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之翼》十月金秋读书会掠影

文/(法)奕夫Yves

十月金秋,聚缘小院,石板上,绿树间,花影里,暗香中,我们和奕夫老师共赴心灵对话之旅。对我们来说,这些读书会是《心之翼》的续篇,仿佛书中的情节延展到了现实之中。

心灵大餐之后,是舌尖上的欢乐颂。法式全麦手工面包,鲜嫩的五色沙拉,浓浓的南瓜汤,甜甜的热麦布丁,还有香烤土豆…… 是的,爱不能只是停留在语言上。从味蕾到心灵的感受,必须是连贯而一致的。

小编摘取了读书会上问答环节的部分内容,做了编辑,并结合《心之翼》中的原文摘录,希望能让大家带去一些值得咀嚼回味的点滴。

在看似庸常的生活中,我们不必过度地烦忧,因为生活是可以通过认知的转化和内心的改变被赋予意义的。愿我们智慧开启,喜悦盈心!

01

关于旅行

问:奕夫老师个人和书中的主人公都通过旅行得到了许多人生的启示。我们看到,现代人也喜欢旅行,那么对现代人的旅行,您怎么看?

答:从我的观察来看,现代人的旅行大多是为了摆脱现实困境,以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或者,他们会来到地球的另一端,去找寻某种优越感。然而,最终他们还是得回到自己生活的原点。或者,整理行装,迁居到另一个国家之后,发现同样的情况再次降临在自己的身上,仿佛挥之不去。

真正的旅程是在心里,那是内在的旅程。我现在居住的地方绝对不是那种让人惊叹的社区,那里没有电梯,楼梯旁的墙壁剥落得厉害,地砖也到处都是裂缝,小区里的马路旁停满了车,也没有特别好的景观。但是,我可以在家里创造一种浓厚的灵性氛围。我不需要去什么别的地方,那个心中向往的地方就在这里,就在当下。

对于那些想看世界的年轻人,我想说,旅行或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艰难之旅,一种是智慧之旅。前者意味你自行探索,你也许会摔倒,伤痕累累,头破血流,再爬起来继续前行。此时,会发生什么呢?大多数的人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别人,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任。失去了安全感之后,时常陷于恐惧之中,很难敞开心扉。因为,你觉得自己受过伤,所以要把自己包裹起来。

而后者,是一条运用了智慧和明辨的探索之路。此时,你做好了接受指引的准备,因此每行一步,都会受益无穷。然而,在这条路上,是要有所牺牲的,而且你要懂得放下一些东西。就好比你去看医生,医生开了一个方子,但你却不遵医嘱,自行其是。

问题是,有很多现在人,总是紧紧抓住一切,什么都不愿意放弃,而且急功近利,马上要把这个结果证明出来看。但这不是事物的规律。

     童年时,我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里,父母非常爱我。然而,我还是离开了,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不过,我很快就发现,其实我的心里一致带着这份来自家庭的爱,不仅如此,我还找到了许许多多的家——在树下,在竹屋里,在河岸边,在公园里。也许我不一定每天都能吃上饭,也许连一张好床也用不起……然而,我却找到了自由。那自由便是我的家,一个更广阔的家。这个家没有墙壁、门窗和屋顶,永远不会失去,至少——它会在有生之年伴随我。这个家始终在我的心中。我要寻找的家不会被死亡带走,我要寻找的家不会仅仅给肉体和头脑带来快乐。 

(摘自《心之翼》第341页)

02

关于信仰

问:您出生在犹太家庭,但后来却没有成为犹太教徒,却走上了另外一种修行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

答:在一个犹太教家庭中,就像世界上其它的宗教一样,会有一些仪式。有的家庭比较严格极端,有的比较宽松包容。我的父亲,则既严格又灵活。我们会遵循犹太教日历,节日的时候会讲旧约里的故事。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故事,对于这些我可以接纳,没有问题,但肉食是我难以接受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有一些隔阂。

后来我来到了以色列,内心无比震撼,因为这是我的先祖生活的地方。但是,不久之后,我就发现,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间,憎恨无所不在,而且这种冲突从古至今,一直在延续。但其实,这三个宗教是同源的,源自一个大家庭。其实,耶稣基督并没有创立基督教,穆罕默德也没有创立伊斯兰教,那是后人的创造。《旧约》《新约》《古兰经》和佛教经典的核心是纯粹的,是一致的,这些教义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类得到精神的升华。唯一的问题是,它们落入了错人之手,于是逐渐地,人们用这些教义去实现控制世界的目的。

但那不是真正的Religion(宗教)。Religion这个词已经被丢失了本意,被曲解成了充满负面联想的词汇。这些都是人为化的“宗教”。虽然我对犹太教充满了敬意,但依然保持了距离,是因为我相信世界上有比犹太教义更深刻的真理,它超越了教派之别,一定有一种超越这些外在身份的更本质的东西,人类共通的东西……

    透过纷纷扬扬的小雪,戴维看见穆斯林们拥向清真寺,犹太拉比迈着快步走向哭墙,而基督徒则徘徊在基督的苦路”上。以色列士兵对每一个去往圣所的参观者进行例行检查,同时还控制着进入圆顶清真寺的人流。

      戴维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倘若耶路撒冷的天空、石头和尘土能开口说话,他们述说的故事会不会改写人类的说辞呢?......耶路撒冷具有无与伦比的美,而且在《圣经》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时至今日,这个城市从来都没有实现过这一名字的真义——“和平之雨”。

(摘自《心之翼》第028页)

      现在,他才意识到,文化和宗教只是包裹着核心价值观的层层覆盖,是守护着纯粹的灵性之爱的藩篱,对于那些想要寻找到这份爱的人而言,他们的目光必须越过短暂的事物才能触及她的内核……戴维常常在夜色中陷入思索。他想找到那条能把所有的生命——不论肤色、种族、语言、宗教活社会地位全都连接在一起的纽带;他想找到那个超越了种种责难、评判和歧视的媒介;他想找到作为部分个体的他,在整体大全中的位置。


03

人与自然

问:为什么在大自然中,我们总能感到和谐,感到那种大美无言,而人类是地球上的少数族群,却总是相互冲突、怀疑、嫉妒、憎恨,乃至发动血腥的战争?

答:人类总想用一己之力和大自然的力量相互较量。然而,无论人类如何千方百计地控制和征服大自然,最终依然得臣服于大自然。比如,同一条河流,既可以灌溉你的田地,让你获得丰收,但也可以淹没你的家园,夺走你的一切。

在过去两年半,由于疫情我们被滞留在了印度。我们居住的地方,与恒河只是一路之隔。雨季时,居民们天天都在说:“恒河越涨越高了,赶紧储备粮食!恒河已经决堤了,淹到马路上了,马上就要过来了。” 然后,恒河还是退下去了。但在我写的那个故事“ 孟加拉大洪水”中,却不一样,恒河水暴涨,淹没了一切,摧毁了家园,也带走了生命。人们爬到了大树上,期待着能得到一点食物,看到第二天的太阳。戴维在这次灾后救援中,完全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觉悟到:终极而言,人类永远不可能战胜大自然。

有一本书,叫《没有我们的生活》。有一位美国记者,曾经做过一个研究:d假如人类从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完全消失了,会发生什么?研究结果令人吃惊。动物从动物园里跑了出来,水电气的供应完全断绝,建筑楼的窗户散了架,玻璃窗碎裂,树木肆意生长,渐渐变成了森林。

因此,大自然的力量远远超过人类。给予我们的讯息很简单:人类应当象所有其他地球公民一样,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生活,否则就会一败涂地。

      戴维来到了恒河在东部入海的地方,他亲眼见到这个丛林中,所有遵循自然法则的动植物是如何生存的。

虽然整个世界都是大自然的创造,但是人类却无法感知她的存在,更不懂得尊重。然而,在这个逊德班原始森林里,大自然却是慷慨包容的,但也是残酷无情、危机四伏的。戴维觉得自己的出现是一种侵扰。虽然他不属于这个地方,但却明白,这个自然环境谁都无法彻底控制和破坏。大自然总会以自己的方式恢复她的生命力。然而,人类却无能为力,他们争权夺利,自相残杀。

对戴维而言,带着谦卑的心来观察生命便是最好的自我教育。他环顾四周,然后抬头仰望天空,闭上双眼,倾听风的声音。此时此刻,他最感安全。”

(摘自《心之翼》第341页)

      他就想这样,一个人扑向绿荫和花海的怀抱。正是鸟类迁徙的季节,无数飞鸟从南非途径这里飞往北欧。它们成群结队地飞过天际,还有成百上千的鸟儿顺着田野里的垄沟,啄食地里的虫子,吃饱后便再次振翅高飞。鹿儿和羚羊停在水渠 边喝完水后,便越过绿茵茵的青草地,然后穿过棉花地。地里白得象雪,眼看着又是一个繁盛的丰收季。这里的一切都是苍翠而茂盛的,散发着勃勃的生机。他就热爱这样的地方,独自一人,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他的心最为欢畅的时刻。人造的系统,固守的社会模式,按部就班的日程,所有这一切都被他抛到了脑后。他觉得没有任何沾染着恶意的东西可以伤害到他。

(摘自《心之翼》第158页)

愿这个金秋十月,能成为你美好的记忆。更希望,你能一路探索,回归心灵的家园!

作者小介:

奕夫;生于巴黎,修学印度,今以中国为家;素食文化、瑜伽哲学导师;行走天下,分享“生活中的哲学、哲学中的生活”。著有《心之翼》《爱的作料》等。

奕夫作品:《心之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虚妄的人文社科与无趣的理论。
以色列,你所不知道的政治
他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一神论宗教:犹太教
盘点真实发生过的毁灭瞬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要有敬畏之心
一分钟了解,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个宗教的区别
源自中东的三大宗教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