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天地 | 道教生命观—逆则成仙

道教生命观的理论基础根源于道论顺逆说,道教主要是以“顺则生人、逆则成仙”的理论来阐述生死问题的。而老子的“致虚守静”、“归根复命”、“反者道之动”等思想是道教内丹学“顺凡逆仙”思想的理论先导。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发的根源和本体,生命既能从道生出发来又有返回到道中去。所谓得道,也就是返本归根,从个体生命返回到生命的本源中去。还虚合道,出有入无,才是生命的永恒归宿。因此道教的修炼就是把返回先天本根、成仙得道作为目的。“顺则生人、逆则成仙”的理论更是内丹修炼的重要原理。既然生命是道的外化,因此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也是道教人体生成模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所谓顺去生人生物。今则形化精,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此所谓逆来成佛成仙”。五代时期谭峭《化书》中的关于自然观的根本看法是道教生命观的直接理论来源。谭峭认为,宇宙万物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其基本形式是“虚形互化”。“虚”或“太虚”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归宿,万物由虚化生,又化还为虚。这种虚形互化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以顺逆两种方式进行:“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的过程,是逆反生化的过程,是向生生不已的本原(虚)的回归,也是心性修养的自然过程。人的修炼就是逆反生化的过程,复归虚本,即“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谭峭的虚形互化的思想,成为道教内丹术“顺则生人,逆则成仙”原理的理论来源和基础。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花不间,犹环之无穷,生死就是这样交替的。北宋的陈抟作《无极图》,根据以上思路将内丹功法概括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阶段,将“虚”视为内丹修养的最高境界。

此后的道教内丹家就是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样的逆反修炼过程,最后返回到虚无之道。返回到虚无之道,内丹就修成了,就可以出脱生死了。而《性命圭旨》对这一过程作了补充,增加了第四个阶段“炼虚合道”,以最终与道合作为内丹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出脱生死的最高境界。比如《性命圭旨?死生说》中对生死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宇宙中的先天太乙真气,在父母交合时被招摄进母亲子宫,形成胎元,将性命寓于其中;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就是道家所说的“赤子”状态,混沌未开,纯静无知,属纯阴,用坤卦表示。此后先天祖气断开,后天气生,经历一至三岁、五岁、八岁、十岁、十三岁几个阶段,至十六岁精气最充足,分别用复卦、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乾卦表示,此时为纯阳之体,精气充实。此后“识神”主事,欲情一动,元气即泄,易于伤神,如果能及时修炼性命,最易成功;但如果不知利害关系,贪恋无已,则经历十六至二十四岁、三十二岁、四十岁、四十八岁、五十六岁,分别用姤卦、遁卦、否卦、观卦、剥卦直至六十四岁复回到坤卦,元气几乎消耗殆尽,死到临期。这是人的生命现象,是“顺则生人”的过程。内丹修炼的逆反就是指在人体元气初泄之时,就应该积极修练,及时弥补,回复到原初纯阳状态。即使临到元气殆尽之时,只要还有一气尚存,如能勤于修炼,保存元气,仍能回复到原初状态,并通过肉体的转化实现精神的最终超越,出脱生死。这是逆着人的生命现象,是“逆则成仙”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道受分化三元,天人同构齐生死。道教究竟如何看待生死?
啬宝精气
道教气功理论的精华
从道受分化三元 天人同构齐生死——浅谈道教生死观(2)
内丹功
01神奇的生命要穴神阙、气海、关元、命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