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十章:生死比例的计算


人生万事,再大也大不过生死。

芸芸众生,求的再大再多,人生也不过百年。

可在人生的现实中,不同的生命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轨道:有的生命夭折了,有的生命英年早逝,有的家财万贯却疾病缠身,有的人看起来让人羡慕,但自己却得了抑郁症;有的人虽然活着却毫无乐趣可言。人类一直追求活得健康、快乐和长久,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看看老子给我们的解读吧。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首”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生命这个容器里装什么。

命运的秘密,就是你给生命装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为给自己的生命装错了程序,活的不好,死的很快。

生命的觉醒,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人生和生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看看老子是如何分析生命的各种生死模式的吧!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我把经文原文先诵读一遍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老子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一般寿命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不由自主加速死亡的,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自己太过度了。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老子在这一章中阐释了人间生死这样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老子用了两个很玄妙的方法来表述他的思想:


一是用“十分法”将世间人的生死分成了四类情况


对于每个人来说,出生入死,是每个生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子观察到世间人们的生死有四种典型的情况,老子用了个十分法,来描述四种生死的状态与比例:属于一般寿命的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也有十分之三,属于自己作死而加速死亡的又有十分之三。老子使用“十分法”但却只是讲了三个十分之三,加起来是十分之九,那还有十分之一的人呢?


实际上,剩下的十分之一,就是老子在本章第二段所讲的那些善于养生的人。这样,人的生死状态和比例加起来就正好是十分之十了。

二是老子在本章中强调了两个重点,也是两个典型和极端:一是那种自己作死而加速死亡的,二是那种善于养生而长寿的。


关于加速死亡的原因,老子给出的答案也很奇特,就是奉养自己过多、过厚。如果这种观点放在今天,我们很好理解,因为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的丰富,很多人的疾病就是因为吃的太好太多。可在2000多年前,人们也会这样吗?估计这种情况是指当时的达官显贵们吧?!


可是,老子接着所讲的善于养生的人,并没有讲清淡饮食方面的问题,倒是讲了陆行不遇猛兽,打仗不会被兵器所伤,并做了一个结论,叫做“无死地”。这种功夫听起来有点神奇,好像有什么神奇的功夫一样啊!

老子在这一章中为我们所讲解的人的生死问题,可以给当今的人们三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第一启示管控自己的欲望。在身体健康方面,管住嘴、迈开腿,一直是养生的最基本的方法。在心灵健康方面,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琐事的阳光心态、对人的理解与宽容、与天地万物的和谐与接通、自己做心主和避免成为物奴的达观等等。也就是说,在吃饭方面管不住嘴巴的人,会吃坏了身体;在与人相处方面,总是算计、占便宜、怨恨、对立和冲突的人,肯定是自己坏了自己的心,也就种下了疾病的种子。

第二启示生命是目的,不能当成人生工具。本来,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自身的生命存活与健康的。可是,很多人拼命工作、为了争夺一些外在的财富、荣誉、地位等,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当成了工具而不是目的。这就是颠倒了的人生。你看那些因为争夺利益而损命的人,最后人病了,钱送到医院去;有的人拼命最后死了,留下的财富家产又是谁的呢?我们开车的人都知道定期将车放到四S店去维修保养,可有几个人像对待自己的车那样认真对待自己身体健康的呢?

第三启示:“无死地”是人生修行的最高境界。说到“无死地”,很多人觉得有些神奇。实际上,世间修行好的人,相信万物皆有灵,真的就可以跟各种动物做朋友,他们与动物在一起时的那种亲热劲啊,真的会胜过与人的关系。我听说过,自己也经历过。修行好的人,行走四方,处处都是朋友,遇到抢劫的盗贼时都能降服他成为自己的朋友。你说,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危险呢?

再看现实中一些总是凶巴巴的人,在人群中到处做些让人讨厌的事,说起话来也以自己痛快而伤害别人为乐,时间久了,不就积攒了很多内在的和外部的负能量吗?一个人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不危险吗?


二十年前的我和今天的我,就亲身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20年前,小狗见着我是绕着走的,那时的我竟然为这种景象感到很骄傲。与人相处时,总是喜欢说一些刺激别人的话。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一种恶习,时间久了,就在自己的人群中积累了很多怨恨。20年后的今天,小狗小猫见到我时竟然像老朋友一样亲切和亲热,很多身边的朋友都见证了这种感人的景象;与人相处时,那些在别人看来属于不好的人,我也能用很短的时间就跟他交成朋友。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几十年来学习和运用《道德经》的思想修理自己。

由此看来,人生中生死这样的大事,是可以由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修行来掌控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圣人的思想,学会感恩一切人和事,自己的心中不再有负面的能量,符合了人心之道;二是自己按照老子的教导,学会了生活的简朴,符合了生命之道;三是按照圣人的教导,利人无害,损己利人,合人合万物,跟天地间的各种人和动物能够保持和谐,于是没有了对立、敌人,也就没有了死地。让自己的欲望减少的同时,还能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使命,将自己一个人的生命与无数生命链接在一起,将理解、帮助与服务所有相遇的人作为自己的使命,让自己的人生和生命变得干净、纯正和洒脱。

总结一下,老子在本章的思想,可以用两个问题来表述:

第一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正在加速死亡吗?你以为吃好喝好就能够活好吗?【忠告】遇到矛盾不生气,做了好事不求报,吃东西别吃饱,好好学习日日进步,适当运动别过头!这才是养生之法啊!


第二个问题:你很好斗吗?你总想处处胜过别人吗?你总想说服别人吗?你总说别人不对吗?你总想让别人符合你的标准吗?你总发现别人会对不起你吗?注意,你已经进入死地,你的想法和做法正在给自己挖坟墓!【忠告】给别人留空间,是你的心量大!总能发现别人的独到优点,是你开了慧眼!你总能发现自己的不对,就是开了天眼!你总能发现别人值得学习的,就是开了法眼!

将老子本章的思想总结成《悟道箴言》,奉献给大家:

生不由己,死要自控。

人生百年,莫要作死。

人命有道,悟道长生。

和合万物,人无死地。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就明白了:拼命挣钱定会亏了自己的命,管不住嘴吃多了还会生病,心眼小、计较多了还会早死,这就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人生大道啊!


人生几十年,人们多么向往和追求那种轻松和洒脱啊!可是,很多人即使有了成就,也很容易出事,要么是身体健康,要么是家庭生活,有的人还可能违法。圣人有什么妙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若想知道答案,那就随我一起进入道德经第51章,看看老子给我们展示的大道玄德的智慧。

各位听众朋友,学习圣贤智慧,升级心灵程序,塑造美好人生。咱们下次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五十章 摄生之道
50.《道德经》五十章:人生除了吃喝拉撒和老弱病幼期,所剩无几
道德经第五十章笔记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五十章之心得分享
《道德经》说:人生有两种态度三种结局,过分供养的生命最不堪
过分养生,反而残害生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