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肾病专题」中医对肾病的治疗调理思路是怎样的?

中医黑请无视、绕行。

具体情况是:我的一个异地的患者半个多月前医院查出肾炎,医院治疗到现在没有好转,一直瞒着我,他在周五那天刚刚告诉我,病情详情我也是刚刚得知。

他也多多少少的知道中医是没有肾炎这个病名,只是没有中医基础知识,不知道中医上应该怎么说,具体外在表现是手脚容易水肿,容易出黑眼圈,工作累了之后肾会痛。

那么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个疾病需要怎么治疗或者调养呢?

肾是先天之本,肾的主要作用就是排毒。

西医的肾炎系列疾病,在中医体系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肺、脾、肾、三焦、膀胱所主的水液代谢失调带来的疾病。

任何影响肺、脾、肾、三焦、膀胱气化的因素,都有可能最终导致水液代谢失调,而在西医体系下,可诊断成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损害、肾盂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多囊肾等等。

虽然,中西医所对应的病名,并不具有一对一的映射关系,但西医命名框架下的疾病以中医治疗,一样可妙手回春。

我结合一个自己手上治好的肾病病案,展开讲讲肾病上的中医知识。

若按某些西医大V的看法,执迷于命名不同,而认为西病不可中治,真是贻笑大方,竟让我无言以对。

感冒如何会变成肾炎呢?

这种情形,真不陌生。至少,我就治过一些。

2017年秋,本地一位刚大学毕业的职场小白领,男性,颇为精壮,得了感冒,以鼻塞头疼微恶寒为主证,遂见其区区小事,不愿吃药,硬扛过去,不以为然,只是喝喝开水,即便认为会好。

但事情拖过了两个星期,发现首先是腿部开始微微浮肿,但不影响生活,其后,小便不利(俗话说尿少),腿部冰冷,这时候,人有些慌了,但还觉得只是幻觉。

继而口渴,喝水不解渴,然后脸都肿了,这才家人察觉,大慌中去往医院,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后水肿用多番方法不退,发热恶寒,家人到我处求助。

具体情况按下不表,只以这个男青年为例讲述相关医理。

简单的感冒与肾炎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我不知道西医是什么时候找到的答案,以及治疗的方案如何。

但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上,已经把这个问题描述的非常清楚了,这叫太阳蓄水证。

中医里面,按伤寒论六经辩证,将由风寒侵袭形成的表症(所谓表症,即病位在肌表,最简单的概况说,即肌表有发热怕冷的症状),称为太阳病。

太阳病有极其复杂的分类,但可做最简单两种分类:太阳经证和太阳腑证。

所谓经证,是寒邪未入里(越过肌肤,进入身体),正邪相争与肌表,形成以肌表发热怕冷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所谓腑证,是表不解,而邪气入里,循足太阳膀胱经,直入膀胱之证。

膀胱受到肾气温养,将潴留在内的水分气化,让其水气循脾气上升到肺部,参与身体的水液循环。

但寒气入膀胱,则气化温养的过程受阻,进行不下去了。

则水液潴留在膀胱,受重力影响,先蔓延到腿部,再到腹部,而气化过程受阻,口腔无水汽温润,则感觉口渴。

身体气机运行不畅,则胃气的下行受阻,恶心呕吐,表证未除,则发热怕冷。

这样子的问题如何解决?

既然膀胱气化不利,当然用附子与桂枝为君药,到膀胱部位温阳逐寒,而附子的作用部位,恰恰就主要在峻补肾阳,桂枝有辛散通阳之能,所谓通阳,就是可与寒气正面交锋,以破竹之势长驱直入,破除阴霾,又,桂枝善化气行水,为正治之药;

再有一军,与肌表的寒冷势力相交,可委以重任于麻黄,麻黄善祛表寒,宣透皮毛腠理,又发汗利尿,可建奇功;

身体尚有闲余的敌对势力,靠谁去收尾呢?非温经发散、辛香走串能力超强的细辛莫属;

寒邪已退,但潴留的水分不走,如何应付?用防己、白茅根祛除多余水分;

身体气化机能受寒气干扰,已经不畅,依靠大腹皮来恢复气机;

胃气受影响上逆而行,用生姜止呕开胃;

附子走而不守,细辛辛香,用甘草调和其暴烈之性,诸药共奏奇功。

后方案:附子、桂枝、细辛、麻黄、防己、白茅根、大腹皮、生姜、甘草。

后果愈。

这样的问题,如果任其纵深发展,不闻不问,也会拖到危难重症的情形。

只是说,肾炎涉及的病种,远不止这一种情况。

但身体水系平衡被打破带来的水肿症状,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在中医,首先辨水肿同时,是否有表证。

为什么鉴别是否有表证很重要?

有表证不治,只顾利水,表邪闭塞,肺气不通,往往邪气内陷而表证不除。

这类似于提壶揭盖,盛满水的茶壶,要想水顺利地倒出来,就必须在壶盖上凿个洞,或把壶盖揭开,水才能顺利地流出来。

然后,表证既有风热闭表,风寒闭表,寒邪闭表,用药上也要讲究。

分量上,也需要经过中医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整体权衡。

经过这个初步判断,再看水肿的程度,以及小便不利的程度(小便不利但能挤出来,称为关格;完全不通,称为癃闭),来对症下药。

所以,便秘加用于揭盖的紫菀、麻黄之类药物,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却最开始说的情况,还有脾阳不足、气滞水停带来的水肿,这样的水肿,主要是腹胀腹水,用手按下去,是柔软的(如果是硬的,就是蓄血症了)。

脉象上,以沉弦为主,舌质会呈现黯淡形态。

这种病症,主要是脾的运化,受到寒气的阻滞,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而水分在局部潴留,造成腹部水肿,继而侵袭到肾,寒水侵袭肾阳,肾气不能正常发挥,运化水液的能力下降,继而带来膀胱不能排尿,水肿从腹部,逐步扩散到全身。

此为肾病综合症

怎么办?

好办。

首先需要实脾(即恢复脾对水分的吸收功能),用到茯苓、白术;

恢复紊乱的气机,用厚朴、木香;

逐水用果草、大腹皮(逐水行气)、生姜;

驱寒用附子;

驱逐湿气,补充阴分,用木瓜

这就是全部了吗?

中医没有那么简单。

这仍然只是很多情况中的一种。

除了寒邪能够阻碍膀胱气化,那湿热也是可以的。

整个思路一变化,治疗上的用药,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手段。

这就是所谓的辨证论治。

膀胱气化,其能量来源是肾,肾阳不足,自然也会造成水肿;

肾阳需要肾阴来携带能量补助诸脏,所以,气不足、阴不足,在中医称为气阴两虚,它同样会带来水肿;

三焦用于输布水分到全身,而三焦受湿热阻滞,也会带来水肿,继而全身性肿大。

还有一部分肾病,和水肿无关。

涉及到肝肾的相互负面影响,以及肾气的外耗与虚损,还有心火的下移。

这里面,中医的思维、用法,既有宏观上对病情成因及病变过程的把握,也有细节上对待疾病个性发展路径的应对之策,既需要优良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及时应变的能力。

对此,我不一一细讲了,拎出来,都有超大篇幅。点到为止。

文中如若有错误之处欢迎留言/私信讨论,不喜勿喷。

爱生活,爱养生,祝健康随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水肿...
尿毒症的根在哪
仲景利水神方五苓散,可治疗肾炎,肾衰,水肿,泄泻,肠炎,眩晕,黄疸,耳鸣,疱疹……
【袋鼠知识】肾炎分急慢,辩证下决断
伤寒58:同能治疗表里同病,五苓散与真武汤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系列09031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