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暑病论治
userphoto

2023.07.07 广东

关注

《内经》说:夏至后热病为暑,暑当与汗出勿止。又说:因于暑,汗出,心烦喘满,静下则多言语,体若燃烧的木炭,汗出则热散。

又曰∶脉象空虚肌肤有热,是伤于暑热

《难经》说:怎么知道是伤暑?体有恶臭味。为什么呢?心主臭,自己有热为焦臭,入肝经为躁臭,入肺经为腥臭,故而知心病伤暑,会有恶臭。病症是身热而烦心痛,脉象浮大而散。

又说:夏月卒倒,不省人事,名曰:暑风

又说:暑就是夏月炎暑。分为中暑伤暑、暑季感冒。有轻重之分。咳嗽而发寒热,汗出不止,为元气内虚,肺气不固,暑邪直入,内乘金土,名曰中暑。李东垣说:在深堂大厦之中避暑,也会中暑。

身热头疼,烦躁不宁,或身如针刺为伤暑。腹痛水泻或恶心有痰为冒暑。有伤暑,邪舍于荣卫,至秋凉后遇风寒,闭固不出,发而为。有伤暑而即病,则用暑剂。虽为霍乱吐泻之证作,亦只治暑为本,用人参、白虎、六和等汤之类。

陈无择说:暑热入于心,热使人噎闷,昏不知人。入肝则眩晕顽痹,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肺则喘满痿 ,入肾则消渴。虽有五脏不同,大抵按虚实加减补益,兼以清解二法,治法则同。

脉虚、自汗、身热、背寒、面垢、烦渴、手足微冷,体重。

洁古常说:安静时受热为中暑。其病多头痛恶寒,身体拘急,肢节疼痛而烦,肌肤大热而无汗,为房室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通越之故,大顺散可治。运动时为中热,就是行走在烈日中劳役太过所致,其病必苦头痛,躁热,恶热,肌肤大热;大渴引饮或大泻,乏力不动,白虎汤可治。

脉候:

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脉盛身寒,得之伤寒。盖寒伤形而不伤气,所以脉盛;热伤气而不伤形,所以脉虚(《甲乙经》)。

中暑与热证相似,但热证脉盛,中暑脉虚,以此区别。

脉浮自汗,或浮大而散,或洪大无力,或虚而迟中得洪缓,皆为伤暑之脉。

治法:

太阳中暑,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利,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少有劳身即热,口开口扳,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即暑也)。

太阳中热,其人汗出,身热口渴 ,白虎加人参汤。(《活人书》称:自汗,恶寒,身热而渴,面垢,手足冷,脉微弱无力,中热。宜人参白虎汤。)

太阳中湿,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为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一物瓜蒂散主治。

朱丹溪说:夏火大热,损伤肺金,壮火食气,病暑多是不足之证。所以用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孙真人生脉散之类。

有夏月伏阴在内。人与天地同气相应,天地之气升亦升,降亦降,浮亦浮,沉亦沉。子月一阳生,寅月三阳生,外气升,人之气亦生。巳月六阳生,阳尽出于地上,气浮于地。人之腹属地气,此时亦浮于肌表,散于皮毛,腹中之阳亦虚。故夏至后,六阳外泄,伏阴在内,此阴字有虚之义。若作虚冷看,即有误解之嫌。治暑用大顺散、桂苓丸等剂,盖因凉亭、水阁、水泉、瓜果之伤,故不说病热而说病暑,不用辛热,病怎能治愈?非因伏阴在内用之,火令之时,流金烁石,哪里有阴冷?世人不察,妄称伏阴而用温热。若说夏月伏阴在内,宜服温热剂,则冬月阳在内,宜服寒凉。那么孟子冬日饮汤、夏日饮水,亦不可信。

药方:

东垣清暑益气汤治夏月暑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倦怠,胸满气促,肢节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困,心下痞胀,小便黄数,大便溏泻。或痢或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

人参、黄芪、升麻、苍术、 白术、神曲、陈皮、炙甘草、黄柏、麦门冬、当归、干葛、五味子、泽泻、青皮。水煎服。《内经》阳气者,卫外而为固,炅则气泄。暑邪伤卫,故身热自汗,以黄芪、人参、甘草补中益气,为君;陈皮、归身甘辛微温养胃气,和血脉,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除湿;升麻、葛根苦平,善解肌热,以风胜湿。湿盛,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偕甘味泻热补水。

虚者,资其化源,以五味子,麦门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庚金为佐。此病皆因饮食失节,劳倦所伤,损其脾胃,乘暑天而作。汗大泄者,津脱。加五味子、炒柏、知母。湿热乘肝肾则痿弱无力,加酒知母,大泻秘涩血中伏火。加当归身、生地黄、桃仁、麻仁以润之。

处方:十味香薷饮治伏暑。身体倦怠,神昏头重,吐利。

香薷、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白扁豆、 陈皮、浓朴姜炒。 木瓜、炙甘草。

《局方》人参白虎汤治脉虚暑热,发渴。

人参、知母、石膏、甘草。上水二盏,粳米一合,同煎。

《东垣》人参益气汤治暑热伤气,四肢倦怠,嗜卧,手指麻木。

人参 、黄芪、 白芍药、甘草、五味子、柴胡、升麻。上水煎服。

生脉散治暑,脉微而渴,汗。人参、麦门冬、五味子。上水煎服。

竹叶石膏汤治暑热烦躁。石膏、半夏、人参、麦门冬、甘草、竹叶。上姜三片,水煎服。

《局方》香薷饮治一切暑热腹痛,或霍乱吐利,烦心等证。

香薷、浓朴、白扁豆炒各半斤,不拘时温服。

黄连香薷饮:黄连、香薷、浓朴。每服四钱,如前服。

香连丸,治暑热泄泻,腹痛后重。

白虎汤治暑渴。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上作一服,水煎。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

五物香薷饮驱暑和中。香薷、浓朴、白扁豆、白茯苓、甘草。上水煎,不拘时服。

益元散五苓散(并治泻泄),辰砂五苓散(方加辰砂)

通苓散治伤暑,潮热,烦渴,小便不利。

麦门冬、淡竹叶、车前穗、灯心。上等分,水煎服。

子和:桂苓甘露饮治伏暑发渴,脉虚,水道滞。

桂、茯苓、人参、泽泻、白术、甘草、干葛、石膏、寒水石、滑石、藿香、木香。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宣明》桂苓甘露饮,茯苓、泽泻、白术、石膏、寒水石、滑石、猪苓、桂。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

缩脾饮解伏暑,除烦渴,消暑毒,止吐泻霍乱。

白扁豆、干葛、甘草、乌梅肉、砂仁、草果。上每服四钱,水煎冷服。

冷香饮子治伤暑 ,霍乱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

炮附子、陈皮、草果、炙甘草。姜十片,煎八分,去渣,井水顿冷服。

大顺散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

干姜、甘草、杏仁、桂。

甘草沙炒,次入姜,下杏仁炒过筛,去沙净,合桂为末。每服三钱,汤点服。

二气丹治伏暑伤寒,二气交错,中脘痞闷,或头痛恶心。

硫黄、硝石。

等分,银石器内文武火炒,鹅黄色,研细,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时,新汲水下。

消暑丸治伏暑引饮,脾胃不和。

半夏、甘草、茯苓。为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下。

《集成》姜朴汤治夏秋暑热,过食冷物。茶水伤内,凉风伤外,恶寒发热,胸膈饱闷,饮食不进,或吐泻,内外俱寒冷。

炮干姜、浓朴、人参、白术、白茯苓、陈皮、枳实、羌活、炙甘草。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服。

一方∶新胡麻炒黑,取摊冷,碾细末,新汲水调。凡着热,不以冷物逼,得冷即死。

一方,治中暑发昏。新汲水滴鼻孔,用扇扇之。重者,地浆水灌则醒。若与冷水饮,即死。

一方∶治暑月伤热。用车轮土五钱,冷水调,澄清服之。

一方∶治旅途中暑。移至阴处,急就道上掬热土于脐上作窝,令人尿其中,冷,用生姜大蒜细嚼,热汤送下。

一方∶治中暑。用小青叶,以井水浸,去滓,控干,入砂糖擂汁,灌之立效。

一方∶治中暑热 渴死者。用路上热土、大蒜等分,研烂,水调去滓,清汁饮之即活。

暑证列方

理中汤、理阴煎、柴胡白虎煎、益元散玉泉散、竹叶石膏汤、养中煎、温胃饮、四柴胡饮胃关煎、佐关煎、大温中饮、五德丸、九气丹、五君子煎、麻桂饮、香薷饮、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小柴胡汤清暑益气汤白虎汤 五福饮 正柴胡饮苍术白虎汤、和胃饮、 一柴胡饮白虎加人参汤、抑扶煎、二柴胡饮、附子大顺散、 五积散三柴胡饮、一物瓜蒂汤、《宣明》桂苓甘露饮

论外备方

五物香薷饮 十味香薷饮黄连香薷饮缩脾饮(暑毒吐泻)、四物地榆散昏迷)、子和桂苓甘露饮(虚热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医家论“暑”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二百五十二
ll 中醫 ll 論署证
吃错暑药,命危必毙。你吃对暑药了吗?详解中医千年的治暑经验(收藏版)
中暑,又名热射病
二、《医学正传》论“中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