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总说的“精”到底是什么?

小编导读

哪怕对中医不熟悉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运转,强调个“精气神”。其中,这个“精”到底是指什么呢?西医上也有“精”的概念,大家都很好理解,看得见摸得着(小编不具体说了,羞);中医上的“精”似乎就虚无缥缈得多:什么是精?精和气、神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听王朝阳教授细细讲解一下——


精之三分

人之精分为元精、五脏六腑之精和谷精。元精为先天之精,寄寓肾。先天之精自含元神而皆出于天,乃天德之在我也。谷精为水谷之精微,长养先后天之精与神。五脏六腑之精为元精之所散,肾藏元精,能收受五脏六腑之精,元精散之则为五脏六腑之气。

人生殖之精与元精关系密切但不能等同,其乃五脏精气所化,天癸所主,对于常人来说,过犹不及,“五脏盛,乃能泻”。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在脾胃,然转化为人身五脏之精关键则在肝,生精在肝。

精化气,精含神

肾藏元精,元精中有信为元神,信者诚也,其含性种,投射外化一身如是之全部。先天元精元神外用在脑,后天识神外舍在心。少阳化肾精为原气,原气一气,又能一气化五气而宣明五气,为后天之根。五脏之中肾精化气外用在心,心主人一身内外功用之全部。精真与信不分,元精与元神不分,肾与脑不分,肾与心不分。乾坤周天,少阳发陈,天地俱生,化为坎离,坎离立位而乾坤为背景,生气出入离合皆寓于虚无之中,此即生命之大要。

精化气。元精化原气,五脏六腑之精化五脏六腑之气,谷精化谷气。原气名为肾气或肾间动气,原气化诸后天之气并统之,故《难经》云:“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

精含神。元神寄寓元精之中,五脏之神寄寓五脏之精中。神虽有神明和神志之别,然不论心(藏识神而主神明)、脑(精明之府而为元神之所居)、神志之变化皆根系于以肾精为本的五脏阴精。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然生理病理之关键在于“合心于精”。“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枢·大惑论》),心之机在目,目为后天精气之上聚,故《难经》曰:“左肾右命门。”《内经》曰:“命门者,目也。”

人后天精神活动根在于肾。肾出志,《内经》中首次言及后天情志变化在《阴阳应象大论》中,心肝脾肺肾对应的喜怒思忧恐皆为志(肾)所出,“在志为怒,在志为喜,在志为思,在志为悲,在志为忧,在志为恐”。在《灵枢·本神》中反复提到,诸神志所伤最后都将会伤精,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神志之伤久必及肾,“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灵枢·本神》)

精与神一也,“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为得道”。

好 · 书 · 推 · 荐


生命大观

本书正是以《道德经》《易经》为背景,以《黄帝内经》为依托,再结合《伤寒杂病论》以生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医的根脉、主线、原则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本书提出:气化是认识生命的关键,道和天地为生命的根源,阴阳为生命展开的模式,天人一气而同构为生命的实质,精气神为生命本天、应天、通天的表达。本书将现行中医基本理论的源头,由阴阳五行进一步前推到道与天地,对于认识生命、认识中医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扫描二维码,好书带回家

END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心于精
中医基础/神志活动
朱燕中 | 中医怎么看精神分裂症?
很多人都会说的一个成语,竟然隐藏着中医养生的大秘密
四味中药,既治健忘,又治近视
解读中医学人身之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