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味·西藏走笔】韩书力:藏地飞鸢

        生活在高寒缺氧环境中的藏民族,其生命意识尤为强烈,生存方式也是独特而坚韧,不然面对四季无夏、物产有限的高天厚土,身何以处,命何以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男耕(牧)女织、朝佛念经便是藏族人生活的全部内容了,其实不然。以我在藏地几十年的经历所知,玩与乐占据着藏族人世俗生活中的相当比重。亦可以说,与汉民族相较,西藏人更懂得享受生活,更懂得知足常乐和随遇而安的道理。

        在西藏随处可见的玩乐项目有自娱自乐的歌舞弹唱,兼有小赌性质的玩骰子(“巴拉秀”)和克郎球(“吉韧”),举家出游的踏青野餐(“过林卡”),让人寝食俱废的“码长城”(麻将)等。不过如上诸项,都不是述及的范围,这篇文章只是想单纯地来介绍一下高原的风筝——“切比”。

        “切比”是藏语,意为“飞鸢”,这项说不清到底是在何时从丝绸之路或唐蕃古道传进来的游戏,竟会成为僧俗老少的挚爱。由于高原特有的气压与气流条件,前后藏地区每年适合放风筝的时间很短,大约是在藏历七月上旬,也就是农人们收割扬场的时节。故而此时的“切比”活动,除了承载着对农牧丰收的庆贺之外,还有人们对长年辛劳和深幽单调的宗教生活的一种暂离时的身心放逐,更有对来年风调雨顺、祈福安康的祝颂。所以观赏藏地风筝会时,常见系挂在长线上的五彩经幡或点燃的藏香头,待风筝飞升到一定高度时,断其线索,任其翱翔并融入苍穹。

        你看那些图饰多异,收放自如,飘忽不定又能在蓝天白云间厮杀格(割)斗的纸质幽灵翩然起舞,那些执筝者们获胜时的自得与雀跃,败家的失落与不服,观者的助威与呐喊,足以令现场的人们忘却今夕何夕。所以,从顶尖活佛到平头百姓,似乎都乐于参与到这项既健身又娱乐的游戏之中,而藏族青少年们对其更是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据说旧社会时,上层人家放飞的风筝图案是延续且相对固定的,有若族徽一般;庶民百姓们放的风筝则是因陋就简、随心所欲。藏地风筝的形制多为菱形,下端缀以小三角,起尾翼功用,远不及内陆的风筝那般花哨复杂。我以为藏地风筝最主要的特征还是体现于其粗犷醒目图饰与图案上,细细品味又不乏狡黠、诙谐、张扬的风格情趣。

        西藏旅游局曾在拉萨举办过一次传统与创意风筝汇展,展线百余米,可谓是集前后藏风筝之大全的“藏地秋高图”长卷,观者如织,流连忘返。我因被聘为该展评委,有幸先睹为快,还收集了一些颇有趣味的风筝图饰素材。

        传统的藏地风筝大体有如下几种图饰:“甲乌”(大胡子)喻示着英武果敢的强悍形象;“果玛”或“果那”(红头或黑头)为护法神的写意性表现;“眯洛”(对眼)表示为一种冷峻之意;“胫骨”(佛教仪轨之法器)令人望之森然;“邦典”(藏女围裙)如彩虹般悦目,意喻美满吉祥;“其瓦”(龇牙)表示为厉鬼妖魔的愤怒之相,令人惊骇;“米加”(马蹄铁)带有草原征战的文化记忆。

眯洛(传统图式)

        而在一些颇具创意性的风筝图饰中,也有许多为人称道的作品,作者(多为青少年)往往能将西藏的人文思想和自然风貌等元素融汇其中,令观者有耳目一新之感。如“吉祥鸟”、“好运齐天”、“让歌声飞上天”、“天珠”、“藏文字母”等,都是很有新意的佳构。

吉祥结(创新图式)

        与内陆的风筝相比,藏地风筝自身的长短优劣,当是因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所致,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局面。对两者间的异同,藏族学者朗顿·班觉之说可作为参考:这是由于放风筝的不同习俗造成的,内陆放风筝重在休闲、观赏,故能长于样式的变化与丰富;而西藏的习俗是斗风筝,菱形的外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力,故长于“战斗”,或曰竞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慧】放风筝
【广东】徐叶晗《放风筝》指导教师:周恩伟
【湖南】陈子涵《难忘的放风筝》指导老师:舒丽君
至纯六眼:过眼即拥有,经典永流传!
杨柳青,放风筝
中华各民族简介——藏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