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伏羲的八卦是怎么来的?

黄河流域伏羲部落生活的区域,白昼短到一定程度,作物就会遭遇霜降停止生长。需要找出白昼长短变化的规律。伏羲观察到:

现象1:

太阳从东片升起西片落下,总是在不偏东不偏西的时候达到弧顶,投下一天中最短的影子,即正北的影子全天最短。

现象2:

正北前投下的影子和正北后投下的影子总是隔着正北影子,一一对称,影子长度和影子转角都完全对称。也就是说早上太阳的运行和下午的完全对称。

现象3:

白昼越短的日子,太阳弧顶(正午)越低越偏南;白昼越长的日子,太阳弧顶(正午)越高,同时偏南越少。

⚠️伏羲得出:昼长规律的探索,关键是正午日高。

伏羲在正南朝向的水平地面上,垂直竖起2根等高的木柱。如下图👇

⚠️伏羲每天正午把影子记号标好。他把一年中正午最高的影子标为1,表示白昼生发的始端。一年中正午最矮的影子标为9,表示白昼生发的末端。如图!因为日出时,影子和本体等高。所以,A-1,A-5,A-9,长度必定能代表当天昼长!

伏羲⚠️发现1:正午影子是均匀的增长或缩短。

⚠️发现2:夏至前a天的正午影子和夏至后a天的正午影子重合。冬至前a天的正午影子和冬至后a天的正午影子重合。

⚠️发现3:任何2个相隔半年的日子,比如冬至和夏至,春分和秋分,昼长线相加必定等于2倍A5。这个A5伏羲把它定为春分、秋分。

为了方便解释我把冬至A1假设为9米,春分A5假设为12米,A9比定等于15米。

⚠️发现4:春分秋分的影子在地面上是12米➗24米,半圈!冬至等于9➗24圈!夏至等于15➗24圈!其他日子等于当日昼长线➗24圈。而24米刚好就是太阳运行一整圈。也就是说每天昼夜时长相加都是2*A5!⚠️这就是洛书结论:昼数+夜数=春分昼*2=10

⚠️伏羲得出最重要的结论即洛书:

太阳每天运行的转速是均匀的,他把太阳从正东转到正西,转角180度的用时记为5;太阳运行一圈总的用时10。(题首图二:四个季节每天昼夜时长相加都是10)。


⚠️伏羲得出第二个结论:夏至前A天+冬至前A天太阳高度相加等于2倍春分太阳高度,就是说:隔半年的两个昼长相加等于10,即24小时。(河图结论)


伏羲把一年中太阳高度最低的那天,定为太阳高度1表示,叫“冬至”。

把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的那天,定为太阳高度9表示;叫“夏至”

从1到3,冬至-立春;从3到5,立春-春分;从5到7,春分-立夏;太阳高度3到7构成“春季”。

从7到9,立夏-夏至;从9到7,夏至-立秋;太阳高度7到9再回到7,够成“夏季”;

从7到5,立秋-秋分;从5到3,秋分-立冬;太阳高度7到3,构成“秋季”;

从3到1,立冬-冬至;从1到3,冬至-立春;太阳高度从3到1再回到3,构成“冬季”;

为什么引入“四立”,因为探索昼长的奥秘,就是为了农业服务,只有太阳高度7-9-7这段日子,庄稼长势最旺盛!过了太阳高度7立秋,叶尖开始发黄,开始成熟了!这就是历法回归使用。


现在我们先去天文馆了解一下昼长是否如此变化,公转轨道是个误差只有百分之四的圆,昼长是圆心大光源对球面的切弧,当然是均匀变长的。

现在再用电脑查一下自己所在地的夏至时长。然后按这个规律把其他节气昼长算出来,再核查一下你的计算结果是否和电脑记录一致!你就明白河图洛书是以春分、秋分为圆心的昼夜演化规律示意图。

回归话题:

伏羲为什么把一年的时间分成八段?

1、我们想一下,我们回到伏羲那个年代,能用来校准时间的参照是什么?即使我们一直背着日晷走路,身子一歪,晷影就不能准确反映时间,所以唯一能用来确定时间的是最远处天体的方位(越远大家看起来越一致)。简单介绍就是:一天中太阳在正南时,影子朝正北时间是12点;太阳正东南时,影子朝正西北早上9点;太阳正东时,影子朝正西早上6点;太阳正西南时,影子朝正东北下午3点;太阳正西时,影子朝正东下午6点。

总之时间这个概念必须找一个各地民众都看得见,而又一致的东西,来表达!这个东西白天只能是太阳方位,晚上只能是恒星方位。即使有了方位做时间的参照,大家也不能一直带着量角器出门,没有量角器又能比较准确确定的方位就只有正东、正南、正西、正北、正东南、正西南、正西北、正东北。

好了,那一年这个时间单位怎么用方位来划分?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子时正北斗斗柄朝正东北,立春;子时正朝正东,春分;子时正朝正东南,立夏;子时正朝正南,夏至;子时正朝正西南,立秋;子时正朝正西,秋分;子时正朝正西北,立冬;子时正朝正北,冬至。八卦之所以是八分,最重要的原因是方位和时间是相互确定对方的,恒星方位运行一半,“日子”也运行一半!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就知道春夏秋冬都是指太阳高度,我们赶紧去找“夏”“冬”的造字原义,“夏”这个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人查看天上太阳高度。“冬”这个字甲骨文金文就是正午太阳偏到一定高度再回到这个高度。立夏日太阳的高度等于立秋。立冬日的太阳高度又等于立春。八卦和字源完全是吻合的。

太极:太阳运行的比对指引。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段日子白昼越来越长,一段日子白昼越来越长,这就是道的消长。

太极生阴阳:太阳的运行导致了昼夜的争夺。用一个圆来表示太阳一年的运行,画一条线表示白昼从少(冬至)到多(夏至)的情况。

四时象:冬至-春分,白昼从最短到昼夜平衡;春分-夏至,昼夜平衡到白昼最长;夏至-秋分,白昼最长到昼夜平衡;秋分-冬至,昼夜平衡到白昼最短。

八节卦:立春-春分46或47天;春分-立夏46天;立夏-夏至46天;夏至-立秋46天;立秋-秋分46或47天;秋分-立冬46天;立冬-冬至46天。本来每节都应该是46.3125天,但是自然天数要入整,根据冬至、夏至的日影实际,把多出的一天,年年交替放入春分或秋分(你可以认为老外洋历是365天时固定放入8月31号,闰年366天时是固定放入2月29号、8月31号),所以有一卦会出现47天。闰年366天,春分、秋分都是47天。下面是1节46日,《史记》秦史方面一些不确定的佐证:1“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2“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3“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

回到话题,我们一切都以自己观测的天象事实为准,下文会说到恒星(比如北斗斗柄)运行八分之一圈即45度,刚好是46.3125天。

回到话题:

⚠️伏羲对应什么现象来画八卦:大家依照春分日正午,把日晷针影调整到圆心,保持这个日晷姿势;测量出全年每天正午的日影落点。(👆图)

1、把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按太阳、恒星运行的方向(顺时针)排成圈。

2、第二爻(中间那根):从冬至到夏至半年四卦,用阳爻代表“白昼越来越长”的现象,夏至到冬至半年四卦,用阴爻代表“黑夜越来越长”的现象;(图在👇)

3、底爻(离圆心近那根):春分到秋分半年四卦,用阴爻代表“黑夜被压制”的现象,秋分到春分半年四卦,用阳爻代表“白昼被压制”的现象;

4、第三爻(离圆心远的那根):按照第二种日影测量法,把每节两端的“日影变化方向、日影长度差值”替进第三爻。日影变化方向和前一卦不一样,符号“第三爻”也要和前一卦不一样;“首尾日影长度差值”和前一卦“首尾日影长度差值”不一样,符号“第三爻”也要和前一卦不一样。从立春开始吧,一年开始取个好用意,先用阳爻。

就能画出上图的先天八卦图。如果你不信,那就把一年每天的昼长都从天文馆问过来,按顺时针排一圈,也能画出。

再回到话题,你们看我画的先天八卦图,是不是用三爻表达了昼夜演化的八个阶段,也就是说八卦的三爻最初是用来表示昼夜演化的阶段特征的!我们再把三爻分解出来,看看这三爻各代表什么?

底爻:事物现状(昼夜谁强)

二爻:事物趋势(昼夜趋势)

三爻:趋势稳定周期(趋势运行周期)

就是这样,三爻从昼夜演化的特征描述,走向所有事物演化的特征描述了!

这就是最初的易!我个人觉得学习易,最重要的是学习伏羲怎么抽丝剥茧把看似毫无头绪的乱象一下就巧妙解决了,他的思路最值得我们赞叹!

先天八卦为什么淡出人们视线?

伏羲用日影高度表示日子,背后的原理是:每年同一日子,影子高度相同,比对一下影高就可以确定日子了。但是离部落远的地方,同一日子影子高度,和伏羲所在地是不同的(纬度不一样,太阳高度不一样),没法拷贝伏羲的影高数据库来比对出今天是什么日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各地都统一的标准来确定日子。方法很简单:

各地都看向北极星,整个星空一昼夜以北极星为圆心顺时针旋转1圈(地球自转引起的视觉效果),所以古人把星空按45度转角为一份分成8宫(加上北极星周边一小片构成的圆心中宫,共九宫),垂直立一根柱子在地面,半夜子时正,脸朝正北,用眼睛将杆顶对准北极星,看哪个星座哪颗星压住杆身,就知道是什么日子了,各宫入宫时间分别对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子时正。比如:立春子时正,北斗斗柄会刚好旋转到正东北,第二天子时正,北斗斗柄会刚好旋转到正东偏北44度。也就是说我们观察一下子时正的星空,一下就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太阳在哪里了。就这样影高表日(虽然非常准确,但是只能适合天文台这样有一整套影高数据库的地方)退出了历史舞台!全世界的太阳历法都是用星星来确定日期。星星纪日是太阳历法的补充。(补充一下:知道日期的话,可以看恒星知道时辰:比如立春第2天你看见北斗斗柄在正东,45度*4=180分钟,夜11点56+180分钟=2点56分。只要把28星宿都记住位置,用自身远处的山脉作为方位比对星宿有多大转角,把日子弄清楚,看星星跟看手表是差不多的。如果不记得日子,也没关系,你瞄好目标星,它顺时针绕着北极星转45度就是3小时。

⚠️为什么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

答:因为时间,我们祖先都是用方位来定义,太阳运行“一方”,需要3个时辰!恒星运行“一方”需要3个大月。

⚠️古代天文是怎么没落的?

答:第一个修订历法的人把一年分成12个月亮月。注意⚠️他同时把19年7个闰月作为校准原则(19*365.25除以月相周期29.53=19*12+7;注意农历闰月不是闰日,是实打实一个月相)。这个蠢货同时把矫正方法引入,还把矫正方法算这么准,说明他一开始就知道一年分12个🌛月,是粗略不准确的。哪那个准确的天象是什么呢?我们先不骂这个蠢货,先把准确的天象找出来。

恒星位置的变化,是地球自转加公转,引起的视觉假象;每天同一时刻观察恒星位置的变化,就排除了地球自转这个干扰因素,同一时刻恒星位置的变化,就是地球公转引起的视觉假象。

一年分春夏秋冬,春天从立春到立夏,乾和巽俩卦,太阳运行了4分之1,立春日(子时正)北斗斗柄指向正东北,慢慢顺时针旋转到立夏日(子时正)指向正东南。乾卦,立春到春分(不包春分日)45天,三个节气,大概月圆加月缺3次,(子时正)北斗斗柄从正东北变到春分的正东;巽卦,春分(不包春分日)到立夏45天,三个节气,大概月圆加月缺3次,北斗斗柄从正东到正东南;坎卦,立夏到夏至(不包夏至日)45天,三个节气,大概月圆加月缺3次,北斗斗柄从正东南到正南。依次类推......当时可能没有3个节气观念,而是大致月圆加月缺3次。

现在我们去天文馆验证北斗斗柄方向变化是否和节气吻合,问电脑,完全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

回到话题:

实际上就是一年北斗转360度整无误差,分成半年180度整无误差,分成四季90度整无误差,分成8节45度整无误差,分成24节气15度整无误差。这个天文情况与第一位历法修订者的纪日方法误差累计19年刚好是7个月。种种迹象也显示他的方法就是这样推敲的。嗯,最后我要鄙视他,非常愚蠢,因为他的纪日法,每年太阳的位置一样,日子的名字都不一样。从文明到愚昧迷信就是他一手造成!

回到话题:

👇是从周易里找出的先天八卦卦辞!

乾卦(立春-春分)

辞解: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文:

不用着急,等待白天压过黑夜吧!种子在地里发出新芽,人们看护它慢慢长大;它整天干干的样子让人担心,小心谨慎的看护它,准没错!

巽卦(春分-立夏)

辞解:

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

译文:

小禾苗一心的长啊,人们照看它一天天长大。

坎卦(立夏-夏至)

辞解:

有半,维心亨,行有尚。

译文:

禾苗有半成苗的样子了,它还是一心的长啊,一天比一天有模样!

艮卦(夏至-立秋)

辞解: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译文:

勤劳的人们弓着背一心专注的照顾麦田,这段日子去他们家里找不到他,准没错!

坤卦(立秋-秋分)

辞解: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黄裳,元吉;括囊,无咎无誉。

译文:

昼夜相搏,白昼快要被黑夜压制啊!庄稼被染黄,大地披上了黄衣裳,大好景象啊!打开粮仓装麦子吧,只需要这样就可以了。

震卦(秋分-立冬)

辞解:

亨,震来锡锡,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译文:

粮仓充实了,露水开始带霜了,这是白天对黑夜有恐惧的表现。这点天气变化对生活没有影响;霜满大地,这是白天对黑夜惊恐万分的表现,仓粮还充实,吃喝没问题。

离卦(立冬-冬至)

辞解:

履错然,敬之,无咎;黄离,元吉。日昃之 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

译文:

冰霜使地很滑,绕开它,准没错;地里的枯草和麦茬都在变黑腐烂,来年麦收的大好预景啊!太阳偏向了最南边,人们没有鼓没有缶都为它加油,白天变短的日子就要结束了最凶恶的冷天也要来了。

兑卦(冬至-立春)

辞解:

亨,利、贞

译文:

献煮食给鬼神和祖先,祈求凶恶的冷天快过去;挑选好麦种;贞问一下来年凶吉;

创建于2019.3.2

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戏讲2、女娲补天(一个女学霸的自我修养)
节气、“昼夜”与“阴阳”、日出日落日影方位
【节气】明天夏至节气,不妨一睹“飞龙在天”!还有6月牧夫座流星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高中地理涉及的日影问题
八宅风水的理论核心、 千万别传的镇宅发
活动日晷:一个日晷,七种功能,你“撩”到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