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的医疗剧,总被医生吐槽?


本文作者:施焕中

《白色巨塔》我看了不止一次,还经常因为想起书中的某个情节,觉得有意思,直接翻到相关章节反复精读和琢磨。

作家山崎丰子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因病住院治疗期间对在医院里遭遇的封建、腐朽、官僚的医疗体制深恶痛绝。

后来,她到大阪大学医学部做了长期深入、细致、艰苦的考察调研,采访众多的医疗管理和医护人员,最后写成了反映医医、医护、医患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日本社会诸多问题的《白色巨塔》。


白色巨塔的故事,至今仍在上演

主人公财前五郎是国立浪速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外科的副教授,他在食道、胃部的吻合手术方面技高一筹,甚至超越了所在科室的教授东贞藏,眼看着就取而代之。

主人公财前五郎,因一场食道癌切除手术一战成名(白色巨塔电视剧截图)

但是,东教授讨厌财前那种锋芒毕露的性格,于是出尽全力对其进行全方位的降维打击。

一把手东教授即将退休,但在他看来,医术好的财前并不具备医者风范,因此他推荐了其他医生来继承职位(白色巨塔电视剧截图)

借助于岳父的人脉关系和财政资助,财前最终得偿所愿。当上教授之后,他的第一个动作便是清理门户。

在岳父的帮助下,财前逐步拉拢医院的医学部长鹈鹚、大阪医师会长岩田等一众人物(白色巨塔电视剧截图)

后来,财前赴美参加学术交流之前为一个患者做了贲门癌手术,因为自恃才高而忽略了手术之后的肺部转移,从而酿出医疗故事。愤怒的家属将不负责任的财前告上法庭,通过民事诉讼追究其责任。

看完长达 100 万字的《白色巨塔》,我了解到上个世纪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日本医疗界与中国的医疗现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面临很多同样的问题。

日本的年轻医生是医院里扛活的主力军,收入极其卑微,从无薪一族被迫熬鹰到有薪住院医师、助手、讲师和副教授,简直都是用命来搏的。副教授为了抢到教授一职,几乎不可能仅仅依靠杰出的学术水平或精湛的医术。

在整个你死我活的博弈过程中,「先做事后做人」这一信条有过之无不及。

财前副教授为了拿下教授职位,买到每张赞成票的价钱从 7 万日元涨到最后成交的 10 万日元。后来,买到了教授的财钱教授为了谋到地方一个医学分会会长之类的职位,向院长承诺拿出 200 万日元的预算,这还不包括 100 万日元打发学生出去拜票的开支。

注意,这是 60 年前的价码,也不知天今天的日本医界行情涨成了啥样。

除了看到日本教授之间的索命倾轧,还看到了教授副教授日常毫无顾忌地收取药物回扣、患者红包、特诊费,以及药商或器械商提供的礼金、礼品、吃请和性贿赂等等。

涉案医患纠纷官司时,医院组成团队恐吓本院证人,集体串供作伪证,收买患方证人等等招数,看着是多么的熟悉。

财前立志要当上教授时,岳父扔掉了他普通的塑料打火机,赠予了他一个价值不菲的金属打火机。岳父告诉他,要做教授的人,要用这样的打火机才符合身份。(白色巨塔电视剧截图)

总而言之,我们偶尔耳闻目睹的乱象,在《白色巨塔》描写的日本 60 年代初一样不少。

如果没有山头兄弟互相吹捧和互相关照,要拿到科研经费绝无可能。掌控这些资源的大佬完全可以拿着基金作为礼物送给同一条船上的人,或者用来交换商品比如选票等。

我现在想的是,为什么我们缺少反映医疗界的优秀小说、影视作品?


为什么我们缺少
优秀的医疗题材作品?

这当然不是因为作家们创作能力不足,想象力不够丰富,而是存在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首先,医院是一个相对密闭的体系,体系外的人很难融入医院内部的文化。

其次,医疗队伍拥有高度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知识体系,所有的医学知识都不像数理化那样存在固定的公式或规律。

对于几乎所有的医学问题,不同的医生都必然会有不同的认识和选择。

记者/作家来医院采访或深入生活,获得的素材必须只有官方的文件、死的规章制度、医生模棱两可的说法、患者/家属的激动情绪、永远不理解的医学知识,不可能得到生动的故事。

再次,所有的诊疗过程都有可能存在瑕疵——只要愿意在鸡蛋里挑骨头,到处有骨头,而医院/医生永远不会说不有利于己方的详情。

绝大多数不太严重的医疗错误,外行都看不出来。现实生活中之所以会发生医疗纠纷或者患者告赢了医院这样少见的事例,原因通常很简单,个别医生犯了严重的医疗责任事故,而且直接黑纸白字地体现在医疗文书中,所谓铁证如山。问题在于,那些不如山的铁证,记者/作家是拿不到的。

医院是社会的一个单元,尽管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但也还是一个天网中的普通节点。

作家写医院管理、科室发展、医生培养、患者就医、医护接诊、医院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矛盾、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科室之间的竞争、医生之间的竞争等等,外行不要说看不懂,就算看到某些现象也绝对理解不了。

况下,几乎都有的医疗活动都体现着短时间内有可能变动较大的法规和政策,并非全都能满足社会需求。

作家通过某一个/群医务人员的工作来反映社会大背景中的医院故事时,必然涉及到医改、医保、三明经验、药物和耗材零加成、DRG 付费、药占比、医生的诉求、患者的诉求等。

所有这些重大的医院事件都很难写清楚。况且,上述所有的事件目前都还是河中的石头,等待着我们去摸,有何可能写得透彻?

就算作家来医院调研,哪个部门有义务提供接待任务?医院会主动暴露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瑕疵吗?医务处有必要开诚布公列出近期医院最近被迫理赔的金额和原因?

医生有可能将昨天错切好肾的细节和盘托出?去年刚当上主任的李教授愿意向作家分享如何做掉其他两个副主任的成功经验?

某教授花大价钱买两篇 SCI 论文升了主任医生,难道会向作家透露门道?某领导的老母亲住进呼四病区,某教授亲自盯着心电监护荧屏守候了 5 个不眠之夜,作家可以知道其中的玄机吗?

某某主任为了扶持自己嫡系研究生,将其他年轻医生镇压得半死不活,甚至扬鞭将其赶走他院,作家也是无从得知的。

只要稍微提一下医学理论和技术,作家更该全部举白旗投降。

写医院故事,不涉及医学知识的话,写啥?连最简单的知识都来不及理解,咋写?可以说,还有一万条专业作家写不出符合基本逻辑的医院小说的理由。

一句话,任何一位天才作家都不可能写出真实反映医院情状的长篇小说来。

没有,便是对这个事实最好的诠释。


题图来源:白色巨塔电视剧截图|策划:gyouz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剧《白色巨塔》——医者的准则
尔虞我诈医疗宫斗神剧《白色巨塔》豆瓣咋高达恐怖9.6
豆瓣9.5,至今无法被超越的日剧!
看白色巨塔 品冷暖职场
内地编剧看过来!这部9.5分的《白色巨塔》才是真正的行业剧
冈田准一出演朝日电视台大型电视剧SP《白色巨塔》 饰演财前五郎一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