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话易经 前言

前言

一提到《易经》,很多人就会感到“神秘”“玄妙”“高不可攀”。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易经》,往往都是扛着《易经》“招牌”的“大师”给人“算命”“取名”乃至“看风水”等等,又给《易经》增添了太多的“迷信”色彩。反而使中国人对中国人的《易经》产生了“敬畏”之心了,敬之,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畏之,是“神神秘秘、玄乎其玄”。

那么,究竟《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迷信”。发自于“心”,也笃信于“心”,实践无法证实还深信不疑,这就是“唯心论”,“唯心论”指导的认识就是“迷信”。

我们再来说说“科学”,证明“自然规律”的知识,就是“科学知识”,会随着实践的深入、认识的加深而发展。先实践后认识,而且认识还会随着实践而发展,这就是“唯物论”,“唯物论”指导的认识就是“科学”。

由此观之,“科学”和“迷信”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客观存在”与“主观臆断”。凡是实践能够证明的“知识”就是“科学”;实践无法证明还必须相信的“认识”就是“迷信”。

由此,我们再来分析《易经》就容易理解了。

首先,我们来分析“易”这个字。“日月相重”就是“易”。在中华文化中,“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同一个字能够体现“阴阳”代表了什么?就是同一事物的“阴阳”正反两个方面。换言之,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不管人类认识了还是尚未认识,都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规律性,中国人称之为“道”。通过实践认识,而且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是“科学知识”。

在西方“科学知识”没有引入中国之前,中国人的全部知识都来源于实践,而且都是经过千百年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中国人的知识”,诸如:中医、天文、历法、气象等等,我们为之命名为“道知识”。中国人“师夷之长”学习的“科学知识”,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知识”,也是“道知识”。

说《易经》并不全面,因为《易经》是孔子注《周易》而得名。 那就要说《周易》,《周易》是文王“尤里之厄”时 “推八卦”而成。那么说《周易》还不全面,还要上推到“八卦”。“八卦”是伏羲观日月星辰、观自然万物、观人民生产实践总结而成。

那么“八卦”就真的是伏羲创造出来的吗?可以肯定的回答,绝对不是。伏羲只是一个集大成者,他集的是伏羲之前,千百年来中国的先民们在与自然斗争中总结出来的“道知识”之大成而已。

感谢我们伟大先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绵绵不绝始终都没有断代的“中华文化”。《周易》有文字可以考证,即便是在伏羲时代,没有文字考证,老祖宗也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符号”,“八卦图”、“洛书”、“河图”这样的“图形”就是“文化符号”。再往前推,永不磨灭的岩画、万年不朽的玉器,就是我们伟大的先祖与自然抗争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就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有了没有断代的文化延续,就有文化发展。远古的中国先民与自然抗争总结出来的“道知识”,启发了伏羲,从而诞生了“八卦”;“八卦”之后又诞生了《连山易》又称《夏易》,《归藏易》又称《商易》,文王集大成而诞生了《周易》,孔子注《周易》为之命名为《易经》,并推举为“群经之首”。

由此观之,《易经》是千百年中国人实践的结晶,是不断发展的“道知识”。由此,《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不就“泾渭分明”了吗?

《易经》岂止是实践的结晶“科学”的结论,《易经》是一部高于“科学范畴”伟大的哲学巨著,不仅在历史上有指导意义,对今天如此发达的文化时代也具有指导意义,《易经》始终生活在中华民族中间,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炎黄子孙。

研究《易经》的人都知道,在《易经》中能够找到,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能找到。

我们不能说《易经》是“集”百家之“大成”,因为《易经》远远早于百家争鸣时代,只能说诸子百家的思想,源于《易经》。我们完全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

《易经》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万代子孙提供了“价值观”和“方法论”,二者合二为一就是“指导思想”。就是这个“指导思想”使得我们中国民族,千百年来,强盛时不会恃强凌弱;疲弱时还能否极泰来。使得中华文化千秋万代都没有断代,而且还得到了长足发展。

《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六十四卦,阐述的是万事万物六十四种基本的变化趋势,换言之,就是六十四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性”又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六十四卦中相邻的卦与卦之间,要么是相辅相成关系,要么是承上启下关系,要么是因果关系,总之都存在辩证关系。而整个六十四卦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呈现“阳极生阴,阴极反阳”“泰极而否,否极泰来”的变化周期,就是一个“太极八卦图”中的“阴阳鱼”,而三维空间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阴阳鱼”。

六十四卦中任意一卦,就是“该卦”的变化趋势;“该卦”的六个爻,就是变化趋势的发展方向。只要读懂了“卦象”的“寓意”,读懂了“卦辞”“彖辞”“象辞”的内涵,就读懂了“变化趋势”;读懂“爻辞”“象辞”的内涵,就知道了应对变化的方法论。这就是我们应对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指导思想。

当六十四卦中任意一卦中的六个爻发生变化时,就会与其他六十三卦也存在“动爻”和“变卦”的辩证关系。那么六十四卦一共有384爻,会演变成多少种变化趋势?就好像围棋一共有361个交叉点,从有记载的那一天起,围棋就没有重复过的棋局一样。六十四卦的变化趋势,用“无穷无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人说《易经》是宇宙万物的“总公式”也毫不夸张。

《易经》能不能“算命”呢?回答很简单“能”。“算命”不就是算“趋势”算“可能性”吗?不就是根据“规律性”推断“趋势”“可能性”吗?算出来的是“命”,而可以改变的是“运”,《易经》就是告诉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论。

占得“乾卦”并不代表你就会“登峰造极”,“物极必反”“亢龙有悔”也许就是“归宿”;

占得“泰卦”并不代表你就会“高枕无忧”,“盛极而衰”“泰极而否”也许就是“结局”;

占得“否卦”并不代表你就是“倒霉透顶”,“阴极反阳”“否极泰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此,我们一定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易经》,《易经》本身就是一部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伟大辩证法,阐述的是“一群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矛盾体系理论》,是遥遥领先西方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哲学”。

只知道一对矛盾的变化情况,这就是典型的西方二元文化的哲学,到今天为止,西方人的所谓哲学,最高境界也仅限于此了。

他们不明白,这种“原始的辩证法”,最多只有25%的“和谐”,而他们的所谓“和谐”,还是建立在“压迫”“掠夺”“残酷统治”的基础上的。千百年来,西方几乎就没有停止过战争。他们只知道弱肉强食的“征服”,用“强”来殖民“弱”,无休止的掠夺,这就是他们的所谓“零和博弈”。

为了这25%的“好”,西方文化更多体现的是矛盾“斗争”的一面。要么好,要么坏,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这就是西方永远都不可能出现“大一统”的局面,他们没有“国家”的概念的原因。

到如今,西方的二元文化哲学,在中华多元文化哲学面前,还只是相当于“幼儿园”水平。所以,我们最不怕的是西方人“亮肌肉”,我们最欢迎的是与西方人“斗智”,因为,他们的祖宗没有给他们留下优秀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中华儿女庆幸的是,他们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人读懂中华文化,而我们通过学习,对他们的文化却了如指掌。

《易经》讲的是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卦辞”“彖辞”“象辞”“爻辞”往往都是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来表述的。所以,本书以社会发展规律为主脉络加以阐述,不能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加以阐述。只是在提供“论据”时适当的加以展开。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去“悟”,将变化趋势“悟”明白了,就可以联系到应对一切事物的变化中去了。

既能够指导做人,又能够指导做事,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思维”的“路线图”,我们能够知道,遇到什么事,思维的切入点在哪里。这样的文化,就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其“伟大”了。而《易经》的“文言文”非常深奥,本书力求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用最接地气的案例加以阐述,就是要读者都明白,《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要把六十四卦给阐述明白,就已经是长篇大论了。因此,本书没有阐述《易经》基础知识,需要有一定基础的人才能看懂。这一点也请大家原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莱布尼茨与易经
易经通解之二之 易之源流
《周易》不是算命而是改命
周易文化概论
周易与思维方式《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观念(思想)
一起来学习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八卦和八卦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