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芪赤风汤”最能调气活血以治诸疾

调气活血可用黄芪赤风汤 

  张某,女,51岁,2011年8月28日就诊。患者前因食道反流性胃炎在笔者老师、名医薛伯寿处就诊,经调治后烧心、呃逆不舒、胃脘痞满不舒等症基本缓解。7天前突感头目眩晕,潮热,两胁胀痛,夜间增多,左耳疼痛,睡眠较差,到某医院检查未见异常,舌偏红,苔根稍腻,脉弦细。治以和解少阳,调气活血,兼以辛开苦降。方以黄芪赤风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合用加潜阳安神之味调理。处方:生黄芪20克,赤芍10克,防风8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浙贝母10克,黄连6克,吴茱萸1克,珍珠母30克(先煎),茯苓12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9克,生姜4片,大枣5枚。14剂,水煎服。

        按:黄芪赤风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药物组成:生黄芪二两,赤芍一钱,防风一钱,功能益气助阳,活血行滞,祛风通络。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下卷论黄芪赤风汤云:“治瘫腿,多用一分,服后以腿动为准,不可再多……无病服之,不生疾病。总出数篇,不能言尽其妙。此方治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薛伯寿认为,此方药味虽少,但配伍奇特,耐人寻味,具有调气活血之功效。本案证情错杂,寒热互见,气血失和,故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黄芪赤风汤疏通气血,补而不滞;吴茱萸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三方共用,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气通血和,升降调畅,故取佳效。    

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验案赏析

       近年来,笔者应用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举两例验案及体会记录于下,以供参考。

       案1:患者,女,42岁,干部。3年前因眼睑浮肿被诊断为肾炎,曾经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就诊时,症见眼睑及下肢轻度浮肿,头晕头胀,纳差,神疲乏力,腰困膝软,小便泡沫较多,舌胖色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测血压150/95mmHg。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证属脾肾气虚。治宜益气健脾,益肾活血,祛风利水,方用加味黄芪赤风汤:生黄芪20g、赤芍10g、防风10g、金樱子20g、芡实20g、穿山龙20g、地龙10g、白花蛇舌草10g、冬瓜皮15g、茯苓12g、仙鹤草20g、三七粉3g(冲服)、杜仲12g、川怀牛膝各10g、天麻10g。服7剂后症状减轻,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服24剂后,症状俱消,尿常规连续检查正常,后巩固治疗两周。随访半年未复发。

       案2:患者,男,22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1年余。近日因劳累病情加重。诊见:血压150/100mmHg,神疲乏力,纳差,头晕,心烦易怒,下肢浮肿,小便泡沫多,舌暗,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细。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4g,肾功能正常,肾穿刺病理诊断为局灶增生性IgA肾病,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湿阻血瘀。给予加味黄芪赤风汤:生黄芪20g、赤白芍各10g、防风10g、金樱子20g、芡实20g、穿山龙20g、地龙10g、白花蛇舌草10g、冬瓜皮20g、茯苓12g、仙鹤草30g、三七粉3g(冲服)、川怀牛膝各10g、生牡蛎20g(先煎)、天麻10g。服药两周后,水肿减轻,尿蛋白(++),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1.37g。以原方随症加减治疗两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红细胞(-),血压正常。随访半年未反复。

       体会: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为正气亏虚为主,兼有湿邪和瘀血。其病变过程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多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特点,尤其病久多虚多瘀。黄芪赤风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组成,用于治疗气血痹阻所致瘫腿诸疾,“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笔者认为,黄芪赤风汤与慢性肾炎“虚”和“瘀”的病理特点也完全合拍,故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观点,用病证相结合立法,自拟加味黄芪赤风汤,即黄芪赤风汤加芡实、山药、穿山龙、地龙、白花蛇舌草而成。方中重用生黄芪益气补虚,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代谢,且有一定利尿作用;芡实、山药健脾升清,补肾涩精,减少蛋白尿;赤芍、地龙活血化瘀,增加肾血流量,抑制和排除免疫复合物,改善病人的高凝状态;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从而达到抗炎作用;穿山龙、防风剔除肾络风邪,使邪去正安,穿山龙能减轻肾脏系膜细胞增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诸药相伍,既能健脾补肾,又可祛风利水,活血解毒,虚实兼顾,攻补并施。临床应用本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加入相应中药,如水肿明显者,加冬瓜皮、车前子、茯苓以利水消肿;伴有血尿者,加小蓟、仙鹤草、三七粉(冲服)以清热活血止血;腰膝酸困者加杜仲、川怀牛膝以补肝肾,壮腰膝;头胀头昏、血压高者加生牡蛎、天麻、杭菊花以平肝潜阳、清利头目。              

黄芪赤风汤妙治老年脑病

         摘要:黄芪赤风汤源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三味药组成,药味虽少,然其效精专。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颜乾麟教授根据老年脑病气虚血瘀之病机,运用此方随证加减,获效颇佳。

        黄芪赤风汤源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三味药组成,药味虽少,然其效精专同济学中医研究所颜乾麟教授根据老年脑病气虚血瘀之病机,运用此方随证加减,获效颇佳。

     老年脑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多发疾病,包括现代老年医学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椎动脉供血不足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属“头痛”、“眩晕”、“耳鸣”等范畴。《内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诸多脑病的出现,多由于老年人阳气、精血虚衰,脏腑等功能减退,加上年长而积劳久病、内外之邪日久耗伤气血和瘀阻血脉、经络不畅,或肝肾脑髓亏损,致使气血运行迟缓,津液失于正常敷布,从而气机升降失调,清窍失养而致病。从临床特点分析,属本虚标实无可非议。所谓本虚是以气血亏虚为主,标实是以脉络血瘀为主。

   颜乾麟教授根据《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成瘀”的特点,大胆运用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本病,并重用黄芪,确收满意疗效。方中药物相配,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提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化瘀与补气治疗原则。颜教授认为,黄芪赤风汤药味虽少,然用药严谨,组方紧扣气虚瘀阻。方中妙在黄芪补益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赤芍活血行滞;防风祛巅顶之风以逐外邪。三药共用,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不停,气血通和。因此,对于气血不足、气血痹阻之证,黄芪赤风汤不失为一首良方。鉴于“虚”及“瘀”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在实践中颜乾麟教授根据《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之说而另外重用茯苓和泽泻汤,不仅血瘀能化,且痰浊得清,脉道畅通。

   颜乾麟教授指出,临床须灵活加减方为妙治。属气血不足加党参30g,升麻6g,柴胡6g,当归15g,白芍30g,川芎15g以益气补虚、升举清阳;痰湿困阻加半夏10g,陈皮6g,天麻15g,葛根30g以祛风化痰;心阳不振加桂枝6g,薤白5g,白术10g、丹参15g。此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方剂配伍宜加入麦冬、五味子、玄参等滋补心阴之品;肝肾不足加杜仲15g,桑寄生15g,牛膝15g,黄柏6g以益肝补肾和引热下行;阴虚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0g,丹皮10g;阳虚加补骨脂15g,熟附子10g。 

鱼口——黄芪赤风汤证

       班某,七岁顽童。年前十月,左腿根部长一肿物,初如杏核,渐长如大枣,坚硬木痛,微热不红。逾月,有破溃之兆,公社医院手术引流,年后五月,消炎、抗结核药未停,然切口终不敛合。

       鱼口者,便毒溃后之谓也。便毒生于腿根折纹缝中,溃后身立则口合,身屈则口张,状如鱼口开合,故名。本案患儿稚阳之体。气血不足,弱质实难与邪抗衡,故久溃不愈。观其面黄体瘦,脓汁清稀如泔,便知阳气虚弱。疮口淡红隐青,显系瘀血阻滞。故补气化瘀当为本。

    《医林改错》云:黄芪赤风汤“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凝。”夫人之周身既能气通血活,何患诸疾不除。

      拟:黄芪30g赤芍10g防风6g蜈蚣2条

      仅用二剂,七日后鱼口敛闭。

      按:黄芪赤风汤,重用黄芪益气扶正,托疮生肌,赤芍行瘀,防风解毒。加蜈蚣者,《本经》谓其解疮疡肿毒,治瘰疬溃烂。如此顽证,服药不过二剂,花费亦仅六角,便迅速治愈。岐黄之道,救苦之乐,余尽享矣。此1970年仲夏之事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芪赤风汤妙治老年脑病
黄芪赤风汤有益于祛风通络
鹤在沼:黄芪赤风汤治验汇集(转)
名方推介:黄芪赤风汤
脑梗.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治验三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