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振华:治胃痛,用“六君子汤”扶中,勿忘加调肝之药
中医书友会第350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治脾胃勿忘肝胆,是本文中心思想。李老给出的处方是香砂六君子为主,加调肝的药物。如果是你,临床会用什么方剂,欢迎留言区分享给大家,一起拓展思路。
治胃痛扶中不忘调肝
作者/李振华
简介:李振华,1924—2017,河南洛宁人。出身中医世家。从医60余年,从教50余载,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评选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专著有《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主编有《中国传统脾胃病学》、合编有《中医内科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用第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等八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脾胃与肝关系密切。脾胃得肝之疏泄,则纳运健旺,清升浊降,而肝得脾胃所化生之气血以荣养,疏泄才能正常。
因此,肝病常可犯及脾胃,而脾胃之病亦每累及于肝。脾胃气虚,气血化生不足,使肝体失养,则可影响肝之疏泄,以致土虚木郁,或由中虚,脾胃升降纳化失司,以致痰、湿、食、瘀等壅滞中焦,气机不畅,阻遏肝之条达,亦使土塞木郁。从临床所见,脾胃气虚,纳化、升降失司,住往与肝郁气滞相兼出现。肝郁气滞常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产生,同时,肝郁气滞又可导致或加重脾胃气虚。所以治疗本证,扶中不忘调肝,实乃重要一环。用方
治疗可以香砂六君子汤加西茴、乌药。一取走中焦,入脾胃以舒畅气机;二取入肝经,舒达肝气,使肝木不郁。
此外,根据肝为刚脏,宜柔不宜刚的特点,疏肝之药不可过燥,常配以芍甘汤加乌药、郁金之类,以柔肝之体,缓肝之急,疏达肝气,且无伤阴之弊。通过疏肝达到益胃,则于胃痛的调治具有一定意义。
乌药医案
此举验案一则如下: 杨某,男,43岁。于1982年11月21日来诊。主诉:胃脘胀痛时作8年余。病史:胃脘胀痛,每因情志不畅或劳累而诱发已8年余。曾服胃舒平、胃复安等药效果不显。1977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近因郁怒而胃痛复作。现症见:胃痛连及两胁,时有嗳气,腹中窜痛,食少纳呆,嘈杂泛酸,身困乏力,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中医:胃脘痛西医: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中气不足,土虚木郁,胃气不畅,气滞作痛。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0g, 旱半夏8g,木香10g, 砂仁8g,陈皮8g,白芍10g,川楝子10g,香附10g,青皮10g,枳壳10g,吴茱萸5g,黄连6g,炙甘草3g。服药10剂,胀痛减轻,纳谷知味。服药20剂,胀痛大减,已不泛酸,大便正常,以后则以本方为主,稍作增减。两个月后诸症基本消失。但患者由于家事烦扰,情志不畅,病情不易稳定。嘱其调摄情志,戒忧戒怒,原方继服而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修园盛赞此方:“百病皆依此方而收功。”李振华临证70年用此方几乎可治所有胃病。
李振华:论治脾胃病(附验案一则)
腹胀、腹痛药对
今天聊一个调理胃痛的特效方。
脾胃虚寒,胃疼,胃胀!中医常用1味药,暖胃散寒,去滞止痛(木香)
中医世家王玉英治疗胃痛的特色方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