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21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这一条跟15条是一致的,也就是“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具体内容如下: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5

15条是总纲,本条是“其气上冲”的具体表现。误下以后,太阳中风的症状还存在,因此治疗还是以桂枝汤为主,因为出现了胸部胀满以及脉促,所以去掉了芍药。

“脉促”的理解,参考128条及140条。

128条“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40条“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128条指出,结胸病的脉是寸浮关尺沉,140条又指出相同的脉,但是不结胸,所以疾病有自愈的趋势,因此可断定“寸脉浮,关脉沉”就是“脉促”,这也正好符合15条、21条使用桂枝汤的思路——病家被误下以后,还是伤了正气,所以原本太阳中风证寸关尺都是浮缓的脉就表现不出来了,关尺脉就变沉了,但是身体依然想要在肌表层次抵御邪气,所以寸脉依然是浮的。误下后身体气血不能和缓地到达肌表,只能以猛烈冲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气上冲”。

“胸满”,误下以后,正气亢奋上冲,更多的聚集在体表及上焦,所以胸满。

无论“脉促”还是“胸满”,都是正气想要到达肌表驱邪外出的结果,治疗上解除病因,这些结果也就是身体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桂枝与芍药以1:1剂量配伍的时候,两者共同调节体表营卫;桂枝与芍药以1:2配伍时,是温通腹部,消除身体内部的瘀滞,也就是279条桂枝加芍药汤的意义:桂枝比芍药剂量大是治疗寒性的奔豚,也就是117条的桂枝加桂汤。

桂枝为阳,芍药为阴,“脉促胸满”时,人体需要更多的阳到达肌表,因此就去掉芍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
伤寒第六汤方,桂枝去芍药汤;伤寒第七汤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之理解
第10 讲 太阳中风证治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87
风寒感冒时绝不能使用下法-《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29
读书笔记——《伤寒论》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之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