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水话中医之七 经络(上)
   经络理论是中医学的瑰宝,是中医人至今引以为傲的理论。向发现循经感传现象创建经络理论的古代中医先贤们致敬!向辛勤工作不断揭示中医现代机理的当代中医拓荒者们致敬!
     经络理论最早见于《足臂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以"足"表示下肢脉,共有6条;以"臂"表示上肢脉,共有5条。这十一条脉循行的基本 规律则是从四肢末端到胸腹或头面部。《足臂十一脉灸经》主治疾病有78种。《阴阳十一脉灸经》在《足臂十一脉灸经》的基础上对11条脉的循行及主病作了较大的调整和补充,以先阴脉后阳脉的原则,来确定各脉的排列次序。即全身9 条经脉仍由四肢走向躯体中心,而"肩脉"与足少阴脉则与之相反,由头或少腹部走向四肢末端。《阴阳十一脉灸经》共记载了所主的147种疾病,并将各脉的病候按致病原因的不同,区分为"是动病"和"所产(生)病"。“是动病”是一个症候群,只有一个疾病名,是对一条经脉发生异动产生疾病症候群的整体描述,是这条经脉所特有的疾病,由该脉主治。所产(生)病"是以单一症状为疾病名称,每条经脉有数个疾病。通过艾灸(经脉所在的部位或穴位)可以治疗。
    《灵枢》《素问》的经络理论在《阴阳十一脉灸经》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理论体系完整成型,将人体分为十二个区域 ,每个区域有所属经脉、络脉、经筋、皮部及腧穴与脉气流注路线等,是为十二经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还包含奇经八脉等理论。
     后世对《灵枢》《素问》的经络理论存在一些明显的误读,其中最大并贻害至今的误读是:《灵枢》《素问》的经络理论认为血液循环系统(经脉、络脉)与循经感传系统(脉气流注、腧穴)是两个完全独立但有密切关系的系统,而后世中医(唐宋直至当代高校教材)将血液循环系统与循经感传系统混为一体,合二为一,统称为经络,是极其错误的,导致了慨念混乱,经络图绘制错误等许多不良后果。好在现代经络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了一些举世公认的结论,当然现代经络研究要进行更深一步地探索,以更多更好地揭示经络之谜。
    白水先讨论《灵枢》《素问》的经脉(血液循环)理论,后讨论脉气流注(循经感传)理论。
    《灵枢·邪客》说:“五谷入于胃也,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剽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灵枢·经脉》说:“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灵枢》《素问》中经络是经脉络脉的合称,经脉络脉内行营血,指人体的血管,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是大血管,络脉是中血管,孙络是小血管与毛细血管。十二经脉虽然首尾相接,营血运行循环无端,但是,古代中医人并没有动脉管血液输送、静脉管血液回流的认识。中医经络理论中的动脉是指人体体表能用手摸到的血管,并以此来观察疾病邪气的强弱进退变化与人体气血的盛衰,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后发展为中医切脉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客观存在的现象
高树中“三通”理论概述
中医:经络皮部对临床诊治有何指导意义?
中医是如何疏通经络堵塞的?
中医经络养生理论
中医外治介绍 | 放血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