送文化、卫生、农资等下乡活动8场次,使当地5000多群众得到实惠,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素质和技能,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建言献策踊跃。市县(区)政协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政协委员“进农家、访民情”活动,面对面地与430户群众交流讨论,征询到各类意见和建议320条,目前已经市县(区)政协归纳整理,并分头呈送同级党委、政府审阅,为助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五是宣传效果良好。活动期间,《人民政协报》、《陕西日报》、《各界导报》、《商洛日报》等中省市报刊刊发新闻稿件35篇,商洛广播电视台和各县(区)电视台循环播放美丽乡村建设专题片1个多月,使广大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建设成果有了深入了解,进一步扩大了全市美丽乡村的社会知晓率和对外知名度。
  (二)委员对美丽乡村的感受。委员们认为,自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打造具有商洛特色的乡村旅游积累了鲜活经验、树立了成功范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好评。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决策部署及时、思路目标准确,规划起点高、保障措施实,推进力度大、建设成效好,特别是8个示范村村新景美、亮点纷呈,给广大政协委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生态环境优势突显。委员们认为,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以及丹江水源地生态建设保护,加快推进农村河道、沟渠、水塘生态修复,。工程,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农业生产方式,有效夯实了农村生态保护的基础。二是乡村面貌明显改观。委员们认为,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城乡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编制“秦岭美丽乡村”与新型城乡社区建设规划,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狠抓农村“改水、改圈、改厕、改灶”,营造了乡村旅游庭院深深、绿树荫荫的环境。三是乡村经济日益繁荣。委员们认为,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依托大西安、建设大商洛、打造大品牌”发展思路,着力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精心打造“山地农产在商洛”品牌,不断强化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力度,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四是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委员们认为,随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对美丽乡村宣传的不断加大,西安及周边省市的游客更加青睐商洛的绿水青山和民俗文化,尤其随着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节节攀升,共建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正在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五是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委员们认为,这得益于各县(区)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打造商洛全域旅游、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经过各包抓领导的精心指导、强力推进,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集中发力、共同打造,八个示范村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二、外地做法和启示
  按照“内外结合、市县联动,资源相近、产业相同”的原则,我们分别赴渭南市大荔县、安康市平利县和江西、安徽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考察学习了外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委员们认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与外地相比,在发展理念、规划制定、资金整合、保障机制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受资源和发展阶段的影响,在历史遗存、文化内涵、产业培育、宣传营销等方面存在不同,特别是外地的一些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接续用力建设是前提。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建设的主题,只有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能使农村环境、农业产业、农民素质和乡村旅游服务得到不断提升,也才能使美丽乡村建设从抓点连线到最终成片。比如,平利县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化“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目标,从2003年开始就把全县2627平方公里当作一个大景区进行全域规划,区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分步建设,并以人代会作出决定的形式予以规范,始终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接力实施,纵横联动、务求实效,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乡村与城镇、农业与第二、三产业互促共进的发展路子,从而使该县荣膺“中国十佳最美乡村”称号。
  (二)产村融合发展是主线。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就是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只有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才能让农民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好处,进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比如,大荔县促进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坚持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等推进农业内部融合,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多元化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探索发展农产品定制服务和农业公园、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兴业态,成功举办了枣花节、黄花菜节、采摘节等乡村旅游节会,初步形成了三产融合、转型升级的发展格局,实现了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民富裕的发展目标。
  (三)发挥市场作用是重点。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鼓励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能人大户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才能真正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比如,安徽省黄山市在古村落、古民居及徽文化保护利用等方面,与36家省属企业结对共建,近三年共建项目78个、总投资2亿多元;在发展农家乐、民俗客栈、健康养生等乡村旅游业态方面,与北京中科惠泽和上海尚域实业公司等民营企业进行共建,三年来民营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总投资达7.2亿元;通过政策扶持、财政奖补等措施,引导本地致富能人、外出返乡能人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不仅使他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
  (四)打造知名品牌是核心。品牌既是一个地区旅游综合形象的展示,更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才能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影响力。比如,江西省婺源县在“梦里老家、江西婺源”的品牌带动下,通过举办民俗风情展示、国际旅游文化节、茶文化节等亮点活动激活“假日经济”,推出了“到农家小院做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婺源乡村过大年”等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倾力打造了“梦里老家”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而且长期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客源市场进行推介,并于2007年成立了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统一对外品牌、统一营销策略,实现了乡村旅游资源的重组整合,提升了婺源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三、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借鉴省内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做法,结合各级政协委员“进农家、访民情”征求的意见建议,就如何提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常抓不懈,提升乡村整体面貌。紧跟“乡村生活旅游化”的发展趋势,坚持以各类资源禀赋的组合创新为动力,延伸打造涉及乡村生产、生活的产业链,加强商业业态培育,持续提升去年8个示范村,着力提速今年8个重点村建设,逐步提质乡村旅游水平,持之以恒、接续用力,努力使商洛旅游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全域化发展目标。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效对接,通过组建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规模和集约经营,努力使农民在脱贫攻坚中成为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和受益主体。坚持把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对接,顺应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旅游发展趋势,推动乡村旅游与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融合提升。
  (二)突出商洛特色,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围绕建成西安大都市休闲生活基地,加快发展核桃、板栗、食用菌、水杂果、有机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山地农产在商洛”品牌,逐步形成镇有支柱产业、村有主导产品、户有增收项目,切实推进美丽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丹江、洛河源头,山阳天竺山--漫川、镇安云盖寺、巡检沿线、商南金丝峡--太子坪、柞水牛背梁—朱家湾等重点连片区域,因地制宜地发展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休闲度假、农耕体验、运动休闲、品茶娱乐、养生健身等特色高端业态,不断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围绕秦岭良好的自然生态,积极探索将文化创意产业植入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构建“乡村旅游+创意消费”的发展模式。
  (三)繁荣乡土文化,提升品牌宣传效果。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原则,彰显乡土文化元素,挖掘和唱响“商洛故事”,不断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的内涵。重视散落在乡村大量的历史记忆、宗教传衍、商洛方言、小曲小调、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生产方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复活传统民间故事,传承商洛地方戏曲、手工制作、乡间小吃、传统习俗等民间文化,真正保护好村镇千百年来传承的“乡愁”。继续加大“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型媒体的新途径,开展各类品牌营销和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我市美丽乡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都市人群来商体验秦岭山水和商洛民俗文化。
  (四)激发内在活力,提升长效管理水平。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村建设的后续管理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模式,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村集体、农民共同投入的管护保障制度,着力培育市场化的专业管护队伍,明确管理主体,切实解决好各类服务设施“由谁管、谁来管”的问题,建立起可持续的长效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对美丽乡村的村、组和家庭进行检查和评分,对先进村、组实施以奖代投,对先进家庭和个人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探索开通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网络投诉平台,开设“美丽乡村找不足”媒体曝光台,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建设美丽乡村的浓厚社会氛围。
  (五)理顺相关机制,提升持续发展能力。适时整合农村工作、秦岭生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改革等“三农”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充实加强各级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力量,不断满足提升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探索行政单位、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整合扶贫、以工代赈、移民搬迁、环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项目等向示范村倾斜,夯实目标责任,梯次重点推进,形成各种社会资源、各类资金项目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格局。健全完善旅游公司或旅游集团投资开发模式,采用村民参股分红、设立建设基金等方式惠及村民,避免因委托开发影响村民的积极性,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驱动力和相关开发项目运营维护的长效机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会好声音| 海南省政协委员李世杰: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全国政协委员韩文林:乡村旅游要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
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怎么做?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盘点2022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工美发展所作提案!
人民政协报:河北承德市政协全会热议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