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和汤”君药众说纷纭,但疗效毋庸置疑,可用于:术后刀口愈合差、乳腺癌术后水肿
userphoto

2024.01.15 山西

关注



中医书友会
第375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历代医家对阳和汤君药众说纷纭,鲁老再解阳和汤,提出熟地黄和麻黄是君药。不过不论君药是何,阳和汤的临床功效都是毋庸置疑的。来看看本文几个临床案例,伤口愈合延迟、溢乳、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相信你一定会对这个方子更好的理解。(导读/依伊)

—本文约3000字,预计阅读8分钟—

再解阳和汤

简介:鲁贤昌,男,1939一,浙江绍兴人,教授,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196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六年制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和皮肤科工作,曾任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外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和顾问等职。早年师从浙江省著名中医外科专家余步卿老先生,尽得余老先生真传,是浙江省中医外科专业的泰山北斗,对推动浙江省中医外科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医外科队伍的成长、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

《外科证治全生集》之阳和汤,实乃治疗阴疽第一方。填补了中医外科治疗阴疽的一大空缺。阳和汤对于众多外科疾患具有不错的疗效,其方组成为:

阳和汤

熟地黄、麻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生甘草、炮姜炭。



(一)、君药众议
此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当,后世医家对其组成具有分析,然对于此方之君药确实各执一词,无从定见。就目前而言,主要有三种说法:熟地为君药;熟地、鹿角胶为君药;麻黄、炮姜炭、肉桂为君药。
1.熟地为君药
此观点受较多医家认同,执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张秉成。他在自著的《成方便读》中详细论述了对阳和汤的独特认识:

“夫阴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矣,然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病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黄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黄、鹿角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

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黄、鹿角胶之滞;甘草不特以协和诸药,且赖为九土之精英,百毒遇土则化耳。” 


张秉成认为此方之病因为寒湿,病机为寒湿之邪凝滞于血分。若寒湿之邪凝滞于血分,依据《黄帝内经》中“营气不从,逆于肉里,复其常度则可矣。夫营者主血,循行分肉之间,得寒则凝涩,行之不及,乃失其常”的理论,那么必然会引起营血不足,故以熟地为君药,因其可充营血,此乃直达病所之举。
2.熟地、鹿角胶为君药
部分医家认为阳和汤应该熟地、鹿角胶共为君药。何也?

盖因阴疽之病,多为一派虚寒之象,患者常素体阳虚,无力化生气血,久之营血亏虚,复外感寒湿之邪或寒湿内生,寒湿之邪侵袭肌肉、血脉,气血痹阻而发病。因此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中熟地善养精血;鹿角胶性温而不峻猛,可补肝肾、益精血,又为血肉有情之品,与熟地合用,既可大补精血,又可温阳,且不峻烈。契合阴疽之病在于血分,又合亏虚之人当徐徐图之之意,故以熟地、鹿角胶为君。

3.麻黄、炮姜炭、肉桂为君药

有少数医家认为阳和汤君药应该是麻黄、炮姜炭、肉桂,而不是熟地、鹿角胶之类。


他们认为阳和汤创方之初乃是为了治疗阴疽,而阴疽的病机为阳气虚衰,寒湿凝滞于血分。因此治因温阳散寒通滞为主,辅以补血,故应以辛温之品为君药,方中麻黄、炮姜炭、肉桂、白芥子均为辛温之品。


麻黄为味辛走散,性温散寒,善于散寒通滞,可达表,宣通毛窍,开腠理。

炮姜炭主入中焦,能温经散寒,其性守而不走,善燥脾胃之寒湿,又可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

肉桂辛、甘、大热,主入下焦,其作用温和持久。能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善去痼冷沉寒,又可使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白芥子虽辛温能利气机,通经络,但其善除“皮里膜外”之痰。与治法不是十分符合。

然则麻黄、炮姜炭、肉桂此三味辛温之品若不同用均无法很好契合病机,若三药同用,中焦得健,下焦得温,寒邪得散,湿邪得化,筋骨、血脉得畅,阳气充盛,气血流通,疾病得瘥。

正如王维德所言:“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纵观各种看法,均有其依据、道理所在。但鲁老经过多方考证,并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对阳和汤有自身独特的理解。
鲁老认为阳和汤取名阳和尤其内在因素。阳和者,时在仲春,乃升发之象,值冬寒渐消。于其医理,当为温阳和合之意,故此方治阴疽如春日当空,温煦而不热烈。因此君药之中当有辛温之品,然则阳和汤方中辛温之品均为大辛大热之剂,单以辛温之剂为君药有违阳和之本意,故应当配以制约之剂共为君药。
在《全生集》之中有云“麻黄得熟地不发表,熟地得麻黄不凝滞,神用在此”,故鲁老认为熟地、麻黄或为君药。

(二)、临床应用

虽然历代医家对于阳和汤的君药的说法众说纷纭,但其临床功效确无人置喙,鲁老在临床也常用阳和汤,并且也对其应用有个人体会。

1.术后刀口愈合延迟
黄某,男,73岁。右下肢手术后切口反复不愈合,多方诊治无效后,打听到鲁老,遂来鲁老处就诊。
现已排除结核病、糖尿病、艾滋病、肝病、等疾病,刻下见右大腿内侧面有一切口,大小约2cm×2cm,伴稀水渗出,量少不止,切口处疤痕组织颜色较正常暗淡。
患者神情萎靡,静而不言,查其舌:舌质淡,苔薄白,诊其脉:其脉细弱。
鲁老认为此为阴疽,故方用阳和汤加味:
处方

熟地黄20g,炙麻黄9g,鹿角胶9g,白芥子3g,炮姜6g,肉桂(吞)5g,炙黄芪9g,甘草6g,当归9g。


患者连服12剂后,切口缩小至绿豆大小,且无稀水渗出,切口边缘可见鲜红色肉芽组织长出。予上方继服5剂,病瘥。

  • 按语
本病为术后切口难愈,结合其局部和全身表现,当属阳虚寒凝之阴疽,即西医之感染,然则何故屡用抗生素无效,因抗生素多为寒凉之品,患者阳虚,药证不符,非抗生素能够建功。该患者虽无阴疽之典型症状,但其病机仍契合阴疽,故用阳和汤加味。
2.溢乳症
王某某,女,31岁。2002年3月初诊。“双乳溢液半年”来就诊。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乳溢液,量多,色乳白色或清水样。量多时自溢出,经前双乳胀痛,结块。
查体:双乳对称,双乳挤压之可见多孔溢液,或乳白色、或清水样,量多,未见血性及咖啡色。乳晕部未触及明显硬结,双乳可触及局部增厚,质韧,压痛。双腋下淋巴结阴性。B超示:双乳囊性增生伴导管扩张。查血催乳素为31ng/ml ,略偏高。舌淡、苔薄,脉细。
中医诊为“乳泣”。治拟温补气血、益气健脾。方用阳和汤加味。
处方

熟地、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鹿角片各15g,肉桂、白芥子各6g,甘草3g,太子参10g,生山楂、炒麦芽各30g,姜炭2g。


服药2周后,双乳溢液减少,1月后,重挤乳房才有双乳溢液,且量少。连服3月,双乳溢液消失,化验血催乳素恢复正常。半年后复查,未见复发。
  • 按语
此案为气血虚弱,气不摄乳所致。乳汁为气血化生,来自水谷精微,赖气以运行及控制。而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虚气弱则为乳泣,双乳溢乳,或乳白色或清水样。
方用阳和汤温阳补血,再加益气健脾固摄的黄芪、太子参、生山楂、炒麦芽、煅龙牡之类,诸药合用,使气血两补,固摄共行,而获全功。
3.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
刘某某,女,48岁。2002年11月初诊。因左乳癌术后1年,左上肢水肿3月来诊。
1年前在外院行左乳癌根治术,并行化疗6次。近3月来自觉左上肢水肿,晨起好转,下午及晚上尤甚。左上肢活动正常。查体:左乳缺,左上肢及手背处肿胀明显,皮色发亮,压之有凹陷,无潮红。舌淡苔薄,脉弦。
此乃乳癌术后之上肢水肿。治拟阳和汤加味。
处方

熟地、半枝莲、鹿角片各15g,肉桂、白芥子各6g,姜炭、麻黄各2g,甘草3g,川芍9g,炙甲片(先煎)12g,娱蛤3条。


服1月后,左上肢肿胀明显消退,再服2月,左上肢水肿完全消退,告愈。
  • 按语
此乃乳癌术后阳虚气弱、气滞血癖所致的上肢水肿,《诸病源候论·虚劳四肢逆冷候》记载:“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末,得阳气而温,而脾肾阳虚则水湿不得运化,积蓄成毒而为上肢肿胀。
方中阳和汤通阳散滞,更加川芍、娱蛤、半枝莲,活血化癖、通络散结并行,药证合拍,故效如桴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强心名方阳和汤
转:阳和汤功效主治
阳和汤
阳 和 汤
外科温阳第一方,阴疽、流痰、附骨疽、脱骨疽均可治!
《方剂学》学习之--阳和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