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水话中医之二十一 《伤寒论》读书笔记(1)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有作者署名的医学典籍,也是第一部将医经与经方相融达到理法方药齐备的中医典籍,是中医内科的鼻祖。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中医典籍只有皇浦谧的《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一本将医经与腧穴主治相融达到理法方穴齐备的中医典籍,因后世中药比针灸起到的作用更大,用中药治病的医者比针灸治病的医者多,故《伤寒杂病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针灸甲乙经》(白水将会在《素问》《灵枢》读书笔记中谈谈《针灸甲乙经》的成就)。
   《素问》《灵枢》将疾病按经络分类、按脏腑分类、按病因病机分类,经络论病、脏腑论病,虽有联系,但不紧密与系统。《伤寒杂病论》将外感疾病按六经分类,然后根据脉证再细分论治;将杂病主要根据脏腑与病因病机病位分类论治。外感病六经论治里包含脏腑与病因病机病位论治,杂病脏腑与病因病机病位论治里也含有六经论治。
   《素问·热论》按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传变论治热病,《素问·刺热》按脏腑论治热病。 
  《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古代,热病又名伤寒,就是外感疾病,表明外感疾病在古代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医者不研究不行。古人讲“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还说“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都表明邪盛则死,体质强熬过七天,邪轻正胜则活。古人讲六日后经行尽矣而愈,当然是胡乱推理。
    《伤寒论》中说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讲的是以辨病为纲,以辨脉证为目。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按三阴三阳分类给疾病命名,就象西医按系统命名疾病一样,有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细分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中医的太阳病也可分为太阳中风、太阳伤寒等疾病。《伤寒论》中桂枝是治疗太阳病的主打药,柴胡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打药,大黄是治疗阳明病的主打药,然后,有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大承气汤证等。
    《伤寒论》在传承《素问》《灵枢》《难经》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向前行进了一大步。
    《伤寒论》的方药与《汤液经》有很密切的联系,陶弘景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里保存了《汤液经》的内容,学习《伤寒论》要参照《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来理解。
     《伤寒论》的用药剂量普遍比现代中医大一些,但《伤寒论》一方面视体质强弱用不同的药量,另一方面强调中病即止,有的用1剂,有的用二分之一剂,有的用三分之一剂,宁可浪费余下三分之二的药,也要保证驱邪不伤正;用药准确(辨病与辩证皆准确),1剂效果不显著,1日内可用2剂,一切皆以临床指针为准。
    我们读《伤寒论》,既要学习张仲景六经辨病证理法方药的精髓,也要传承张仲景惟是惟新的精神,要结合当代科技的发展与疾病谱的变化,在传承以往中医理论与临证心得的基础上,对中医理论与临床规范进行创新,构建21世纪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指南规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中医师治不好你的病? (2009-10-22 09:57:00)
先说说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
运针配穴大法与治要:引言(1)
金匮要略学习笔记 前言
第二十七讲:中医辨证的实质
寨王潮:对《伤寒论》的误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