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的书店
以前看莫言和杨振宁先生对话。别人说莫言很低调,莫言回答了一句非常睿智的话:如果我获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你看我还低调不低调。这是智者的回答。

确实,诺贝尔文学奖,相比于物理学、化学和医学生理学奖,是含金量比较低的奖。这个“低”,不是说作品的质量低、或者作品的意义差,而是因为人人都可以对其品头论足,所以,它缺少某种“神圣性”。比如莫言得奖,我就替自己喜欢的几位中国作家叫屈,我觉得那几位的作品就力量和水平而论,不输给莫言。

可是,每年的物理学奖颁布。我虽然也喜欢这个学科,但只有看获奖者介绍、看专家评论的份儿,打死我也不敢胡言乱语。我知道自己的斤两和成色。

说一件旧事。

当年我考进清华大学,报到后的第一周,就找到学校的书店。那时的清华,办学建筑还比较拮据,书店屈居在一间平房里。面积也就60平方米上下,还不如学校南门外的小餐馆大。但是,我一进书店,就被书店的场景给镇住了。

书店的四面墙,除了几扇窗子和一个小小的收款柜台,四面都立满了书架。清华有多少个系,大约就有多少个书架。书架从地面一直顶到天花板。要取上面的书,非要踩着高高的木板凳才办得到。书店的中间,摆着几张宽大的桌子,桌子上也摆满了书,一摞挨着一摞,密密麻麻。

我顺着书架看过去,发现能看懂的书寥寥无几,或者干脆说就没有。连高等数学、物理和化学这方面的书,都不是教材这个档次的。这是一家典型的专著书店,是和“清华大学”四个字相配的书店。

那时的清华,是一所纯粹的工科大学,没有理科,也没有文科,所以,书店里面的书,没有必要的专业背景,连翻看一下的资格都没有。那应该是当时中国门槛最高、知识含量最高的书店。

从初一开始,我就有权独立买书的。每个周日,我都会去新华书店挑书,几乎没有空手回家的经历。那时的中国,还不流行开架售书。看书需要售货员帮你拿。你在简单翻看之后,再决定是否买下来。

而请售货员帮你拿书,要等她有空,要看她脸色。你翻看一本书的时间,也完全由售货员决定,要看她的心情好坏。如果你不停地请她拿书,不停地翻看,却不着急购买,或者根本没有买书的意思,售货员就会不耐烦,会给你脸色。把她惹毛了,她以保护图书的名义,会不再给你拿书。搞不好,就会吵架。

清华的书店完全不同,全部开架。拿书、翻书、买书,一切自便。然而,我在这个最方便的书店里,却只停留了大约十分钟,这是我逛书店时间最短的一次。记得我当时的口袋里,装了20块钱。从宿舍出来的时候,我还担心钱不够,可最后却一本书也没买,灰溜溜地走出来。

现在,我还非常清晰地记得自己走出书店大门的心情。那是一种至今都无法准确表述的心情。这间斗室给我上了进入清华的重要一课。这一课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知识,什么叫无知。

以前,我和知识之间,隔着售货员。不过,售货员的态度,是可以用金钱改变的。只要你肯买书,售货员会殷勤地帮你拿书。就算售货员人性中的懒惰在作怪,这也可以靠金钱或攀关系来解决。但在清华的书店里,面对那些触手可及、充满数学符号的一本本专著,你唯一能够接近它们的办法,是提升自己。

那个鸿沟,比售货员深多了。这就应了那句至理名言: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我收到了几条私信。我在得到APP的课程,从昨天夜里开始更新。第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长期主义”。在我看来,长期主义,不是信念,不是傻坚持,而是审时度势,取舍进退。在今天这个大变动的情形下,经常有人用“长期主义”这个貌似励志的流行语,来忽悠自己,忽悠他人,我实在有点看不下去。

我以为,一个人看不到大趋势上的变化,不懂得通过独立思考、去研判底层逻辑,一定会吃大亏。于是,今天早上就有人问我:该如何提高研判趋势的能力,如何修炼自己的逻辑思考力。我瞬间想到了清华书店的例子。

我觉得,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没有人可以告诉你该怎么走。没有先知,没有捷径,只能靠自己去慢慢积累,慢慢历练,慢慢摸索。真正重要的东西,没有人能直接给你答案,顶多给你几句看似不着边际的建议。

韦尔奇当年执掌通用的帅印,他找德鲁克讨教。德鲁克也只是问了他几个问题:第一,如果你当初没在GE工作,你现在还会加入GE吗?第二,如果你不愿意加入,你现在觉得应该对GE做出哪些改造?这都是最基本的问题,并且貌似与韦尔奇的来意无关。

但正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韦尔奇才在餐巾纸上画出了决定GE命运的三个圆,接着制定出“数一数二”的经营策略。

我在清华的体验与此类似。好的老师,他们给我最重要的东西,是原则性的提点,以及我在自学各种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给予的鼓励和陪伴。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没有离开校园,一直和这些最聪明的头脑在一起。

还是说回到书店。大学二年级之后,我偶尔还是会去清华的书店走走。虽然还是没什么书可买,但我发现已经没有了最初那种敬畏到恐惧的心理。即便是水利、机械、建筑,甚至是计算机领域的书,我也敢于拿起来翻翻。书还是那些书,但我已经不是入学时候的我了。敬畏依旧,但没有紧张感。

人一旦不紧张,好多事情就比较容易看清楚来龙去脉。这要归功于认认真真念了几年书。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书柜·书房
从采薇阁到哲人巷
我为什么不赞成在书店长时间看书?
被书包围的日子——购书狂日记
阅读一本书远远超越了拥有一本书的意义
【散文】逛书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