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么改善你说话怯场的焦虑心理

你有没有说话怯场的体会? 

很多口才不好的人,在开口之前,往往会有一种不敢说话的压抑感。 

这种心理,会影响到说话者与受众交流时的流畅性,自然性和参与性;严重的话,甚至还会让他们有种想立刻逃避现场的冲动。

说得好听,就是他们的性格比较害羞;说的不好听,这样的人多数都是具有社交恐惧症。 

而社交恐惧症的源头,往往就来自于我们人类天性的焦虑心理。 

 我们为什么会有社交焦虑 

我们人类,是由两种进化方式而形成的产物。 

生物进化,让我们拥有现在的直立行走的身体和强于其他物种的大脑;而文化进化,则让我们人类学会如何感知、思考并与他人进行互动。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演变过程当中,对陌生的事物感到焦虑,是我们保护自身和族群的一种警戒信号。 

早期的人类,社交圈十分狭窄,他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熟悉的狩猎环境或共同协作的族群团体。一旦外界有什么风吹草动,好比是遇到猛兽,或者被其他陌生的族群入侵占据领地,这种警惕心理,就会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尽管发展到现今时代,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安全的文明社会,但这种烙印在我们基因里面的特质,依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一些隐性情况,依然跟远古时候的人类生存方式非常相似。

例如:

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群体,会担心这个群体会不会接纳我们?

我们在所属的群体里,加入了新的成员,会不会威胁到我们拥有的资源?

我们遭遇陌生人,会本能地警觉,这个人会不会对我们资源和安全造成伤害?

这些担忧,跟早期人类的担忧,并无二致。

于是,当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天性中的焦虑心理就会出现。 

所以,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在陌生的群体里彰显自己的价值,被对方接纳,或者有过被排斥的经验,那你这种焦虑感就会更强;开启自我保护的心理模式,免受伤害。

当你觉得自己目前的能力无法足够应对当前挑战,或者陌生人的出现让你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你同样也会感到焦虑。 

但事实上,这些感受不一定是真的。

很多有能力或资源丰富的人,他们产生的焦虑感不一定比我们普通人少。究其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利用我们文化进化的能力,去调整我们生物进化的天性。 

换言之,想要缓解我们身上这种焦虑感,需要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着手改变。当你不被焦虑所困扰,你才有机会去冒更多的险,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 

 内在思想改造 

我曾经遇到过两个参加搭讪训练的男生。

我问他们同一个问题:如果你去搭讪,被女生拒绝了,你会有什么感觉? 

A说:“没觉得什么啊,搭讪女生被拒绝,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不行,就去搭讪下一个了。只要态度真诚,姿态友善,总有一个会愿意跟我认识的。” 

B说:“每次看到心仪的女生,我总是希望能够上前跟她们聊天。可是心里想着怎么开场,怎么用自然的方式去聊天,怎么才不会让对方抗拒,想着想着,对方还没有机会拒绝我,她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了。搭讪女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人觉得,自己之所以感到焦虑,是外界那件事给予自己的反应,如果那件事不存在,这种焦虑感也就消失了。但这是正确的吗? 

并不完全。 

正如AB他们两个,面对的是同一件事,可是却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事实上,有些人觉得跟陌生人聊天很难受,另一些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其原因并不在于事件,而是我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事件本身并不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变化,我们对它持有什么样的看法才会。

六祖慧能的禅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正正说明这个道理。如果你对这件事没有思绪,它又怎么会让你心神纷扰呢? 

同样,你对一件中立事件,是持有正面看法还是持有负面想法,它们留给你的感觉也是大不不同的。而很多时候,我们这些不好的想法,往往并不理性。 

行为主义学家埃利斯博士和贝克博士做过几十次的研究发现,如果人们能够改变非理性的看法,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态度,那么就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焦虑。 

而我们不理性的地方,体现在四个地方: 

1 / 逃避放弃 

逃避放弃,会让你不断从心里说服自己放弃接触陌生场合。很多人怯场的焦虑,往往就是属于这种负面思维。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给自己理性发问:为什么这件事会让你感到紧张?你把原因描述得越是具体,你就容易找到解决办法。 

例如你给喜欢的人打电话,你很紧张,迟迟不行动,那让你紧张的是什么原因?担心被对方拒绝?担心你的电话对对方造成滋扰?那为什么对方会拒绝你呢?理由是什么?是时间不对?说话不得体,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呢? 

这些问题,有时候并不是客观情况的反映,它们只是你自己的设想,说不定对方并不是这样想的。即便你说错话,对方可能也不会太在意。 

当然,如果这些问题真的让你感到紧张,不要逃避,积极去解决它们。

你过往的经验让你有过类似的感受,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改变它们,提高你的能力直到能够适应当前的挑战,而不是默默在心里祈祷别人突然对你大发慈悲,接受你的不好! 

2 / 小题大做 

有些事情,不一定是你自己能力不足的问题。 

也有可能是当事情没有按照你预定的发展轨道行进,你就会认为事情朝着糟糕的结果演变。而这种心理,就是小题大做。

对于事情做出不合常理的设想,认为一件事做不好,接下来就会引发出一连串更不好的结果,其实这种自己想象出来的结论,是属于逻辑学上的谬误,称之为“滑坡谬误”,好像沿着一个滑坡一直向下滑下去,根本停不下来。 

例如,你不好好读书,你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就没有钱;没有钱你就无法好好生活;无法好好生活,你就只能偷拐抢骗;当你偷拐抢骗,你就会被送进牢房;被送进牢房,你这辈子就完了。 

你说,这是不是小题大做? 

你在焦虑心理下,对可能情况发生的设想,也是这样。

然而,事实往往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拍。当你有了这种心理,问一问自己:你想象中的那些可怕后果,有多大的概率会发生?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案。

千万不要用笼统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情绪,诸如太可怕了,太糟糕了,太不堪了,太丢脸了这些,最好把它们放在一边。实验证明,减少使用情绪化的词汇,能够显著减少焦虑。 

所以下一次,不要一来就用这些负面词汇去描述自己的情绪,也不要把事情想象的很糟糕。

应该告诉自己:反正最差的结果也只不过是尴尬而已,但如果我能够及时道歉或者纠正,没什么好怕的。 

3 / 以偏概全

一次不好的经历,就认为有的事情都会有不好的结果。这种偏颇的想法,只会影响到你发挥自我。 

而给自己贴上不好的标签,就是常见的做法。例如你觉得自己一个内向的人,你就认为自己这么内向,应该怎样都说不好话了;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安静的人,你就认为还是不要开口了,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就行。 

有些人会认为,过去的行为会决定自己将来的行为;过去的失败,也决定了自己将来的失败,这些说法都是给自己贴标签的负面想法。 

没有人是一个完完全全内向的人,否则就是重度孤僻;也没有人是一个完完全全安静的人,否则就是严重忧郁。你在某些情况下,肯定表现出跟标签那个特质不同的样子。如果你接受这些标签,你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恶性循环里。

你觉得你很失败,因为你之前做的事没有成功,于是证明了你做事很失败;正因为你觉得自己做事很失败,所以你什么都不敢去尝试;因为你不敢什么都不去尝试,于是你就做什么都不成功,最后又循环到你做事很失败这个开头,周而复始。 

所以改变这种以偏概全的想法,就要跳出窠臼,反驳自己的标签。你要找出相反的例子,去证明自己并不是一直这样。克服焦虑感,不是要找出一些相应的例子去证明,而是要找出一些相反的例子去推翻。 

4 / 吹毛求疵

苛求自己一定表现得完美无瑕,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那这种思想就是吹毛求疵了。 

很多有社交焦虑的人,往往容不得自己有一点表现不好的地方,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一点,就觉得很难过,很尴尬,很丢脸。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完美的表现,就宁愿呆在舒适区里,迟迟不敢行动。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随机找了三组人去临时发表一场主题演讲。但每一组人,都被隔离起来,分别被告知演讲的要求。 

对于第一组人,他们被要求整个演讲过程一定完美无瑕,不能犯错;对于第二组人,他们被要求可以稍微犯错,但不应该超过一定次数;而对于第三组人,他们就被允许可以犯错,没有次数限制。 

而实验结果,表现得最自然,演讲效果最好的就是第三组人,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压力,可以随心所欲地讲述自己想说的。而第一组,由于被要求要完美无瑕,所以整个演讲过程都给人很死板、僵硬、毫无创造力的感觉。 

这个实验证明了,我们与人交往时,如果过分要求表现完美,焦虑感就会非常明显;但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不那么吹毛求疵,你反而更能表现得更加自然。 

所以,不要害怕犯错,只要你没有伤害他人,一些错误可能会让你更加可爱。 

 外在行动改变  

把上述四种不好的负面想法调整好,必须透过行动去运作。当你的行动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改变,这样才会让你真正减缓焦虑。 

美国学者温德尔·约翰逊创造出一个叫IFD的理论,这个理论说明,在追寻理想目标的过程,如果没有详细的规划,你就会不断遭受挫折,直到后来变得意志消沉,最终放弃。 

为了让你更好的克服社交焦虑,你也必须给自己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周详计划,以此来提高你的心理素质。 

而这个计划,我建议分为五个步骤实行。 

1 / 制定具体目标

2 / 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

3 / 私底下演练准备

4 / 褒奖自己

5 / 重复行动

克服焦虑感,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千万不要一蹴而就,奢望用几天时间就能够完成蜕变,最低限度,也要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去行动。 

例如,你想克服焦虑,可以设定目标到底是克服当众演讲的焦虑,还是与人接触的焦虑,还是跟心仪对象约会的焦虑。 

如果你想克服与人接触的焦虑,你希望自己在面对任何陌生人时,都能够流利交谈,自然应对,这是你的具体目标。那有了这个目标,接下来,你就要制定行动方案。 

你要从易到难入手锻炼,刚开始,你给自己制定每天跟一个陌生人聊天的要求。这些陌生人,可以是服务员,销售员,快递小哥,图书管理员等等。

而每次聊天,要求自己说出三句话就行。当你坚持了一个星期后,觉得这样没什么难度,就开始加大行动,每天跟三个陌生人聊天,每次聊天时间大概五分钟等等。 

这个过程,你一定会出现前文那种非理性思想,那么你就要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克服这些人类的天性反应,而私底下模拟这些做法,会让你真正行动起来时,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你先设想好,你怎么跟快递小哥开始聊天,到底是说完谢谢后,询问对方下雨天对送递有没有影响;还是向对方了解,以后要送快递,要怎么联系他(尽管你未必真的需要,但这个话题可以引发聊天)。 

这些情况,你在开始行动之前,最好在私底下演练几遍,先准备好几个问题,想一想怎么发问才得体才自然才不会惹人反感;设想一下对方是这样反应,如何应对,那样说话,又如何回答。有了这些准备,你真正行动的时候,你就会更容易落实。 

这种排练,既可以提高对技巧的熟悉程度,也可以提高你的心理素质,因为你行动之前的模拟情况,肯定会让你心惊胆战。

只要你能够从易到难一层层去克服这些心理障碍,行动起来,你就会慢慢习惯这种焦虑感,直到减缓为止。 

最后,当你在第一天完成跟一个陌生人聊了三句话这个要求后,你就要褒奖自己,喝杯奶茶,跟朋友逛逛街,看看电影等,都可以。每一次奖赏自己,千万不要夹杂自我批评的言语,如“这次聊天很拘束,做的不够好”或者“我还是太紧张了,说等于没说”。 

记住,没有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时常责备自己;也没有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常常表扬自己。一旦你达成目标,一定要打从心底的赞美自己。 

有了鼓励,有了信心,接下来就是重复行动,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大难度,增加应用场合去锻炼,积累不同情况下的经验,直到自己可以轻松表现。 

只要你能够坚持这样做,你的焦虑感,自然懂得怎么控制;它也不会对你造成影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交焦虑social apprehension
当你社恐、人群焦虑时的终极方法
我是如何让社交恐惧不影响我
为什么我理解接纳孩子,孩子仍然没有起色 || 渡过
你害怕自己做不好,可能是这个原因
我病了,我得了“电话恐惧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