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卢钧与炉钧的辨析之关于:炉钧(二)


卢钧与炉钧的辨析之关于'炉钧'

“炉钧”作为瓷器的一个品种,出现最早是清乾隆时期的《南窑笔记》和清人唐英的《陶成纪事碑》中。

《南窑笔记》是这样解释的: “炉钧一种,火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者次之?”故有人据此解释为: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烧制而称之为“炉钧”,但究竟何谓“炉型窑”?至今没人能够解释清楚。

《陶成纪事碑》中则将“炉钧釉”释为“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为流淌变化过之”:据此,还有人认为“炉钧’’与宜兴仿钧有传承关系。

我们知道,雍正瓷器素以精细典雅的艺术风格而著称,特别是颜色釉瓷的烧造品种繁多,制作精湛。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之一,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从传世的景德镇炉钧釉瓷器来看,工艺精湛,釉色美妙。据分析,炉钧釉以铜、钴、铁等元素为呈色剂,烧成后釉呈红、蓝、绿、紫、青等色,釉层肥厚,釉面自然垂淌,相互熔融,形成彩斑或条纹等窑变效果。但其釉层不透明,开小细片,器足涂釉,内底一般有款。同时期景德镇还烧有仿钧窑变釉,这种瓷器内壁釉面为柔润的洁白色,其外壁多以红色为主,有浅蓝色细纹,红蓝掩映,釉水有成旋涡状,有成花朵状,开片自然,偶有流釉现象。

从一定意义上讲,景德镇所烧的“炉钧”或“仿钧窑变釉”等器物,虽然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仍然属于仿钧的范畴。就其风格或品相上讲,与传统宋钧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宋钧以蓝色乳浊釉和铜红窑变釉形成的幻化莫测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开创了颜色复合釉的先河j可以说宋钧那种厚重典稚的风格和宝光内蕴的品质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烧制,以致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明清时期,广东的佛山所烧的“广钧”、江苏宜兴所烧的“宜钧”以及江西景德镇所烧的“炉钧”和“仿钧窑变釉”瓷器,构成了这一时期重要的仿烧钧瓷品种。

但我们今天所要搞清楚的不仅仅是景德镇“炉钧”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景德镇的“炉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个事实,也就是说要查清“炉钧”的身份。我们说任何事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因果关系, “炉钧”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今天谈景德镇“炉钧”必谈一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又必谈一地:所谓一人是指清乾隆时期的唐英而言;所谓一地则是指钧瓷发源地禹州的神重而言。

唐英(1682一一1756),字俊公,隶汉军正白旗,沈阳人。雍正六年,监江两景德镇窑务,协助年希尧烧造瓷器。雍正十二三年接替年希尧职务,任管理淮安扳闸关税务,兼领陶务。唐英在职将近三十年,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代帝王烧制瓷器。由于他潜心钻研,躬身力行,与窑工们同吃同住,为清代的陶瓷辉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对于五大名瓷来讲,康熙时期熊氏督窑期间就开始仿汝、官、哥窑烧制,史称“熊窑”。雍正七年时,唐英根据谕旨为仿烧钧瓷,专门派吴尧圃到禹州神重学习钧瓷配方及工艺。吴尧圃何许人也?吴尧圃为安徽人,长期客居景德镇,能仿古法自为窑器,产秘色瓷,与唐、熊、年三窑并称,谓之“吴窑”。足见吴尧圃的陶瓷造诣极深。临行前,唐英专门作诗赠与吴尧圃: “絮落花飞春已暮,几欲留春春不住;离筵黯黯趁春开,春风引客均(钧)州路;山山水水几许长,帆墙云树愁苍茫;谷城黄石岘首泪,酒材诗料携轻装;

丈夫出¨各有道,知己情深在怀抱;此行陶冶赖成功,钟鼎尊罍(lei)关国家;玫瑰翡翠倘流传,搜物探书寻故老;君不见,善游昔日太史公,名山大川收胸巾;陶镕一发天地秘,神功鬼斧惊才雄;文章制度各有别,以今仿古将毋同;不惜骊驹三叠唱,内顾无忧行色壮。荆襄一水游有方,不比天涯成孟浪。荷香蒲绿掉归舟,倚闾白发yong望”。这首诗最应关注的两句,一句是“此行陶冶赖成功,钟鼎尊罍关国家”,这里讲的“此行陶冶赖成功”,说明唐英对吴尧圃的钧州之行充满期待; “钟鼎尊罍关国家’’说的是瓷器造型,意思是这些造型都是关乎国家政权的礼器;再一句是: “玫瑰翡翠倘流传”,这里讲的是钧瓷自然流动所形成的的窑变釉色,即红似玫瑰,绿如翡翠。单就这种釉色而论,就是典型的“卢钧釉”而不是“宋钧釉”。因为宋钧釉的特点是“里兰外红”。明白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了唐英希望吴尧圃到钧州是干什么了,就是要学习卢家烧制钧瓷的配方及工艺。

如是,这就为我们判断江西景德镇“炉钧”的由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卢家最起码在雍正时期,已经能够烧造“玫瑰翡翠”般的釉色,而这个釉色也正是吸引唐英和吴尧同之处。钧瓷之源在钧州,景德镇要仿烧钧窑,一定要到钧州的神垕来学习。而神重的卢家技术又最高,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就难免会有“卢家钧窑”这个概念。当然,对于“炉钧”一说,有人认为是源自当年卢家所用的风箱式小窑炉,这种小窑只能装一件匣钵,匣钵里装一件或两件瓷器,周边堆满蓝炭,待蓝炭烧尽为成。此种烧制方式虽成功率极低,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但偶尔出一件珍品,其价格也相当高。

时至今日,这种窑炉在神重作为传统烧制技艺仍有保留,如当代钧瓷艺人李和振的窑就是这种窑。其实这种风箱式小型窑炉是卢家的试釉窑,因怕大窑烧坏而先用小窑试烧。所以,吴尧圃在神垕时,肯定接触到了当年卢家所用的这种试验型蜂窝式小窑炉。所以吴尧同在学习中脑子里必然会有“卢家钧窑小窑炉”的这样一个模糊而又清晰的概念,即“卢钧”或“炉钧”这样两个概念。当吴尧圃把在神垕所学的技术带到景德镇后,很明显,作为清官窑来讲,他不可能把烧成的钧瓷叫作“卢钧”,因“卢”为姓氏,作为皇家御窑来讲,不可能以“卢”姓来命名御仿钧窑,但他们又离不开从“卢家”所学的工艺与配方,于是景德镇所烧的钧瓷便有了“炉钧”之名,这应该就是“炉钧”之概念的南来。不客气地讲,皇家御窑能用“卢”之谐音“炉”作为瓷器定名,已经是对“卢家”最大的认可或者说是恩赐了。

由此而论,清乾隆时期《南窑笔记》所解释的“炉钧”应该是站不住脚的。何为“火炉中所烧”,请问什么瓷器不是火炉中所烧呢?那为什么景德镇的“青花”和“粉彩”不叫“炉青花”或“炉粉彩”呢?可见, “炉钧”之名与“卢家”是有很深渊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炉钧釉
不远山房“说”清代雍正朝窑变釉瓷器
清代炉钧釉
国宝档案│清光绪款窑变釉贯耳瓶
瓷器色釉之窑变花釉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31)乾隆杂色釉与仿五大名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