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山如画
前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中国人将山水作为审美对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常用美好的品行比德山水,因而山水之乐又被誉为“仁智之乐”。人们通过登高临远,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独特方式,最终达到回归自然,与造化冥合为一的精神境界。这极好地诠释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方式与精神旨趣,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

纵观画史,山水画在晋宋之际已初具规模,到唐末五代已然成熟。宋代,北方出现“三家鼎峙”的繁盛局面,南方则有“董、巨”等,名家辈出,百代楷模。元代山水画在传承中创新,达到抒情写意的高峰。明、清乃至近现代,更是派别林立,灿若星河。

古人认为好的山水画必须具备“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功能,如此方臻“妙品”。现在,请与我们一起在壮丽的江山画图中登山、临水、揽胜;在如诗的意境中栖居、卧游……

第一单元 登山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中原地平,偶有山陵,卓然而立,直插云天。先人以为神迹,敬山拜山,盖出于此。及至人文觉醒,群山览遍,山之于人愈加亲近,变得可游可赏,亦可壮人胸怀。因而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慨叹。

由拜山到登山,是人认知山,转而认知自我的过程。人对山的情感,就像画家画山的视角,或平远,或高远,或深远,高低有异,远近有别,但终究延绵不尽,难以割舍,而所谓东岱宗,中嵩岳,南岣嵝,西太华,北玄岳,那些凝铸为地标的名山,早已成为国人关于这片土地最温厚的印象。

《五岳图卷》

作者:宋旭

朝代:明

画纸:绢本 设色

尺寸:纵24.9厘米 横75.9厘米

馆藏:故宫博物院藏

宋旭(1525-1604?年),字初旸,号石门山人。崇德人(今属浙江)。宋旭善诗,工八分书,通画史画论。其画基本面貌近吴门派,又有所变化。《明画录》称其“所画山水,高化苍蔚”,“名擅一时”。宋旭对苏松、云间等画派影响甚大。

《五岳图》分五段,裱为一卷,分别绘制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在不同时间和天气的景象。陈继儒在题跋中评价此作“皆妙在张势。不以一木、一石、一泉、一壑争奇,非有画学者,其识未易到此。”与实景相比,虽在细节上未尽相似,却颇得五岳神韵和气势

《武夷放棹图轴》

作者:方从义

朝代:元 至正十九年(1359)

画纸:纸本 墨笔

尺寸:纵74.4厘米 横27.8厘米

馆藏:故宫博物院藏

方从义,生卒年不详。字无隅,号方壶,不芒道人,鬼谷山人等,贵溪(今江西贵溪)人。道士。工诗文,善古隶、章草。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二米,后自成一家。所作云山,大笔泼墨,苍润浑厚,取势奇险。

《图绘宝藏》称其“画山水极潇洒,无尘俗气”。

第二单元 临水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水有清灵澄澈,润泽万物的特性,亦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中国人好比德于水,亦期待人们向“水”学习君子之道。孔子说水之性似德、似义、似道、似勇、似法……老子云:“上善若水”,皆言水有懿德。

历代诗文,关于江河的诗句,俯拾即是。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营造了无数与江河相关的意境。

在山水画史上,艺术家对长江、黄河、钱塘江、太湖、洞庭湖乃至东海等水系皆不惜笔墨对其进行描绘,留下了一幅幅、一卷卷的传世杰作。

《长江万里图卷》

作者:陈卓

朝代:清 康熙四十二年(1703)

画纸:绢本

尺寸:纵42.4厘米 横1400厘米

馆藏:安徽省博物馆藏

款识:康熙癸未长夏,七十老人陈卓画

钤印:中、立、陈卓私印、中立

陈卓(1633-?),清代画家。字中立,号晚纯痴老人。北京人,常住南京。他擅长画青绿山水,喜作青绿设色,兼工花鸟、人物。其山水画工细缜密,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入微,设色清丽淡雅。

《巫峡秋涛图轴》

作者:袁耀

朝代:清

画纸:绢本 墨笔

尺寸:纵173.5厘米 横97.5厘米

馆藏:首都博物馆藏

款识:巫峡秋涛。时乙丑小春,邗上袁耀画

钤印:袁耀(白文),昭道(朱文)

袁耀(约生于康熙后期,卒于乾隆四十九年之后),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工山水楼阁界画。笔墨严整,设色艳丽,与袁江同为清代界画代表人物。其画风峻异、幽奇,他与袁江把青绿山水推进到一个新境界。 

此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巫峡秋景山水的壮观景色。图中楼阁以界画为之,工整秀丽。山石用小斧劈皴,画法精工。水墨滋润,浓淡干湿极富变化。构图繁复,景观开阔。

第三单元 揽胜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名胜”一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越久,积淀越深厚。这是人们对其寄予了美好与情感。经由历代文人雅士对这些胜景的吟咏赞美,人文之脉得以传承,胜景则愈加显示出其生命力。如“兰亭”“赤壁”,经过文学或书法名作的歌颂,更是声名远扬,为历代所推重。

诸如“燕京八景”“蜀中八景”“雁荡八景”“江左名胜”等,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景观,承载着一个城市或地区特有的文化和历史记忆。尽管有的景点已经不复得见,我们尚可从绘画中觅得其踪迹,窥见其昔日风采。

《江山胜览图卷》

作者:谢时臣

朝代:明 嘉靖庚寅九年 (1530)

画纸:绢本 设色

尺寸:纵28厘米 横553.6厘米

馆藏: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嘉靖庚寅,谢时臣画

钤印:虎丘山人

谢时臣,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万历前后。字思忠,号樗仙,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画,能诗,工书法。谢时臣强调绘画文学修养和意趣等画外功夫,技法上兼吴派沈周和浙派戴进、吴伟之长,其画“长卷巨幛,纵横自如”,恢弘大气,却又不失清新秀润。《无声诗史》谓其“颇有胆气……气势有余,韵秀不足”。

《纪游图册》

作者:董其昌

朝代:明 万历二十年(1592)

画纸:绢本 设色

尺寸:纵33.1厘米 横17.8厘米

馆藏:安徽博物院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善画山水,论画南北二宗,崇南贬北。“画中九友”之一,书法开一代新风,为明末“四大家”之一。

此册作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为董其昌38岁初第之时过广陵至滕阳途中,因病相彭城而作沿路名山胜景的写生稿本,原为睢阳尚书袁氏家传旧藏。整本画册风格平淡古雅,意境高旷。董氏注重师法古人,在笔墨上追求平淡天真,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赤壁图卷》

作者:仇英

朝代:明

画纸:绢本 设色

尺寸:纵26.5厘米 横90.5厘米

馆藏:辽宁博物馆藏

款识:吴郡仇英实父制

钤印:十洲

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吴门四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赤壁图》画意取材于苏轼的二赋一词。画家一反其工整谨严、华丽繁密的画风,而是以清雅的色彩、淡淡的笔触,描绘出空濛的景致。画面中心以苏轼与友人泛舟江上、啜茗闲叙为主景,配以远山近壁烘托主题,恰当地表现了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意境。

第四单元 栖居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君子喜近林泉而居,画家多依此意造景,常在画中置村舍、茅屋、楼宇、林亭、溪轩、舟车、犬马、人迹……这种种图像显示出画中人物幽居山林,远离尘烟的情状。

有诗云:“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栖居的意味里似乎又包含着某种出世与入世的徘徊。外来的访客,掩映于林木之间的楼宇,亦点名了画中栖居者与外界的种种关联。

栖居仿佛暗示着古代文人出仕入隐的理想生活方式。栖居于山水间,他们会客、访友、品茗、泛舟;他们读书、啸傲、鼓琴、观泉;这一切活动发生于山水灵境之中。而置身于山水世界的人,又岂止是观山观水,更是借此反观自我内心,安顿自己的生命世界。

《春塘禽乐图卷》

作者:无款

朝代:宋

画纸:绢本 设色

尺寸:纵32.5厘米 横267.2厘米

馆藏:吉林博物院藏

此画以水流为线脉,可分出左右两部分。右起绘一后一前两组洲渚,洲上有数株柳树新发,有鸳鸯、燕雀、赤雉、白鹅处其间。左侧有山涧从深处流出,夹岸岩壁耸立,雾锁烟横,树影绰约,间有虬枝与碎竹生出。左侧前景有孔雀立于芙蓉花间,形致妍丽。画面绘禽鸟与林木处多工笔精微,唯于后景深岩云锁处用笔粗放,粗细之间,意味兴然。

《木泾幽居图卷》

作者:文徵明

朝代:明 嘉靖十六年(1537)

画纸:绢本

尺寸:纵25厘米 横74厘米

馆藏:安徽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

图绘坡岸沙渚,河水轻漾,周子籲别墅筑于临水的茂林深处,幽静而别致。主人正携僮抱琴步入茅亭水榭。对岸草堂空庭无人,远处两舟竞发。此图构图平实均衡,物象造型质直简拙。房屋工致一如界画。

《山水通景屏》

作者:朱耷

朝代:清

画纸:纸本 设色

尺寸:纵97.6厘米 横210.4厘米

馆藏: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八大山人。

钤印:可得神仙

朱耷 (1626-1705),原姓朱,明亡后,法名传綮,字雪个。他主要的名字是驴、驴汉、屋驴、驴屋驴,因而又叫他朱耷,还有人屋、刃庵、个山等号。因爱读“八大人觉经“,故后期主要的号即是八大山人。原为明宗室,朱元璋第十六字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九世孙。

此屏六条,以圆秃之笔写山峦屋木。山石用笔纵肆豪放,山体多以干笔皴擦,湿墨点染,杂树用笔变化万端,墨韵明洁清逸,滋润灵秀。造境幽秘冷寂。

《挂壁飞泉图轴》

作者:龚贤

朝代:清

画纸:纸本 墨笔

尺寸:纵273厘米 横55.2厘米

馆藏:天津博物馆藏

款识:挂壁飞泉同夜月,月光来处四窗虚山中满地白云湿,不是楼台不可居。半亩龚贤题。

钤印:龚贤、钟山野老

龚贤(1618—1689年),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 、柴丈人等,江苏昆山人。“金陵八家”之一,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山泉飞泻,白云浮现于山间,茅屋错落,草木葱茏。作者用积墨法一遍遍地皴点山石,笔墨厚重。在用墨浓重的同时,留出受光的部分,黑白对比分明。构图虽满,但并不觉得臃塞。

第五单元 卧游

“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入卧游”。

古人钟情山水,却常限于路阻或疾恙不可亲至,于是纳山水于卷轴间,不时展开图卷,幽雅相对,坐在那里穷究画面上的四方远景,观看天际荒远的丛林和杳无人烟的野景,这就是“卧游”。

造化万千,取一时一景入画。那些画里的山水,源于画家的个人印象,也关联着那些在历史里被建构的山水程式。以观代游,以意造之境代真实之境,虚实之间也透露着古人的某种豁达与通透。

沿着隐约蜿蜒的山径,路过清幽的水阁,深邃的林壑,登上烟雨迷蒙的高山,乃至千岩万壑,人们在画家描绘的林泉之间寻找与体验,亦在那些个人与历史的山水记忆里徜徉……

《林壑幽深图卷》

作者:沈周

朝代:明 弘治甲寅七年 (1494)

画纸:纸本 水墨

尺寸:纵36.6厘米 横1177厘米

馆藏:吉林博物院藏

款识:弘治甲寅十月廿四日,希哲冒寒遇访,申谢此卷,不足罄怀,沈周。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吴郡丹青志》记“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先生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微”。

这幅山水长卷是沈周送给著名的书法家、吴中四才子之一祝枝山的。画面山环水绕,茂林嘉树,亭阁房舍,桥彴山径相通,人物悠游其中,是一幅水村山居图。

《溪山晴远图卷》

作者:王翚

朝代:清

画纸:纸本 设色

尺寸:纵167厘米 横76.5厘米

馆藏: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康熙癸巳长至日,耕烟堂子王翚并识。

钤印:王翚之印、石谷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耕烟外史,又号乌目山人、清晖主人等。江苏常熟人。曹倦圃、吴梅村皆称:“石谷,画圣也。”

此长卷绘有崇山峻岭、平坡远渚,树木丛生,溪流婉转,士人垂钓、读书、访友,气象开合有度,画面十分丰富。郑板桥认为是石谷“生平第一也。”作者在卷后自题说,此作初衷欲规摹五代李成之法。但从画风来看,干笔湿笔并用,多细笔皴擦,效果繁密,仍是他自己的风格。他一直欲“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在此作中可见一斑。

《江山卧游图卷》

作者:程正揆

朝代:清 顺治九年(1652)

画纸:纸本 设色

尺寸:纵26厘米 横305厘米

馆藏:故宫博物院藏

程正揆 (1604-1676年),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等,湖北孝感人。崇祯四年(公元一六三一年)进士。工书,善画山水,初得董其昌指教,后则自成一家。

画家在北京为官时,因苦于“无山水可玩,无书画可购,无收藏可借”,故绘制前后共五百余卷的《江水卧游图》,借画中山水卧游。此作为其中之一。画家用清硬的线条,写其胸臆之山水,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树木萧疏,境界深邃幽奥,格韵高古,自成一家。

结语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哉?”观看完我们的展览,你是否也会有如此般的畅快呢?

山水画可寄托高雅的情趣,可满足向往林泉之心,亦可以唤起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超迈凡俗的情怀。那些山川胜景,未曾亲至的,读画之后,必心向往之;已然熟识的,必叹其古今之异。你的心灵,得到了休憩、抚慰,甚至,是一次洗礼。

那些画中的风景,那些高山翠嶂、江流巨津、茂林修竹、平滩远渚,是画家心中的,也是现实中你的或我的家乡——祖国的山川。

想到此,我们又怎能不赞叹,不自豪呢?不想着努力作为一番,让绿水青山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蓝瑛《仿董北苑山水》 水墨绢本,尺寸:169×39.5cm 款识
戴进 绢本山水 画芯尺寸5077
欣赏| 奚冈 仿各家山水图册十二开
《王翚画集》鉴赏
清-樊圻绘画作品欣赏
王翚绘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