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伊斯兰史丨(9)穆斯林统治时期的伊比利亚半岛(711-1492)
我们之前讲过,伊比利亚半岛在中世纪被穆斯林统治,并孕育出绚丽多彩的文化。本篇主要讲述从711年穆斯林进入伊比利亚半岛,至1492年格拉纳达埃米尔国沦陷的历史。此地是伊斯兰世界向欧洲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的桥头堡,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知识源泉、奠定文化基础。

伊比利亚半岛的位置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概念:

Al-Andalusالأندلس,安达卢斯。是中世纪穆斯林对其控制下的伊比利亚半岛的称谓。

Hispania:伊斯帕尼亚。是罗马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称谓。后来被中世纪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徒用来代指穆斯林控制下的半岛。与“安达卢斯”同义。

Moor:摩尔人。是基督徒对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穆斯林的称呼。

Mozarab:穆扎拉比人。是安达卢斯的穆斯林对当地基督徒的称呼。

Muladi:穆拉迪人。指改姓伊斯兰教的本土居民。在穆斯林失势后,他们与犹太人一同受到宗教裁判所的严酷审判。

Reconquista:收复失地运动,旧译作“雷康吉斯达”。指的是711-1492年间,半岛上的基督徒为反抗穆斯林统治、收复半岛而展开的一系列运动。

穆斯林VS基督徒

以上概念是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文明多元共存、此消彼长的极佳体现。正如约克大学教授理查德·弗莱彻(Richard Fletcher)所说:

这个半岛进入中世纪时,是一个三种文化和宗教共存、互相重叠的土地。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大部分殖民地处在靠近南部的埃布罗河和杜罗河的系统内,本地基督教和犹太人口之间的通婚,犹太人、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宗教信仰的改换,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彻底的文化混合。

——雷蒙德·卡尔主编:《西班牙史》,东方出版中心,2009,P.56
西班牙的中世纪史,是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的文明交往史。这种交往既有和平往来,也有冲突和战争。

【倭马亚王朝的入侵】

自4世纪后期起,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诸“蛮族”部落移居帝国境内,并建立了一系列“蛮族王国”,史称“民族大迁徙”。西哥特王国(418-711)是伊比利亚半岛上主要的政权。

诸“蛮族王国”
“蛮族”虽是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但其战斗力在定居后逐渐削弱。因此在穆斯林大举攻伐之下,一触即溃。
711年,倭马亚王朝的将军塔里克·本·齐亚德(طارق بن زياد,Tariq ibn Ziyad)率领一小支军队跨越海峡,进攻西哥特王国。四分五裂的西哥特贵族不堪一击,缴械投降。716年时,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倭马亚王朝的统治之下。塔里克·本·齐亚德在西方世界声名大噪。著名的“直布罗陀”(Gibraltar)海峡即得名于塔里克。“直布罗陀”是阿拉伯语“جبل الطارق(Jabal al Tariq)”的西班牙语译名,意为“塔里克的山峰”。

直布罗陀巨岩北麓俯瞰

根据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英国占有直布罗陀

倭马亚王朝在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后,以科尔多瓦(Córdoba)为中心设立安达卢斯省,并派遣官员管理统治。阿拉伯穆斯林大量涌入伊比利亚半岛。
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以安达卢斯为基地向西欧进攻。最著名的一场战役是732年的普瓦提埃战役(Battle of Poitiers)。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以少胜多击败了阿卜杜勒·拉赫曼·嘎菲齐(عبد الرحمن الغافقي,Abd al-Rahman al-Ghafiqi)率领的穆斯林军队。此役后,阿拉伯人再也未从西南欧入侵过欧洲,西欧在法兰克王国的统治下缓慢地发展着。

倭马亚王朝疆域图

【科尔多瓦埃米尔国和科尔多瓦哈里发国】

750 年,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在阿拔斯家族设的“鸿门宴”上,倭马亚家族的阿卜杜勒·拉赫曼(عبد الرحمن,Abd al-Rahman I)逃离宴席,潜往北非。后于756年在西班牙割据自立,与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礼。

孤苦无依的阿卜杜勒·拉赫曼曾作诗:

在鲁塞法我见到一棵棕榈树;这里有西方罕有的风景 

我说:你的寂寞,恰似我远离家乡的孤独 

你思念那里的孩子和我们所热爱的一切 

你没能在家乡的土地上长大 

像你一样,我也必须呼吸这异国的空气

科尔多瓦的统治者最初自称“埃米尔”(أمير,Emir)。929年,阿拔斯王朝衰败,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عبد الرحمن ثالث,Abd al-Rahman III)自称“哈里发”(二者的区别类似于中国的“国王”与“皇帝”),直至1031年灭亡。我国历史学家按照中国传统,称其为“后倭马亚王朝”。但是穆斯林史学家一般将其分为科尔多瓦埃米尔国(756-929)和科尔多瓦哈里发国(929-1031)两个时段,并无“后倭马亚王朝”一说。

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大家都是哈里发

科尔多瓦哈里发国时期被视为安达卢斯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在农业方面,农作物灌溉技术提高;中东的粮食大量进口至此;安达卢斯亦出现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农业经济部门。这样的经济条件在伊比利亚半岛引发了阿拉伯农业革命(Arab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另外,科尔多瓦取代君士坦丁堡,成为欧洲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它也是当时伊斯兰世界中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来自各地的学者在安达卢斯的大学和图书馆学习。《剑桥插图伊斯兰史》是这样描述的:

在这座城市里,市民生活非常惬意。他们拥有流动的河水,干净明亮的、铺有路面的街道。它是一个知识文化中心,号称拥有70家图书馆。哈凯姆二世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集合了来自伊斯兰东方各地的饱学之士,他的图书馆藏书40万册,堪称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确实,科尔多瓦一直以它的书籍和市民对图书艺术的热爱而久负盛名。妇女们是著名的誊写者,许多人专门在书市里誊抄《古兰经》。她们也扮演着教师、图书管理员、医生和律师等角色。科尔多瓦的学术研究涵盖范围极广,包括从对正统伊斯兰教的研究到希腊人建立的各种科学的研究。艺术和手工艺也十分发达:水晶饰品的生产主要是面向本地市场,而珠宝和象牙雕刻则广泛出口到其他国家。

——《剑桥插图伊斯兰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P.26

科尔多瓦清真寺是科尔多瓦哈里发国的代表性建筑物
科尔多瓦哈里发国时期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工作对中世纪欧洲的思想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作品经安达卢斯传到欧洲,促进了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并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拿医学来说,10世纪著名的宰赫拉威(الزهراوي‎,Al-Zahrawi,936-1013,在西方国家被称为阿尔布卡西斯,Albucasis),是当时享誉世界的医学家、外科医生、化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被认为是“现代外科学之父”。他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医学宝鉴》奠定了文艺复兴之前伊斯兰世界和欧洲外科学的基础。《医学宝鉴》在12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成为医学知识第一手资料,是当时欧洲医生的主要参考书。

《医学宝鉴》中介绍医学器械的插图
从1009年开始,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因为权力继承发生内斗,国家实力被严重消耗,各地纷纷割据,分裂为无数小国。1031年,国家土崩瓦解。这些安达卢斯的穆斯林小国被称为“泰法”(طائفة,Taifa)。

“泰法”和北方诸基督教王国,1031年

【北非诸王朝的渗透】
第一次泰法时期(1009-1110),北方的基督教王国利用穆斯林诸国间的矛盾,收复了许多领土。这一时期最具传奇性的人物是熙德(El Cid,1043-1099)。他因长期与摩尔人战斗,被西班牙人视为民族英雄。赞颂他功绩的《熙德之歌》是西班牙人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1094年,熙德攻下了瓦伦西亚及其周围地区,成为这一地区实际上的统治者。
1085年,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攻陷安达卢斯的重要城池托莱多。面对强大的敌人,安达卢斯的穆斯林不得不求救于北非的同胞。1086年,穆拉比特王朝的统治者优素福·本·塔什芬(يوسف بن تاشفين,Yusuf ibn Tashfin)受邀来到安达卢斯,并在萨拉卡战役(Battle of Sagrajas)中严重挫败了基督徒。战胜基督徒之后,塔什芬兼并了所有的泰法。安达卢斯进入穆拉比特王朝(1086-1145)统治时期。

穆拉比特王朝的最大疆域(红色区域)
穆拉比特王朝后期又趋于分裂,安达卢斯迎来第二次泰法时期(1140-1203)。这种分裂的局面被来自北非的穆瓦希德王朝(1147-1238)终结。穆瓦希德王朝继承了穆拉比特王朝在北非和安达卢斯的疆土,并不断向北、向东扩张,盛极一时。

穆瓦希德王朝的扩张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哲学家伊本·鲁世德(ابن رشد,Ibn Rushd,1126-1198,西方国家称之为'阿维罗伊”,Averroes)生活在穆瓦希德王朝时期。他支持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为一切现象都遵从神创造的自然规律,而不是因神的意愿而发生。他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称作“西欧世俗思想之父”。伊本·鲁世德同时也是一名医学家,曾写过一本名为《医药通论》的医学百科全书。

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里的伊本·鲁世德(戴头巾者)

决定穆瓦希德王朝命运的是1212年7月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会战(Battle of Las Navas de Tolosa)。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纳瓦拉国王桑乔七世、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二世和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二世组成的基督教联军向穆斯林发起进攻,穆瓦希德王朝惨败。这场会战被视为收复失地运动和中世纪西班牙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穆瓦希德王朝的失败大大加速了穆斯林势力在伊比利亚半岛和马格里布的衰退,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基督教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收复失地运动

13世纪前期,穆斯林势力急剧消退

此役后,穆瓦希德王朝元气大伤,安达卢斯进入第三次泰法时期(1232-1287)。1238年,穆瓦希德王朝寿终正寝。后来,来自北非的马林王朝尝试进攻安达卢斯以收复失地,但旋即被打败。

【格拉纳达埃米尔国】

从13世纪中叶起,安达卢斯剩下的唯一领土是格拉纳达埃米尔国(1238-1492),这是安达卢斯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也是最后一个穆斯林据点。它还有一个不常见的名字:纳斯里王朝(Nasrid dynasty)。该国虽然被卡斯蒂利亚的土地所包围,但由于紧密地融入地中海贸易网络中而变得富有,并享有一段相当长的文化和经济繁荣时期。

1469年,阿拉贡的费迪南( Ferdinand of Aragon)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Isabella of Castile)成婚。伊莎贝拉后来在1474年即位,斐迪南也在1479年登基,两人并称“天主教双王”,两国亦趋于统一,并诞生了日后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王国。

1400年的伊比利亚半岛,格拉纳达位于最南端

1482年,格拉纳达埃米尔国发生内乱,西班牙趁势出击。经过十年鏖战,1492年1月6日,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沦陷,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阿尔罕布拉宫是格拉纳达,乃至安达卢斯的象征
格拉纳达陷落后,宗教裁判所对犹太人和改宗后的本土西班牙人进行疯狂迫害。理查德·弗莱彻教授用了一串问句作为解释:

种族、社群和文化的混合对于教会和国家来说是紧张的来源。穆斯林臣民可靠吗?会效忠基督教的君主吗?犹太教或伊斯兰教的信徒的改宗是真的吗?他们是不是假的或秘密改宗者,可能改信原来的宗教?

——雷蒙德·卡尔主编:《西班牙史》,东方出版中心,2009,P.79-81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

西班牙利用宗教裁判所进行反攻倒算,手段残暴,确实为人不齿。

但是,在完成收复失地运动后,伊比利亚半岛真的走向倒退了吗?

不。

就在收复失地运动告终的同一年,1492年,哥伦布(Columbus,1451-1506)完成了他的首次航行。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早已揭开了序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达卢斯,一个长达750年的西班牙穆斯林国家
西班牙: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一场五百年的悲梦
2017西葡游04-科尔多瓦清真寺大教堂
哈里发国家建立:阿拉伯入侵之后
伊比利亚半岛,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最后的国家,是如何灭亡的?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