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十一章:最难治的“人类顽疾”




虽然现在的医疗技术可以治疗人的很多疾病,但依然有些顽疾难以攻克。

若是问这是什么顽疾呢?你可能会想到癌症。或者会想到一些不知名的疾病。

但老子在2500年前所发现的人类这种顽疾,一直持续到现在,依然很难治。你能猜到是什么病吗?

即使我们知道了老子所说的这种顽疾,现在医学技术也没有什么办法。

老子所说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啊?老子有药方吗?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王”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生命这个容器里装进了什么。

命运的秘密,就是你给生命装进了什么,你就会变成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为将自己的生命锁死在一个小我的小圈子里,如同蝴蝶破茧而出前的蛹的状态。

生命的觉醒,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让自己从小我的硬壳里走出来,实现蝴蝶般的“破茧而出”,从而获得翱翔天空的能力!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我来把经文原文诵读一遍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心灵患病的状态。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有道的圣人就没有了这种心灵的疾病,因为圣人敢于面对这种特殊的疾病。正因为圣人敢于面对自己的那种心灵疾病,所以,他就把疾病治好了,成了心灵健康的人。

也许,我们在本章开头所问的人类那种顽疾,大多数人会想身体的疾病或者那些不知名的疾病。而老子说的却是人类的“灵魂病”。你想到了吗?

古往今来,老子所说的灵魂病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个灵魂病的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不懂装懂,不知装知,自以为是,自我欺骗。

孔子在《论语》中教育自己的弟子子路时说过这样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关键是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这是虚伪,是不诚实。可是,人们为什么要虚伪而不诚实呢?难道不怕这种虚伪会被别人揭穿嘛?

纵观人类历史,在上述主题上有两种模式:一个是俗人的模式,就是不懂装懂,自我欺骗,自我粉饰。另一个是修行者的模式,知道自己不懂,敢于承认不懂,勇于学习,能把不懂变成懂。然后再继续找自己不懂的,继续学习提高。如此循环往复。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俗人们不敢承认自己不懂呢?为什么还要努力粉饰自己呢?原来是因为人们自卑而愚昧,没有找到强大自己的正确道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三个低级错误:一是以为自己懂,实际上是只懂得表面和浅薄的东西,停留在这个层面,也就不会再去升级智慧。二是知道了不懂,也不敢承认,害怕被人瞧不起。于是就如同一个生病的人,一直不愿意治疗,于是病情就会越来越重。三是已经感受到了病痛,但依然在努力粉饰自己,于是建立了一个“错上加错”的恶性循环。

老子在这一章中告诉了我们三个重要的、极具普遍性价值的道理:

1、人生中的两大任务:一是认识客观事物,二是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形成了大家熟悉的科学,认识自己的形成了人生哲学。古希腊特尔斐神庙上的一句箴言就是“认识你自己”。若是在认识的深度上来区分,也有两个层次:一是感性认识,二是理性认识。在人生的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主观和认识客观事物或者其他人,形成了相互交叉、连绵不断的一个连续过程。能够认清自己的多少和深度,决定着对外界事物或者对象认识的深度。用庄子的话来说,万物一理,修行就是借助客观来反观主观,认识自己的主观,甚至是将自己和自己的主观当成客观对象来观察研究时,智慧就会突飞猛进。

2、人生的纠结,核心就是“假我与真我”的两极呼唤与纠缠。我们既想提高自己,想着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和智慧,又很难舍掉当前的状态——也就是过去积累下的甚至是也被证明过的那些低级程序。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即使一时没有高级的心灵程序,低级的也要用啊!否则用什么呢?这低级的肯定会制造一些人生的尴尬,怎么办呢?于是,在没有高级程序可用时,很多人选择了为自己装饰或者伪装。这样就包装出了一个“假我”。用这个“假我”再去认识客观世界或者自己时,就又造出更多的假。这些虚假积累的久了,就会变成一层层的硬壳,把自己包围的越来越坚实,让真我身陷重围。明白了这些,也就知道了过去我们如何滑稽可笑。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能像蝴蝶的蛹那样破茧而出吗?老子告诉我们:放弃愚蠢的自我欺骗,勇敢地蔑视自己的无知,无畏地追求真理和生命的极致美好状态。如此,既能治病,又能强身,重新激活“趋利避害”的本能。

3、老子也告诉了我们这个“灵魂病”的病根:相信自己有限的认识和经验,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导致生命的智慧出现了停滞状态。于是就制造了一个人生的痛苦程序:既不满意于现状,很想追求美好或者更好,但同时又不舍得放弃自我的低级程序,形成了用低级程序追求高级目标的一个悖论。老子也用自己的修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的模式:承认无知,毫不留情地抛弃低级的自害损人的低级程序,不断精进去减少无知并不断地发现和抛弃无知,让无知不断地减少。若是按照圣人的方法做到了,一方面减少了自己的无知,增加了自己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众人看到了自己承认无知的真诚与勇敢。你看,彰显美德和增加智慧这两个重要问题同时得到了解决。

老子在本章中的思想智慧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几个启迪:

1、优点变缺点的戏法。人生的一切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而修行的核心就是认识自己。那些能够认识自我长处或者优点局限性的人,就不会因自己的优点产生盲目的自大,就不会因此而走向反面。相反,把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绝对化的人,看起来是十分的自信,实际上已是十分的自负。这样就会导致自己的优点走向反面:因为盲目自大,也就是自负,使得自己所做的事情超出了自己优点可以承受的范围。于是乎优点就会变成缺点。当一个开始将优点变成缺点,并以缺点为优点去做事时,想想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同时,个人的自大和自负又会让人生厌,又会让众人之心产生排斥感。最终自己变得很孤立,很多人可能就会等着看笑话。一个把自己的优点变成这种局面的人,难道不可笑吗?最终遭遇险境又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呢?

2、缺点变优点的戏法。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值得改进和提升的空间。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真实的自己。谁敢承认这一点,谁就增加了一项美德。谁敢于不断地去改进,就能够不断地减少无知,增加智慧。在人的一生中,那些能够知错、改错的人,就是在不断的优化自己的命运。这笔账也不复杂:在人的品质中,无非是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改一个缺点就增加一个优点,缺点越来越少,优点越来越多,命运自然就改善了。古往今来,看看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们,他们都是在很低调得表现着自己的优点,又很踏实的改正着自己的缺点,同时毫无犹豫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又不不可思议地用心总结别人的挫折与失败的教训。这就是一个人命运变化的最简单的公式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自己的生命模式是在不断的增加优点呢,还是在不断的增加缺点呢?我们是在不断地增加朋友和朋友的信任呢?还是在增加敌人或者加强对手对我们的憎恨呢?搞清楚了这一人生道场中的力量变化,也就清楚了自己命运的走向。

3、成圣之路。在现实中,很多人以为成为富翁或者高官就是成功,但这些都是外在的标志。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在中国文化中,还有另外一种成功模式,这就是成圣,也就是成为圣人。了解一下历史,我们就不难知道,不管一个人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所做的事情只是一个载体,它所承载的内涵才是本质。当一个人所从事的是那种逆俗流而动的、利于众人的伟大事业,同时有不断的检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的人,最终就能成为圣人,其生命和思想的价值就会超越时空,乃至于达到永恒。老子的思想是人类文明走向客观真理拐点上的一面旗帜,是让人类超越人性,走向道性、佛性和神性的伟大导师。老子所瞄准的这一主题,是人类永恒的任务,它超越了民族和时代,所以老子是永生的。孔子开创了人类文明私学教育的先河,使教育走向了广大普通民众,成为人类文明普及和扩大的重要的推手。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至圣先师。乔达摩·悉达多王子放弃了王位和所伴随的所有荣华富贵,将自己的一切奉献出来,为人类探索认识真理和解脱苦难的智慧。其个人也获得了无上的智慧——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圆满觉,成了释迦摩尼佛。再看那些伟人和英雄,一方面,他们将自己的人生锁定到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目标上。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则过着一个极其简朴的修行者的生活。他们时刻牢记的是人民的疾苦,他们时刻警惕的是自己的变质。没有做到这一点的人,即使曾经有过功劳,最后也会因为自己的变质而毁掉一切。由此可见,老子在本章所指出的成圣之道,也是历史上所有有重大成就的人所共同遵循的真理法则。人类的历史就是展开的一本人生命运的教科书,你若是愿意奉献自己为众生,同时愿意做一个修行者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智,只要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你就具备了成圣的可能。

总结一下,老子在本章中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人类有个顽疾叫“灵魂病”。要想健康,就要对着疾病下手,不能有病装没病,否则就可能病入膏肓。治疗“灵魂病”的妙方就是圣人的智慧。具体的步骤就是揭开疮疤,直面自己一直回避或者掩饰掩盖的问题,找到病根,同时对接圣人的智慧,天天念、起心动念只念圣人的语言。就能够置换灵魂中的低级程序,最终达到圣人智慧的高度。若能如此,此生无憾!

将老子在本章中的思想总结成《悟道箴言》,奉献给各位朋友。

最高的明智,是能够明白自己的不足。

最大的愚蠢,是无法找到自己的缺点。

最大的悲哀,是对缺点徒劳般的掩饰。

极致的智慧,是能将缺点转化成优点。

命运的秘密,是缺点优点的此消彼长。

总之,谁能发现并治愈人性中那种自以为是和不懂装懂的“顽疾”,谁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谁愿意以为众人奉献自己作为信仰,谁能在做事时以万事万物的规律为依据,谁能够坚持不懈的发现、改正和转化自己的缺点作为自己的修行,最终使优点增加、缺点减少。谁能够确立人生智慧的三大支柱:起念时只有利他的信仰、做事时绝对遵循客观规律、将自我作为对象观察使之不失控。谁能掌握人生智慧的上述三大法门,谁就能够成为人生的成功者。

作为领导人,能够掌握这样的智慧,就能够治国理政。

作为普通人,能够掌握这样的智慧,就能够成为成功者。

老子在第72章中,又为我们演绎了一次用圣人心智治国的神奇智慧。

各位听众朋友,学习圣贤智慧,升级心灵程序,塑造美好人生。咱们下次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是高明知不知——老子智慧【91】
从道德经中寻找什么是“病”
无知无为
老子: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老子智慧不知知,病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