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想了解硅酮结构密封胶工厂剥离粘接性试验和割胶试验怎么做?

 一、剥离粘接性试验

  试验目的:

  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不同批次的铝材、玻璃和结构胶等,为了保证粘接性稳定,需要随批做结构胶剥离粘接试验。并且此粘接性试验的养护条件一定要与实际生产的养护条件一致,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导致粘接性结果不一致。

 试验方法:

  1. 基材表面清洗,打底涂(如需要),在一端粘贴防粘胶带。

  2. 在基材表面打适量的密封胶,长度>20cm,宽>20cm,厚3-6cm,其中应至少5cm长密封胶覆盖在防粘带上。

  3. 修整密封胶,确保密封胶与粘接表面完全贴合。

  4. 在固化3-21天时(一般双组分结构胶所需时间短,单组分结构胶所需时间长),每天以180°角用力拉扯密封胶进行割胶查看基材表面内聚破坏面积的情况, 确认是否粘接良好,需要多长的养护时间。

  5. 如果密封胶与基材剥离后基材表面(见下图b)内聚破坏达到95%以上,则粘结试验合格。

  6. 如果密封胶与基材粘接不合格(见下图a),应立即停工,查找原因。

试验意义:

  剥离粘接性试验可以及时的监控结构胶与基材是否出现粘接异常的情况。试验中,如果发现粘接不良,我们应该立即停止施工,查找原因。结构胶粘接不良会直接影响到幕墙安全。剥离粘接性试验不合格的原因有:基材或者胶批次之间有差异、环境变化大、养护时间短等。我们需要及时解决结构胶粘接不良的问题,避免大面积施工后才发现问题,减少损失,保证幕墙的安全。

二、成品单元件割胶试验

  试验目的:

  检查单元件成品结构胶施工质量和粘结质量。

 试验方法:

  1. 随机抽取已养护好的单元件,取样频率一般情况下是:前100个单元件选取3个,后续每100个单元件选取1个。

  2. 用刀具分别贴着玻璃、铝框粘结面切割,使结构胶留在玻璃或者铝框上。

  3. 待玻璃和铝框完全分开后,用尺子量取每个割开点的粘接宽度以及所用衬垫材料的厚度。

  4. 确认结构胶粘接宽度和厚度、粘结宽度边侧与衬垫材料无粘结,确认胶体硬度、颜色,是否有气泡和空穴。

  5. 确认结构胶与基材的粘结情况:采用手拉剥离试验方法,沿基材粘结面切割一小段结构胶后,以180℃角方向用力拉扯,看是否出现粘结破坏面积;如没明显粘结破坏,可用刀具切割粘接面,并多次重复上述手拉剥离试验过程。

  6. 如果结构胶宽度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与衬垫材料无粘接、硬度及颜色正常,无空穴和气泡,与基材的内聚破坏面积达到85%以上,我们认为单元件的结构胶施工质量是合格的。

  7. 如果有未达到合格要求的指标,我们需要立即停止施工,查找原因。确认有问题,需要进行返工。

  试验意义:

  成品单元件割胶试验是确认结构胶最终施工质量的试验。成品单元件割胶试验合格后,才能将单元件运送到工地现场安装。

  在割胶试验中,常见问题有:结构胶宽度不合格、局部注胶不饱满,有气泡和空穴、粘接内聚破坏面积未达到85%、胶体颜色偏浅、混合不匀等。当遇见割胶试验不合格的情况,需根据施工记录进行相应追溯并加大抽检频次。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回答时间:2015-8-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硅酮结构密封胶施工现场检测
细微决定成败?破解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之谜!
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工艺指南
干货|装配式建筑密封胶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隐框、半隐框玻璃幕墙注胶规范
浅谈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功能及质量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