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勋:读红楼梦就是读我们自己的人生
《蒋勋细说红楼梦》限时5折,详见文末



01 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跟我有一个很奇特的知己关系,我不只是在读这本小说,也在读我自己。
 
我从十二三岁时开始读《红楼梦》,读得入迷,功课一塌糊涂。所以家里有一段时间禁止我读《红楼梦》。我就晚上躲在棉被里,用手电筒照着看。
 

我到中学的时候,自己生理上发生变化,我会觉得《红楼梦》里面的人物跟我这么像!他们多愁善感,他们对生命里的某一种向往跟失落,都跟我那个年龄这么像。
 
可那种孤独没办法跟父母、跟老师说,没有人可以懂,常常会觉得宁可去翻开《红楼梦》来跟他们去讲,好像他们变成我最好的知己跟朋友。
 
在我人生不同的阶段读它,会有不同的感悟。

在我30岁以前,很多人物我完全没有关注到,30岁、20岁以前可能只看到黛玉、宝钗、宝玉、柳湘莲这些青春王国的人,可是年纪大了之后,慢慢我会看到书里写的很不堪的、卑微的人。
 

《红楼梦》对我来说是一个救赎,让我能够活在现世当中。

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同时也在阅读自己的时候,就变成一个永远做不完的功课,会一直跟它有一种对话关系。
 

02 怎样阅读红楼梦

许多年来,《红楼梦》在我的床头。临睡以前我总是随便翻到一页,随意看下去,看到累了,也就丢下不看。
 
事实上,红楼梦并没有一定的开始,也没有一定的结束,如同我们自己的生活,即使琐琐碎碎点点滴滴,仔细看去也都应该耐人寻味。
 
红楼梦最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细节并不是情节,一次每天能阅读一点,就阅读一点,反而可能是读红楼梦最好的方法。
 
我其实只是提供一个我自己在读这本书的方式,就是短篇的,一个一个单一人物抽出来阅读的方法,那也许可以提供很多的读者,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因此也会觉得尤其对现在年轻的朋友来讲,红楼梦不会那么难。

它不是一个大到掌握不住的一个砖头长篇小说,而是里面的单一的片段,单一的人物提出来都有他这么高的现代性,不只是贾宝玉,不只是林黛玉,薛宝钗。
 
其实在讲这么多,看起来渺小卑微的生命,而他们都存在,而作者在自己一生回忆的书写当中,仿佛在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如何活出他们很艰难的这个自己。

然后到某一个年龄,你发现掩盖在红楼梦表面的浪漫贵族唯美的背后,其实是对生命所有的微尘众生这么大的一种包容。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很有趣,就是他们很少把红楼梦全部读完的,可是你问他第一名经典,他永远就是红楼梦。

因为我相信红楼梦真的是太丰富了,这本书的丰富其实是我们自己人生的丰富。

我们会读红楼梦,后来热泪盈眶,是觉得我我觉得读红楼梦的文本,最后碰到说我自己到底少了什么,我是不是在长大的过程越来越没有这个东西了,我曾经梦想过身为之死的东西。

因此我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希望《红楼梦》能在年轻人的世界里重新活过来。


03 在红楼梦里读懂自己

《红楼梦》在五十六回真的出现了两个宝玉,一个甄宝玉,一个贾宝玉。我觉得作者在这里写了一个非常动人的东西,人常常会觉得有两个不同的自我。

其实,《红楼梦》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世俗世界的管理学,而是生命的何去何从,这其中包含着一些非常神秘的感觉。

甄宝玉跟贾宝玉其实讲的是人生命中的两个自我,而在五十六回里,他们两个人好像要见面了。现代心理学谈到的那个自我,其实是一个分裂状态。古希腊哲学里提到人目前的样子是不健全的,因为原来人是两个合在一起,后来因受神的处罚而分成两半。

所以每一个人都在冥冥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可是常常会找错,有的是原来以为对,后来知道错了,或者原来觉得错了,后来又对了。当另外一个生命跟你的身体完全可以合二为一的时候,人就会有一种狂喜。

这一段写得非常神秘,我觉得作者是有意让我们感觉到,作者最关心的还是生命本质的问题。

我相信喜欢《红楼梦》的人,都应该知道它的宗旨,为什么宝玉一直在寻找另外一个自我。黛玉是他最久的一个自我,因为他看到黛玉就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因为是前世的缘分……这个自我是一个很复杂的状态。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他竟然用超现实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绝对的自我出来。


有一个自我是在社会里面跟每一个人相处的,在职场上做人很周到;而另一个自我是别人很少了解的,那是绝对孤独的自我,他会在某些时刻忽然跑出来跟你对话。

我觉得这一段很迷人,没人发现我们有一个真正的爱人其实是自己,我们所有的忧伤、孤独、喜悦都是在跟这个自我之间发生的。少年寻找的另外一个人,其实就是自我的翻版,我们在人世间找朋友、找爱人,都是用这个自我在找,心理学上一直在解释这个东西。

我们看到刹那之间这两个宝玉见面,只是一生中偶然的狂喜,很快就要分离,因为爸爸来了。

“一个宝玉就走,一个宝玉便忙叫:‘宝玉快回来,快回来!’”这时,才回到现实,“袭人在旁,听他梦中自唤,忙推醒他,笑问道:‘宝玉在那里?’此时宝玉虽醒,神思恍惚,因向门外指道:‘才出去了。’”真是精彩!宝玉说自己出去了,其实是在讲魂魄的那种感觉。

读第五十六回千万不要忽略这一段,如果只注意了探春的改革,很可能会忽略宝玉对另一个自我的探寻。

没有这个部分,《红楼梦》就不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精彩在于作者的孤独,他认为自己那个真正的自我,似乎流落在了什么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两难蝶恋花(红痴之九)
红楼梦中人:贾宝玉戴的玉的来历你知道么?
《红楼梦》第十四回导读
贾宝玉的俗缘--我读《红楼梦》
红楼梦中宝玉头冠上的珍珠掉了之后,湘云和黛玉是什么表现?
《红楼梦》中北静王、琪官、贾宝玉,忠顺亲王背后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