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十六章:祸端产生的背后




世间的人们,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些根本性的追求还是一致的:人们都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有人例外吗?


可是,人想归人想,但真实的生活却是苦乐并存,利害相连。求乐,乐不长久。避苦,苦又赶不走。都想利自己,可又有谁知道是自己害自己无数次的呢?


人人总求福,可是灵验的时候少!

人人想避祸,可又总是与其不期而遇。

人生似乎很残酷,福气难长久,灾祸却又常光顾。一旦遭遇灾祸,整个生活就会变得乌烟瘴气啊!

看起来,人生就如同一个解不开的困局!

也许,正因为如此,人间才出了圣人,因为圣人们找到了破解困局的办法。

那就让我们看看老子是如何破解人生困局的吧!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首”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生命这个容器里装什么。

命运的秘密,就是你给生命装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想得福却又去惹祸,惹了祸还要去怪罪别人。于是,求福惹祸构成了人生的一个死结。

生命的觉醒,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懂得了种福才能得福,种祸必然得祸的自然规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跟着老子学习破解人生的困局吧!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我先来把经文原文诵读一遍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老子在这里说的是,天下合乎“道”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天下不合乎“道”的时候,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总结出一个规律: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人生才可能圆满。

老子在这一章中,说到了有道和无道两个不同的人间景象,也指出了无道惨景背后的两个重要原因:不知足和贪婪——不知足是说的对现有的不珍惜,贪婪是说总想更多,这两个毛病往往是连着的。最后,老子为人们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知足之足的智慧!

看看我们现今的社会,因为忙碌工作而照顾不了孩子,顾不上老人,直到孩子生病、老人住院时自己才会有时间。或者,自己忙碌起来就像失控了的机器一般一直在旋转,直到生病倒下时才会停止。忙碌什么呢?大部分人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奔波,尽管已经够多,还要更多更好。为此,朋友之间可能翻脸,亲人可能反目。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子给人们找到了根本性的原因:不知足和贪得无厌。并且,老子将“不知足与灾祸”、“贪得无厌与人生挫败”联系起来,展示了两对奇妙的灾难因果关系。


怎么办呢?人生既要懂得如何知足,又不能因为知足而失去奋斗的动力,奋斗吧又不能让生命失去控制。看来,这人生找到恰当的、合适的那样一个分寸确实不容易。


老子在本章中所说的事实和阐释的道理,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1、领导者,你有道吗?是老子提出问题的前提。统治者,不管是国家的还是一个组织的,对于整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统治者无道,就会对整个国家或者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老子倡导统治者要有道。这也就直接告诉了人们,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人,都应该是一个修道悟道行道的人。


自问】如果你是领导人,你认为自己有道吗?你除了忙碌具体事务,你修道吗?如果不修道,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可能就会成为组织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你能意识到吗?看到别人出事,你可能能够意识到,关键是别人或者你自己没出事时,你会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正在带来什么样的危险吗?你能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我警觉状态吗?

2、不修道的统治者会无道,不修道的普通人呢?当然也是同理。只是统治者影响到的是大局,而普通人影响到的是自己的家和周围交往的人。你回家时给家人带回去的是快乐还是胡乱的指责?可见,只是影响范围大小不同而已。


自问】如果我们是普通人,我们有道吗?统治者无道祸害国家,普通人无道首先祸害自己的家。因此,很多修行大德劝告人们,家庭是人修行的第一道场,家人、亲近的人才是我们修行的最严苛的检验者。

3、统治者会贪婪,于是就会败坏江山。普通人贪婪,就会破坏自己的生活。想想看,统治者已经富有天下,竟然还会贪婪,那些处在底层的人们呢?恐怕不贪婪的人少啊!那是不是说贪婪就是所有人的本性呢?准确来说,贪婪只是无道的人的本性,贪婪就是无道的一个典型表现。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贪婪就是一心为自己私利,贪婪就是追求无限度的占有,这一方面导致了与他人的冲突,另一方面也违背了人生与生命的承载力。同时,贪婪就是一种典型的外求模式,这就会导致生命被外部力量控制,也就造成了自己的失控。


自问】看到别人无道,也并不代表着自己有道。统治者无道时万人唾骂,普通人无道也会千夫所指。关键是,贪婪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还会破坏自己的利益,为何要去贪婪呢?所以无道的人看起来是为了自己利益,实则是在破坏自己利益的。

4、知足之足,常足矣。这是个重要的问题。都说知足常乐,这往往是遭遇挫折后的感叹。顺利的时候,人生就像不断踩油门的车,速度越来越快,有谁会想到停下来呢?人生,就是要奋斗,不奋斗的人生还有意义吗?你看,在知足与奋斗这个问题上,我们很多人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实际上,老子的思想是根据生命承载力、价值平衡性、内求神圣性、自我校正力的人生原理提出的。人们一味地追求多占,可超出了生命承受力时,价值就会走向反面。人生需要物质也需要精神,一味贪图物质利益导致精神空虚后,生命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倾覆。人如果事事外求,就会沦为奴隶,人生就失去了意义。人如果失去了自我校正的能力,就会自残自伤。所以,有道的人,能够约束私利不伤人,占有物质不伤己,精神提升不松懈,生活简单不放纵,尽心使命不懈怠,人生无求得圆满。这个圆满,就是自我与社会、内外与外在、物质与精神、生命与荣誉的综合价值平衡体系。

总而言之,老子告诉统治者要节制个人的欲望,要坚守为天下人造福的使命与情怀,这就是人间正道。坚守人间正道,一切该有的都会有。


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正如雷锋所说的那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才可以成就伟大而不朽的生命。若是一心为自己谋私利,也就背离了人生的最大利益,也就是对生命的背叛。约束自我的欲望,节俭个人的生活,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去小我生大我,升级大我到无我,这就是人生和生命最神奇的张力,这种模式带给人生的就是那种几近圆满的人生结局。

总结一下,老子第46章的思想,可以用三个问题来表述: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但又总是把自己的生活和别人搞的不得安宁,你知道这是背离了大道正在走向险境吗?忠告一个活在自我硬壳里的人,就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即使外部结果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就是顽冥不化!


第二个问题当你一味的追求外部的发展而忽视了自身的提高时,当你只是在提高业务能力,而不是在优先提高自己的悟道和修养能力时,你已经走在招灾惹祸的道路上。你意识到了吗?忠告古语说得好,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当一个人自己的提高落后于外部的追求时,就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第三个问题当你自己过着十分狼狈的生活,还要追求外部的发展时;当你已经忙到没有心思学习,或者静下心来修行时,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忠告对自己的生活很知足,很珍惜,也很有心情。对于自己的提高总能优先安排时间,并能静下心来领悟大道,再用大道的规律去发展外部的事业。此生就无忧了。

将老子本章的智慧总结成《悟道箴言》,奉献给大家:

平安时,就是人生大福。

挫折时,就是大道惩戒。

不知足,就会自动招祸。

贪婪时,就一定会上当。

合道时,智慧促成圆满。

现实中的人们,也许对于正面的教化已经有些厌烦。或者内心处在一种矛盾状态:既觉得圣人的教育是对的,又不情愿放弃为自己私利的愿望,总担心自己会是吃亏最多的人。


实际上,悟道的人犹如获得了神通的能力,吃亏这样的思维已经在他们的心智中消失了!一个悟道的人,处处都是收益,哪有吃亏可言?


请跟我一同走进老子道德经第47章,看看老子所说的悟道者的神通吧!

各位听众朋友,学习圣贤智慧,升级心灵程序,塑造美好人生。咱们下次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道德经》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
说知足
老子的无奈和孔子的无力
知足,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
道德经:想过心安悦乐的人生,只需做到两点!越早知道越有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