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护肤美容都用哪些中药?

古代对护肤美容中药的应用

中药护肤美容,指应用中药治疗皮肤疾病和延缓皮肤衰老和美化皮肤。我国是最早应用天然药物护肤美容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应用中药美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股纣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应用思引美容的方法。在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便收载了人参、五味子等具有美容作用的中药20多种,并对某些药物的功效作了较详叙述。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以悦泽、白嫩皮肤和去皱为目的的处方就有17个,并且记载也很详细,剂型则有洗剂、汤剂、敷剂、有剂、散剂、丸剂、丹荆、歇剂、澡豆等,而且药用品种上达120多种。《本草纲目)一书,总结了历代美容护肤的经验,并专列面药1条,载美容中药168味,并于每味药下详述其主治、炮制和使用方法。当今,由于人们对化学制品副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因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就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容护肤的需要,有必要对中医学中有关美容护肤的经验,加以发掘、整理和提高,使之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因此,笔者对中药美容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整理发掘工作。 现将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护肤美容作用问题概述如下。

美容的单味中药

祖国医学对有关抗皮肤衰老,美容护肤的单味中药品种记载很多.在《神农本草经》、《山海经》、《华佗神医秘传》、 《新修本草》、 《备急千金要方》、 《普济方》、《外台秘要》、《时后方》、 《太平圣惠方》、 《食疗本草》、 《本草纲目》等书籍中,对此均有较详记载。其中沿用至今,已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有其功效的有人参薏苡仁、当归、菟丝子、续随子、大黄、白芷、前胡防风射于、白附子、川芎、商陆、白芨、杏仁桃仁、辛夷茯苓、白术百合、丹参、冬瓜仁、苑卖、桑寄生等250余种。

这些美容护肤中药多具有活血祛斑、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除湿化痰补血益气的功能,如珍珠,是古今中外家喻户晓的美容佳品,它既可以磨成粉内服,也可涂擦外用.《抱朴子》日:真珍寸以上,服食令人好色面,长生。《开宝本草) 载:“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除面黯'。杏仁、性温味苦,它不仅是一味镇咳祛痰平喘润肠的常用中药,也是深受人们青睐的润肤美容佳品,唐朝《鲁府禁方)记载为杨贵妃所用美容秘方。

杨太真红玉有方中便以查仁为主,配滑石、轻粉等药,

经加工制作后,并说常数此有之能“令面红润悦泽,旬日后色如红玉。”《太平圣惠方所载变白方.药仅3味,以查仁为主,辅以云母粉、牛乳调制为脂,临睡前涂面,能消除面部斑点、疲痕,使面部光净润泽。《本草纲目》 言此青能去头面诸风鼓疤。《千全方》载:“用杏仁烧黑研有,涂治身面赘宠。《食疗本草上说:将杏仁揭烂后用鸡蛋清调匀,夜涂晨洗,能治亩上野疮,手足皱裂。古人以杏仁与括楼瓤同研,用蜜糖调成手有.常擦之,令手光洁润滑,冬不粗皱,为冬令护肤之良药。此外,杏仁还具有良好的增白洁齿,防龋止痛等功效。

丝素美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本草纲目》记载,丝素可使皮肤变美,消除黑路,还能治疗化脓性皮肤病。

何首乌是一种补益性中药,具有补益气血、乌黑须发,增悦颜色的功效。常食何首乌能增进食欲,颜如童子,须发不缓白,步履轻健且保持皮肤的细腻柔嫩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古代对中药美容护肤作用的认识,有许多已得到了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例如口:黄芩能有效地防止皮肤炎症:夏枯草能治脸部斑点:浮萍、川芎能治青年座疮:胎盘液、菜化油、芜青子有去皱润肤的作用:芦荟、意以仁对面部粉刺,炎症和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加入化妆用品中,能使头发光滑,柔软,同时还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有防晒作用。

此外,升麻槐花桔梗也具有显著的润肤效果和消除皮肤粗糙,保持皮肤光滑细腻和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作用当归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药有改善皮肤微循环作用,从而使人气血充盛容光焕发近名有防止皮肤干燥粗糙、生皱的作用,并能治疗皮肤过敏发热发红等:三七:丹参能滋润和清洁皮肤,祛除皮肤的黄褐斑、雀斑黑斑,抑制脂溢性皮炎,对皮肤能起到营养和延缓衰老的作用,麻黄、大黄、独活白正配制的化妆品,对面部雀班黑斑等各种色斑具有消除净化和治疗作用。

美容的中药复方

古代人对单味中药美容护肤的认识,有许多已得到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例如黄芩。在中医文献中,有关应用中药复方护肤美容的记载,始于晋:葛洪《肘后方)。该书载有治面部鼾黑诸方25药,并说使用这类方剂,可以使人面如白云,光润照人,老者少,黑者....到了唐代,人们对护肤美容的要求有所增加。护肤美容制剂也受到相当重视。孙思邈对此记述说:“面脂、手有、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唐以后有不少方书都收载了护肤美容方剂。例如,在《太平圣惠方》中,即收载“令而光泽洁白诸方19首,面脂诸方15首,澡豆诸方12首。这些方剂,不仅来自民间,而且部分还来自官府,属于宫庭秘方。例如,唐朝《外台秘要》所载武则天太后炼益母留颜方,宋《太平圣惠方所载永和公主澡豆方,金《御药防方)所载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明《医方类聚》所载金国宫中洗面药方以及清《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所载的加减玉容散、加成香皂方等。这类方剂大致可分以下2类:

滋润洁面美容类

此类药剂多含丰富的油脂,配伍适当的中药,具有洁白皮肤,抗皮肤衰老,润滑防裂的作用。如能使面白色美”的白面方(牡蛎、土瓜根、白正、川芎);白脂方(石有芍药、白附子白茯茶、青木香):洗面药方(白芷、桃仁白术、杏仁、冬瓜仁;七香嫩容散(黑牵牛、皂角、零陵香甘松)等。能悦色驻顾的令面生光方(密陀信、桃花当归)、千金面有方(当归防已、人参、羊脂、丁香、细辛、牛洞)桃花粉方(雄黄、磨青、珍珠云母粉)涂面方(冬瓜仁、防风、白正、土瓜根)、蜡脂育(猪脂鸡脂、羊肾、白正、获苓)、香蛤粉(白蛤粉、轻粉、密陀借、零陵香)等;能治疗皮面黑的令面白如玉方(羊胆猪胰、细辛、杏仁、当归)、铅丹散(铅丹、茯令、女姜)、磨香面有方(磨香、白致、辛夷、白正、木兰皮商陆)洗疗方(当归、白蔹、细辛)等:能“补虚驻颜的童子散(枸杞根生地黄):鹿胶有(磨香、鹿角胶、乳香)、枸杞煎(枸杞、人参玻珀)、八仙丸(牡丹皮、白茯苓、白附子肉桂、泽泻山荣页生地黄、鹿角胶)、三仙丹(乌头、百雪、苍术)、地黄丸(生地黄、覆盆子、菟丝子大枣、牛胶白附子)、苑丝纨(苑丝子、防风泽泻鹿茸、五味子、白获茶、肉众套、续断)等;能润泽皮肤的手有方(查仁、桃仁、桔仁)、楮实散(褚实、鹿茸巴戟天)、桃仁有(桃仁、蜂蜜、牛脑羊脑)、淖手药(括草、冬瓜仁杏仁、白正)、七白膏(白蔹白正、桃仁、细辛、辛夷、冬瓜仁、白附子)等;能“却老悦面“抗皱的耐老方(白正冬瓜仁、细辛、防风、当归附子)、鹿角散(细辛天门冬、白术白正白附子、鹿角、牛乳):留顾方(益母草川芎桃二)、悦泽面方(雄黄、朱砂白僵蚕、珍珠)、玉龙青(白鼓磨香、白正、茅香、零陵雪、栖菱)、面服方(白正细辛、黄苦、白附子)等:能使人肥白”的石英煎(紫石英白英石、麦冬、黄酒柏子仁、扶茶)、取白方(白松干地黄、白附子、桂心)、鸡子索饼方(远志、桃仁、白术天雄五味子)、大薯药丸(曹然、黄苦、大黄、前胡、人参茯茶干姜桔梗、白光润方(干差、桂心、甘草、当归、羊脂)等、

治疗皮肤疾病类

此类方剂侧重于治疗面部或某些皮肤病症,如皮肤癌痒、湿疹、皮炎疥癣、疮疡、粉刺、酒渣、狐臭、脚气、除臭、除疣、脱发。能祛除皮肤斑印的姚氏疗野方(获苓、白蜜、白芷、白酒)、洁白方(珊瑚、白附子、当归、人乳)、治面野路方沉香、牛黄、丁香、水银)、治外膏(白芷、白蜡、白附子、牛服、羊服、防风)、白瓜子丸(白瓜子、远志当归、云母粉、铅丹、天门冬、蜂宝)、玉有方(玉屑、冬瓜仁、木兰皮白附子、白芷)、羊胆有方(羊胆、白芷、细辛、猪脂)、定年有(白术、白附子、白矾、琥珀)等.能治粉刺、酒渣剂中的银霜有(水银、朴硝、醋、黄矾)、恶危方(附子、川椒、野葛)、防风散(防风、栀子仁、蔓荆子、枸已石膏、甘草)、冬瓜子散(冬瓜子、柏子仁、白茯苓、葵子、枳实)、粉黄膏(硫磺、萝卜、轻粉)、硫磺育(硫磺白芷、天花粉、全蝎、蝉蜕)等.能灭疲除疣的灭疫育(黄矾石、胡粉、猪脂、当归、腊月)、灭痕散(白屎白芷、半夏猪脂)、祛风有方G滑石、乳香、轻粉、磨香)、面坤丹(大黄、穿山甲、川椒、生姜)、祛疣目方(杏仁、猪脂、石灰、艾叶、醋)、煮线方(芜花大黄、白矾地肤子)、祛瘤充方(石灰水柳皮、糯米)等。

能除臭散香的汗湿致皇方(胡粉、枸杞根、莹香、青木香、矾石)、治狐臭方(细辛、辛夷花杜蘅、川椒牛脂胡粉)、石灰散(石灰、青木香、丁香、沉香、阳起石、白附子、醋)、肢气方(明白矾、黄丹、夜明砂、密陀借)、五香散(沉香、楦香、零陵香、木香、磨香)、七香丸(丁香、豆蔻、营香、青木香、零陵香、白芷桂心、沉香)、香身丸(检香、甘松、甘草、香附、磨香)等。

能生发乌发的生毛发方(蔓荆子、附子、丁香、侧柏叶、杏仁、白芷、首乌)、还黑方(首乌、覆盆子、枸杞、当归、黑丑、黑豆子)、千金生发散(丁香、甘松、白正、泽兰、杏仁、泽兰育(泽兰、细辛、厚朴、杏仁白术)、多发方(生柏叶、桑叶、附子柏子仁槐子)、三仙丸(侧柏叶、当归、川草、秦艽、桑白皮)、白秃方(挑仁、大豆、猪脂、桃花、大蒜)、海艾汤(海艾菊花萬本、菱荆子、甘松)、黑发方(垂杨柳、诃皮子、乌梅、柏叶胡桃油)、胡药丸(胡麻仁、仁黑豆、生地黄)等。

能美后清牙或治疗口臭的口复方(甘松、矛香、沉香、零陵香、丁香)、口脂方订香、紫草、磨香、猪脂)、屠脂方(蜡、羊脂、朱砂、紫草)、洗齿方(白正、白蔹辛夷、醋、白石英)、固齿散(羊胫骨、当归、猪牙皂、青盐)、白牙药(零陵、白芷、升麻、细辛、磨香)等.

现今,随着医药科研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药美容化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美容方药的剂型已从传统的有、丹丸散和汤剂、澡豆剂等逐渐向科学化的口服液剂、霜剂、露剂、乳剂冲服剂、袋泡剂、浴剂等新剂型发展。目前,我国生产的合中草药原料的中药美容剂已达上千品种。如人参霜、银耳珍珠育、白正美容有、当归抗皱霜紫罗兰洁白蜜、黄芪抗皱霜、当归浴剂、首乌洗发香波、红花发乳宝蜂索、芦荟清洁蜜杏仁祛斑育、大黄祛斑育、三七美发液、滑石爽身粉、两面针牙有、参花洗发乳,以及内服的青春宝、人参蜂王弥、当归口服液、灵芝蜂王浆、麦饭石冲刑、珍珠口服丸八珍丸等等。这些都具有较明显的美容护肤抗皮肤衰老,治疗某些皮肤疾病的作用。

中药界的三位美白巨星:白芍 白术 白茯苓

中药不仅可以治病,可以进补,还能起到美容美白的功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享誉美白界的三款中药——白芍、白术和白茯苓。这三味中药被统称为三“白” ,那么这三白有哪些神奇的美容功效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流传比较广泛的中医美容方,可能要数明代医学著作《医学入门》记载的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最初治疗伤寒虚烦,后来发现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遂在民间流传开来。此方配伍精当,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等。中医认为人的皮肤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脏腑病变,气血不和则皮肤粗糙,面部生斑。

白芍、白术和白茯苓是传统的润泽皮肤、美白的药物,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延缓衰老。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

白术性温,味甘、苦,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甘草性平,味甘,有润肤除臭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口臭以及皮肤皲裂等。

现代的药理研究也证实了上述各药的美容作用:白芍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白术、白茯苓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甘草有免疫调节作用,外用可以防晒,增白消斑,防止皮肤粗糙等,因此不少美白护肤品中都含有甘草提取液。女性朋友可以到药店购买这4种药,用水煎汤喝。如果嫌麻烦,还可以自制袋泡茶,取白术、白芍、白茯苓各150克,甘草75克,分别研成粗粉末,混合均匀,装入30个小包中,每天取1包用沸水冲泡,当茶喝。其实,中药美容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除了三白汤,晋代葛洪的《肘后救卒方》首创了用鸡蛋、香粉、杏仁制成的美容面膜。有美白、祛斑作用的方剂也不少,如《洪氏集验方》中记载的琼玉膏(由人参、生地黄、白茯苓、白蜜组成)有益气养阴、润肤增白的作用。

那么吃中药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禁忌呢?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如果与中药同时服用的话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吃萝卜,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不仅会降低补药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病人,在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大蒜。因为大蒜里面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的时候,不宜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因为生、冷类食物不但刺激胃肠,而且还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此外,患有疮、皮肤病人忌食鱼、虾、蟹及羊肉、猪肉等食物。水肿患者忌食食盐。肝炎患者忌食辛、辣、油腻。

《伤寒杂病论》中的美容方

一、皮肤美容

病例1

陈某,男,45岁。1966年3月4日初诊:1963年患慢性肝炎,经治疗好转,但近半年来面生蝴蝶斑,头面及全身皮肤变黑,经查血A/G=1:1,余项正常,近症:心下堵烦,纳差,恶心,厌油,胸闷,右胁刺痛,溲黄,苔白厚,脉弦细。

证属三阳湿瘀阻滞,治以和解三阳,利湿祛瘀。

与小柴胡合茵陈五苓散:柴胡12g,党参10g,天花粉24g,生姜12g,大枣4枚,桂枝10g,茯苓12g,泽泻12g,猪苓10g,苍术10g,茵陈30g,炙甘草6g。

结果:上方服半月,胁痛已,溲黄、目黄已不明显,仍乏力厌油,腹胀。前方去党参、黄芩、天花粉、大枣,加枳实、赤芍、桃仁、当归、赤小豆。并加服大黄䗪虫丸,1日1丸。服二月,蝴蝶斑退、皮肤色黑退。

蝴蝶斑、色素沉着与内分泌紊乱有关,本例是由于肝炎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变黑,中医称“黑疸”,只用外敷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内治改善内分泌功能,才能使皮肤恢复健康。

本例治肝并据证加用活血、补血、祛瘀药,而使皮肤恢复正常。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8条:“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这里提示了活血化瘀可使皮肤恢复健康、美容,说明在汉代,我们的祖先已积累了皮肤美容的方法、方药。又曾用大柴胡合抵当汤或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紫癜症、扁平苔藓疗效满意。

二、除痤美容

病例2

陈某,男,25岁,首都机场工人,1967年3月1日初诊:多年面部痤疮,时轻时重,并常发咽部溃疡,或左或右,曾去北医、协和久治不愈,有时腹胀,大便或干或溏,舌苔白,根腻,脉弦细。

予甘草泻心汤加味:炙甘草12g,半夏12g,黄芩10g,干姜10g,党参10g,大枣4枚,黄连6g,生地黄30g,生石膏45g。

结果:上药服1周,咽痛已,1月后痤疮渐减,3月后消。

痤疮亦是一种好发于青年面、胸、背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病,严重影响美容。我国历代中医积累了许多外治和内治方法、方药,值得探讨。

本例是常见症之一,为上热下寒之证,以苦辛开降法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取效,说明《伤寒杂病论》已在这方面积累了有效经验。

三、减肥

病例3

林某,男,40岁,工人,1995年9月20日初诊:身高1.68米,体重83公斤,确诊为肥胖症、高脂血症,服西药及减肥中药多月未效。近1月来,日趋肥胖,体重增至93公斤。

自觉全身皮肤有绷紧感,身倦,神疲,嗜睡,口淡时苦,涎多,呕恶嗳气,纳增便软,肠鸣矢气,脉缓,舌淡,苔白腻。

腹诊:心下痞硬,按之微微不适,大腹便便,按之松软。予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20g,黄芩10g,党参10g,荷叶10g,黄连3g,大枣3枚,炙甘草3g,山楂30g。每日1剂。

结果:共服15剂,体重下降3.5公斤,自觉症状好转,继服2月,体重降为75公斤,血脂正常,随访2年,一切正常。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多气虚。又据舌苔白腻、心下痞满,属《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呕而肠鸣,人心下痞者,半夏心汤主之”之证,用其加减,因方药对证,故疗效明显,说明《伤寒杂病论》已积累了减肥美容经验。

四、肢体美容

病例4

男,13岁,学生。1987年12月15日初诊:自1984年冬玩雪后伤双手,双手起泡,后溃破经治疗疮面收口,但手背仍肿胀不消,皮肤发黑、发凉,每年入冬即发冻疮,天暖自愈,屡医无效。

今年入冬以来肿热加重,触之冰凉,舌质淡,脉沉而细。

辨证:本为血虚之体,复感寒邪,血为寒滞不荣四末,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当归9g,桂枝6g,白芍9g,细辛3g,木通6g,炙甘草6g,大枣6g。

同时用上方倍量煎汤洗患部,用布敷上,勿使汤气外泄,待汤稍凉后将双手浸入盆中,约浸30分钟,每天1-2次,连用三天而愈,至今未再复发。

《伤寒论》第35条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仅寥寥数语,点名脉细由阳弱血少所致,由于虚不能荣于脉中,不能温养四末,加之血虚之体易受寒袭,则易发冻疮,故冻疮素有手足不温之证,知为荣血内弱,用当归四逆汤内服以养血通络。

疮在手背受寒而发,是为寒凝,复用本方熏蒸浸泡,是以温经散寒,内外夹攻,使血充寒散,故效捷。

冻疮是影响肢体美容的疾病之一,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冻疮屡有报道。

五、美甲

病例5

王某,男,52岁。2003年3月13日初诊:2年来双手指皮肤起茧、剥脱,右小鱼际溃破、皲裂,拇、食指甲增厚。曾内服中药治疗二月效不明显。

属其用外治法:苦参60g,蛇床子30g,百部30g,枯矾30g。煎汤适温浸双手,每早中晚一次,每次浸泡30分钟。

结果:一周后皲裂减轻,溃破处收口,一月后茧消,半年后指甲变薄,甲色光亮。

手足皮肤皲裂、起茧,指、趾甲变厚,大多是是真菌感染引起。

由《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20条:“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及《金匮要略・百合狐感阴阳毒》第11条:“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主之”、及《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第12条:“矾石汤,治脚气冲心”记载可知,苦参、蛇床子、矾石有抗真菌作用,临床用其加减治疗手足、阴部等病变,疗效可靠,尤在美肤美甲上疗效突出。

六、美发

病例6

曹某,男,35岁,2003年3月23日初诊:因患慢性前列腺炎来诊,症见尿频、尿急、尿不尽、尿道溢液(滑精)、早泄、盗汗、腰痛等。

据证与二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0g,白芍10g,白薇12g,炙甘草6g,大枣4枚,川附子10g,生龙骨15g,牡蛎15g,芡实12g,阿胶珠10g,车前子15g,韭菜子10g。

结果:上方加减治疗2月,尿频、尿急、腰痛等好转,早泄已,并告知头发变黑、脱发减少,惊喜意外之收获。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8条:“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弦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记载了治疗脱发的方证,其特点是精血虚,荣卫失和而致,故重在调和荣卫,益精养血而发黑、发容。

总之,《伤寒杂病论》中有不少有关皮肤、肢体、毛发等美容的经验,它不但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药,不仅重视外治,同时更重视内治,而且也启示了理论指导,如活血化瘀、苦辛开降、益气化痰、软坚散结等法在美容上的重大贡献,值得进一步探讨。

针灸足三里和人迎穴,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许多中年患者,特别是女性,针灸后不仅病情好转,更主要的是面部皮肤的气色颇感年轻。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与思考。

世界上女性的寿命普遍比男性高,为什么却是女性容颜更易老呢?

当笔者再次读《内经》时,却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内经》中。面容由姣好变为憔悴,《内经》中称为“面焦”。“焦”读qiao乔,与憔同义,即憔悴之意。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说明女性一般从35岁左右开始阳明经脉的脉气衰少,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

42岁左右,三阳经的脉气都衰少了,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部就开始憔悴了,头发也开始变白。

男子的情况则是:“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说明男性40岁左右的时候,首先是肾气衰,表现为头发开始脱落,牙齿也开始枯槁,但面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到了48岁左右,三阳经的脉气衰少了,不能上荣于面部,面部憔悴,鬓角的头发开始变白。

头面部为诸阳之会,诸阳经皆上于面部,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行于整个面部。

所以面部主要是靠三阳经的气血以滋养之,若三阳经的脉气虚衰,尤其是足阳明胃经的脉气虚衰,面部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和温煦,所以面色也就变得憔悴了。

许多胃病患者,大都面部萎黄无泽,正是这个原因。所以要想面部美容就应该从三阳经,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入手。

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

可见,许多中老年患者,特别是中年女性,针灸一段时间面色明显好转,就是因为针刺足阳明经的穴位,可使其“行气于三阳”和“脏腑各以其经受气”的缘故。

足三里对面部皮肤气色有很好的调整作用。《灵枢·寿夭刚柔第六》说:“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

什么叫“阳之阳”呢?有些医家望文生义,有不同的解释,实际上这一篇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第一个“阳”是指在外属阳,第二个阳是指皮肤为阳,所以“阳之阳”就是在外在皮肤。

也就是说,凡在外在皮肤的病都可以取阳经的合穴治疗,这也是为什么皮肤病常用曲池(手阳明)、足三里(足阳明)、委中(足太阳)等合穴的原因。

朱链的《新针灸学》治疗外感表证,也常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也是“病在阳之阳,刺阳之合”的客观实践。

因为面部主要是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在三阳经中,阳明经气血最多,所以刺胃经的合穴就可以治疗胃经的“阳之阳”,即面部皮肤的病症,自然也就有很好的美容作用

胃经气虚的患者,足三里按之虚软,针刺时针孔多呈凹陷。因是胃经虚证,应该使用补法,透皮后缓慢进针,“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若行若按,若留若还,若蚊虻止”。

若能出现针下搏动感,说明“气已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患者也会感到自足三里至解溪的一过性跳动感,多数情况下,旁观者也可用肉眼观察到这一跳动。

笔者的体会是,右侧足三里出现的频率高于左侧,出现这种得气反应时,效果会更好。

一般针10次~15次左右面色即可开始好转,针孔处的凹陷也会减轻或消失,继续针至1个~2个月,面色就会鲜明而有光泽。

1 保胎先补肾,补肾先滋阴

胎动不安跟肾气衰损的关系最为密切。肾气充盈者,胎气必安。补肾立法,少投温燥,应尊古训:“胎前宜清”,多进滋阴清热之品,实为保胎奇法。

枸杞子15g,黄芩10g,炒白术10g,生芪15g,当归10g,黄精10g,苏梗10g,川断15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补骨脂10g。

2 妊娠恶阻降中寓安

恶阻系胃气上逆,胎动不安所致,非降不止,应用辛开苦降法,但降的程度直接影响胎气,甚至可致滑胎,故极宜适度。

一者降中焦胃气,忌利下焦两便;二者佐宣肺清肃和柔肝和胃之品以助胃气之降;三者遵“胎前宜清”之训,配安胎之品。

姜竹茹10g,黄连10g,黄芩10g,旋复花10g(包),佛手10g,炒白芍10g,乌梅炭10g,当归10g,苏梗10g,炙杷叶10g。

3 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

产后保养不慎,感受风寒,骨节酸楚一证最难治愈。除遵古训:“产后宜温”以温补气血为治外,不可忽视温通之力,补而不通其楚难除。另外还要动用引经药方能增其药力。

生芪15g,当归10g,鸡血藤10g,老鹳草10g,桂枝10g,生杜仲10g,秦艽10g,川断15g,怀牛膝15g,防风己各10g,桃仁10g,桑寄生10g,蚕砂10g包,三七粉3g冲。

颈部加葛根10g,上肢加桑枝30g,下肢加木瓜10g,腰部加枸杞子15g。

4 产后乳痈既补托又活络

产后乳痈近代称乳腺炎,系感染所致,故医者常投清热解毒之品,殊不知清解药常常苦寒,可伤胃气,并致寒中胞宫而后患无穷。产后乳痈少投清热解毒,立法最宜补托活络。

生黄芪15g,当归10g,鹿角霜15g,公英10g,炒橘核15g,丹参30g,香附10g,赤芍10g,路路通10g,制大黄10g,青皮10g,王不留行10g。

5 产后下乳最宜温补

产后3天乳汁不下或下之甚少,速投温补之剂,并从脾肾着手,还要三佐:佐和血通络,通利乳络;二是寒性反佐以防上火;三是和胃消导以免腻滞。

生芪15g,当归10g,蛇床子10g,菟丝子10g,炒白术10g,川芎10g,公英10g,王不留行10g,炒橘核15g,路路通10g,生谷麦芽各30g。

6 崩漏宜升提并生新

血崩和淋漓均属经量过多的病证,虽有寒热虚实之辨证论治,但其关键在于升提固脱和祛瘀生新,非此难以止矣。

生芪15g,当归10g,仙鹤草10g,白人参3g,鸡血藤10g,山楂炭10g,三七粉3g冲,坤草10g,姜黄10g,升麻炭5g,血余炭10g,五味子炭5g。

7 痛经应温通并解郁

痛经不论寒热虚实,总以“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宫寒和肝郁常是不通的主因,故止痛经常法,要抓住温通和解郁。

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炮姜10g,玄胡10g,乌药10g,香附10g,柴胡10g,三七粉3g冲,琥珀粉3g冲,川楝子10g,鸡血藤15g,蚕砂15g。

8 外阴白斑熏洗外涂

外阴白斑应当根治,否则有癌变之虑。主要靠外治法,既熏洗又外涂。

仙灵脾30g,威灵仙15g,蝉衣15g,苦参10g,生苡仁15g,鹤虱30g。煎水坐浴熏洗。每天1~2次,30天为1疗程。

蛤壳粉30g,生黄柏60g,生石膏30g,冰片5g共研细末,九华膏调涂患处。

9 外阴瘙痒清利湿热

外阴瘙痒和妇人淋证总由湿热下注造成。应内服坐浴并进。

内服方:炒苍术10g,生苡仁10,生黄柏10g,土茯苓15g,制大黄10g,蛇床子10g,萆薢15g,丹皮1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

坐浴方:苦参15g,野菊花10g,生地榆30g,炒苍耳子10g,土茯苓30g,蝉衣5g,萆薢30g,白鲜皮10g,川椒1g,地肤子10g。

煎水坐浴,每次15分钟,每天2次,3天换1剂,连用30天。

10 妇人减胖治重燥湿利尿

妇人体重超标达20%以上者,称“妇人肥胖”,胖人多湿。“消胖之道,以调为主”,不一味攻伐,以防伤正,治重燥和渗。

炒苍术10g,法半夏10g,生苡仁10g,泽泻10g,陈皮10g,草决明30g,蛇床子10g,丹参30g,桑白皮10g,白菊花10g,生山楂15g,车前草30g,冬瓜皮10g,坨茶10g。

11 妇人雀斑,内服滋阴降火,外敷祛斑奶

面部黑斑系肾脏阴阳失调,阴虚火旺,故肾色泛于颜面,宜内服外敷并进。

内服丸药缓图:知母60g,黄柏60g,生地30g,龟板30g,补骨脂30g,菟丝子30g,川断30g,泽泻30g,生苡仁60g,丹皮30g,丹参60g,当归30g。

共研细末蜜丸,每次6g,每天3次。

外敷祛斑奶:大豆汁60g,冬瓜汁60g,绿豆粉30g,苡米粉30g,珍珠粉5g,桃花蕾30g。

打和匀,每天外涂1~2次。

12 妇人低热甘温为治

妇人低热常以虚证为主,也就是古称的“劳热”,最宜甘温除热法,再佐清退虚热之品。

生芪15g,太子参15g,当归10g,银柴胡10g,黄精10g,炒白术10g,云苓10g,陈皮10g,升麻5g,白菊5g,地骨皮10g,青蒿15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生素中药可以美白祛邹
中药丰胸配方
白字辈中药美容又养颜
中医美容“三白”秘方漏世
美白祛斑法+最省钱的美容护肤秘诀
美容养颜的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