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草药材——桂枝


桂枝

出处  《新修本草》


异名  柳桂《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


基原   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嫩枝


图片




性味归经   辛甘,温。 入膀胱、心、肺经。

1、《本经》:“味辛,温。”

2、《药性论》:“味甘、辛。”

3、《医学启源》:'气热,味辛甘。'

                           :“《主治秘要》云:气味俱薄,体轻而上行,浮而升,养也。”

4、《本经逢原》:'辛,甘,微温,无毒。'

5、《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

6、《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7、《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

8、《本草求真》:'入肌表,兼入心、肝。'


功用主治   散寒解表,温经,通阳。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1、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

2、《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

                             :“其用有四:治伤风头痛,一也;开腠理,二也;解表,三也;去皮风湿,四也。”

3、《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4、《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5、《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6、《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证。'

7、《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8、《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
9、《药性论》:“能去冷风疼痛。”

10、《宝庆本草折衷》:“治伤寒表虚,取其轻而能发散,亦宜入治上焦药。”

11、《汤液本草》:“轻薄者,宜入治眼目发散药。”

12、《医林纂要》:“补肝泻肺,行阳气于四表,燮调荣卫,化汗液,去邪闭,外彻腠理,祛四肢及胁下风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宜忌    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

1、《本草从新》:'阴虚之人,一切血证,不可误投。'

2、《得配本草》:'阴虚血乏,素有血证,外无寒邪,阳气内盛,四者禁用。'

3、《药义明辨》:“助热伤阴,最易堕胎、动血,须防慎之。

4、《药笼小品》:“阳盛之人或挟暑热,下咽生灾。”

5、《药性集要便读》:“舌降、神昏、发斑、鼻衄、血热症皆忌用。”


选方


1、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巳须臾,吸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伤寒论》桂枝汤)


2、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3、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两(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4、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

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生姜枳实汤)


5、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半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6、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


7、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龙骨牡蛎汤)


8、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小建中汤)


9、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


10、治心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楼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煎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


11、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12、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二两、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各家论述

1、《用药心法》:'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


2、王好古:'或问《本草》言桂能止烦出汗,而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凡数处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服桂枝,汗家不得重发汗,若用桂枝是重发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汤,此又用桂枝闭汗也。一药二用,与《本草》之义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热,能宣导百药,通血脉,止烦出汗,是调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汗出。又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皆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其营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闭汗之意,遇伤寒无汗者亦用桂枝,误之甚矣。桂枝汤下‘发’汗字,当认作‘出’字,汗自然发出,非若麻黄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其治虚汗,亦当逆察其意可也。'(引自《纲目》)


3、《本草衍义补遗》:'仲景治表用桂枝,非表有虚以桂补之;卫有风邪,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4、《纲目》:'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进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


5、《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6、《本草述》:'桂枝与薄桂,虽皆属细枝条,但薄桂尤其皮之薄者,故和营卫之力似不及枝也。又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以奔豚属肾气,肾气出之膀胱,桂枝入足太阳故也。''世医不悟桂枝实表之精义,似以此味能补卫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参、芪耶?盖四时之风,因于四时之气,冬月寒风伤卫,卫为寒风所并,则不为营气之并而与之和,故汗出也。唯桂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风,又通血脉,故合于白芍,由卫之固以达营,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


7、《本经逢原》:'麻黄外发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达营卫,故能解肌。世俗以伤寒无汗不得用桂枝者,非也。桂枝辛甘发散为阳,寒伤营血,亦不可少之药。麻黄汤、葛根汤未尝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汤,以中有芍药酸寒,收敛表腠为禁耳。'


8、《长沙药解》:'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大抵杂证百出,非缘肺胃之逆,则因肝脾之陷,桂枝既宜于逆,又宜于陷,左之右之,无不宜之。'


9、《本经疏证》:'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味厚则泄,气厚则发热。辛以散结,甘可补虚。故能调和腠理,下气散逆,止痛除烦,此其用也。”“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


10、张寿颐:'桂枝轻用三、五分至七、八分,重用一钱至钱半,若营血素虚,而卫阳亦微,外有凛寒,则用一、二分与白芍合炒,其舌滑无苔者,且必桂、芍同炒,而拣去桂枝不用,仅取其气,不食其味,此虽吴下近时新法,而不可谓其无深意者也。桂枝即肉桂之枝,柔嫩细条,芬芳馥郁,轻扬升散,味辛气温。祛营卫之风寒,主太阳中风而头痛。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疼。宜通经络,上达肩臂。温辛胜水,则抑降肾气,下定奔豚,开肾家之痹着,若是阳微溲短,斯为通溺良材。惟在燥咳气升,妄用即教血溢,抑或阴亏液耗,误投必致病加。其效在皮,而仲景书反去其皮,可悟传抄之谬,无皮为木,而晚近来或用其木,毋乃嗜好之偏。'


11、曹家达:'寒湿凝迈于肌肉,阳气不达于外,仲师因立桂枝汤方,以扶脾阳而达营分之郁。盖孙络满布腠理,寒郁于肌,孙络为之不通,非得阳气以通之,营分中余液必不能蒸化而成汗,桂枝之开发脾阳其本能也。但失此不治,湿邪内窜关节,则病历节;或窜入孙络而为痛,按之不知其处,俗名寒湿流筋。其郁塞牵涉肝脏,二证皆宜桂枝。'


12、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朮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13、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卫、发表散寒。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14、《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15、《本草再新》: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证。


16、《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条,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乃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


桂枝的故事


1、

桂枝广西甲天下,六陈玉桂西江佳。

升清阳营脱陷和,降浊阴气冲逆闸。

筋舒脉畅急挛止,瘀壅阻解关节滑。

辨证配伍止发汗,善用其性忌春夏。

时来运去砒霜桂,金慎之嘲桂亭察。

老臣香袋太宋问,护正鼓舞邪自下。

【传说故事】

晋代郭璞诗云:

桂生南裔,拔草岑岭。

广莫熙葩,凌霜津颖。

气王百药,森然云挺。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桂枝者达76方之多,外感内伤均用。金代张元素还有“桂为春夏之尊药”之说。

张锡纯有一段教训:他曾医治一老妪,年六旬,春初感冒风寒,投以发表之剂,中有桂枝数钱,服后即愈。其家人为其方灵,贴在墙上。至盂夏,复受感冒,自用其方取药服之,遂致吐血,经治疗方愈。事后张氏说:“治病自用桂枝治夏季瘟病,可不戒哉?误用桂枝则吐血,诚是确当之论。”

乾隆年间,浙江永嘉县城有一个富户倪富昌,因小妾病,请名医金慎之医治。金慎之搭脉断定是伤寒,用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虽用五分桂枝,倪按方服药,服下病加而亡。倪状告金。金疑,方子没错,病亦对,何故人亡。便让官传“三益堂”老板查对,说方药无误。后官会聚名医研究,都言方与病无错。后查药渣方知,原来“三益堂”新来的学徒将三分误认为是三钱,配药过重所致,县官断“三益堂”承担倪的丧事全部费用,并在墓旁建一亭叫“桂枝亭”,金自写联解嘲日:“时来砒霜救人,运去桂枝丧命。”

太宋勤政,见一老臣胸挂一香袋而不解,问曰:“何故?”老臣拜曰:“贱臣年近花甲,体弱不支,以此助之。”原来此老臣体弱困顿,请御医药师配以香囊,内有肉桂、沉香、檀香药材,芳香提神。香者,气之正,气正盛则除邪辟秽也,可养生防病。


2、   憨娃子娶了个贤惠媳妇。憨娃子的媳妇叫桂枝。桂枝孝敬公婆,勤劳能干,人也长得俊美。可惜憨娃子没福气,娶了亲没几个月,就得急病死了。桂枝早上顶着星星去山上耕种几亩荒地,晚上背着月亮回家来照顾年迈的公婆。邻居们都说,憨娃子的爹娘丢了个儿子,捡了个姑娘。不过,姑娘大了还有出嫁的那一天,桂枝在憨娃子家只能守寡。桂枝在憨娃子家受苦受累倒也没有什么,最让她感到不安的是,憨娃子家前几辈都是独苗单传,到了憨娃子这一辈断了香火。桂枝的公婆都是通情达理的人,看到桂枝起早贪黑,终日操劳,心里很是过意不去。老两口心里也很矛盾,留下桂枝吧,不忍心让她年纪轻轻的就独守空房;让桂枝走吧,两个黄土快掩了脖儿梗的人又没人照应。桂枝知道二老的心思,一再表示自己要留下来为公婆养老送终。桂枝人缘好,平时家里遇到什么困难,街坊邻居都热情地过来帮忙,所以日子还算过得去。憨娃子过世一周年的那一天,桂枝把公婆安排好,早早地来到了亡夫的坟前。她摆好供品,烧了一叠黄纸,想到一年来的艰辛和对憨娃子的思念之苦,跪在坟前,忍不住悲声大放。桂枝哭累了,站起身,准备清除一下憨娃子坟上的杂草就回家。忽然,她发现憨娃子坟上的杂草间有一棵甜瓜秧,瓜秧上结有一个小瓜,小瓜黄黄的,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桂枝刚好哭得口干舌燥,就摘下来吃掉了。此后不久,桂枝逐渐感觉到身体不适,经常反胃,嘴里流酸水,什么东西都不想吃,吃一点就想吐。桂枝身上的异常变化,引起了婆婆的注意,有一天吃过晚饭,她把桂枝叫到身边,很谨慎地问:“你最近身体是不是不舒服?”桂枝点点头:“是有点不舒服,直想吐。”“身上还来那个吗?”婆婆小心地又问。桂枝明白婆婆问的是什么,摇了摇头。婆婆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掉到了冰窖里,浑身发冷。她故作镇静,不动声色地说:“明天我带你到东庄去看中医。”第二天一大早,婆婆艰难地扭动着两只小脚,领着桂枝来到东庄老中医的诊所。老中医蓝褂着身,须发皓然,他给桂枝号了一会脉,睁开微闭的双眼,笑着对桂枝的婆婆“你说啥? ”桂枝惊恐地瞪大了眼睛。婆婆痛苦的抖动着嘴唇,一句话也不说,给老中医付了钱,拉着桂枝就往家走。回到家里,桂枝“扑通”一声跪在婆婆面前,流着眼泪指天发誓:“娘啊,请您相信我,我绝没有做见不得人的丑事,如果我说一个字的假话,天打五雷轰。”婆婆满面泪水,悲伤欲绝,她哽咽着说:“我知道你这些日子受了不少苦,婆婆不怪你,你回娘家去吧,我和你公公都一大把年纪了,丢不起这个人。”桂枝对婆婆说,肯定是老中医搞错了。她还哀求婆婆,让自己在这个家里再生活一段时间,看看情况,等有了结果再说。但是,婆婆不再相信她,不管桂枝说什么,始终不点头。桂枝知道婆婆的脾气,她分别给婆婆和公公各磕了三个响头,交待可靠的邻居好好照顾两位老人,就一步三回头地回了娘家。桂枝回娘家后,一直掂念着公婆,经常托人带些吃的穿的给两位老人。十来个月后的一天,桂枝抱着长得和憨娃子几乎一模一样的儿子回到婆婆家。桂枝向公婆和乡亲们解释,自己确实没有做过伤风败俗的事。她回到娘家以后,试想了种种可能,觉得最大的可能是自己吃了憨娃子坟上的小瓜以后才怀孕的。大伙都不相信。桂枝的婆婆开始也不相信,后来她非要亲自到憨娃子的坟上看看不可。桂枝的婆婆看到,憨娃子坟上那棵干枯的甜瓜秧还在,甜瓜秧生长的位置,正对着躺在棺材里的憨娃子的裆部。


3、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富贵人家,他的小妾得了伤寒,便请当时名医金慎之治疗,金慎之一搭脉,又问起病情,知道这是外感风寒,体表亏虚。所以病人恶风,汗出,脉浮缓。

       于是便选用《伤寒论》的群方之首桂枝汤,由于这小妾素来体弱,身体不耐药力,所以金慎之只给他用到五分的桂枝。

这富翁拿到了方子,便到当地的药方配药。

富翁提回去后,给小妾煎服了,想不到第二天,这小妾就一命呜呼。

于是向当地衙门告状,名医金慎之只能被迫对薄公堂。

        他心中就想,自己名字叫金慎之金慎之,就是提示自己一辈子行医要小心谨慎,我用药都是再三核对,反复思量,怎么会错呢?

       于是就叫富翁把药渣拿回来,一盘查,发现桂枝数量远不止五分,最后查处是药房里新来的学徒配错了药,学徒看到五分的桂枝,却以为是五钱,大手大脚把药抓好,导致误伤人命。

        最后只有药房完全承担富翁小妾全部的丧失费用,而且还在坟墓旁边建起一座亭来,这个亭就叫“桂枝亭”,因为这件事就是因桂枝而起。

金慎之写了一幅对联解嘲日:“时来砒霜救人,运去桂枝丧命。”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到本草学经方====甘草干姜汤(第十二方)
从“损其心者,调其荣卫”看桂枝汤对于心病的治疗
桂枝的中医验方和用法
五运六气解方剂——桂枝汤
医学摘粹
浅谈张仲景运用芍药的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