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阳江河:诗歌要写出自己的语言

1月11日,欧阳江河做客河北文学馆读书荟。

“诗歌的现场要扩大,就要把自己置身于诗歌之外进行写作,把自己的灵魂和原创力投射进去,写出自己的语言。”著名诗人欧阳江河日前做客河北文学馆读书荟,为文学爱好者带来一场主题为“当代诗歌写作的现场问题”的讲座。

1956年出生于四川泸州的欧阳江河与河北有着不解之缘。“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涉县农民,因为参加革命,20世纪30年代末离开了涉县。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到父亲生活过的红色土地上去看看。”此外,他的代表作《玻璃工厂》也是在参观完秦皇岛的玻璃工厂之后写就的。

谈到诗歌语言,欧阳江河表示,诗歌语言常常会陷入约定俗成的格式中,钻进类型化与同质化的死胡同,形成概念先行而非个人原创的写作词汇表。而反过来,这样的词汇表又进一步累加与积淀成更为固化的模式。他认为,唐诗之所以写不下去,就是因为受到固化模式的制约。而这种情况到晚唐有所突破,李商隐等诗人,从写作的公共语言中实现天才性的突围,向私人性语言进行转化。与此同时,私人性语言写作也取得了“写出个个笔下所无,道出人人心中所有”的效应,获得了公共性诗意。而且,随之而来还会形成意义的反转,由于私人性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多样性,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性。

他强调,当代诗歌创作一定要警惕,不要陷入某种惯性,而失去个人特征,失去与世界、真实感受等发生联系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只是背些句子,然后拿来拷贝、组装、仿写,那不叫写作。如果只从写作角度去学习写诗,是不可能写成的。”欧阳江河并不鼓励年轻人急于把诗写成中规中矩、标准化的“好诗”。“实际上,诗歌可以写'烂’一点,没有那么'好’,但是抓人一些,发挥想象力,让诗歌散发个人独特的气味。”

欧阳江河认为,技术进步促使诗歌写作现场发生变化。他举例,由于印刷技术在宋代普遍推广,社会公共生活与个人日常生活进入印刷传播的新时代,“读书破万卷”在宋朝具有了可能性。因此,宋代诗人意识到“功夫在诗外”,写诗不能仅仅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苏东坡、黄庭坚的诗歌中援引的各种典故,来自于他们所阅读的广博典籍,而这些典籍和诗几乎没有关系,这是一种知识的关联,一种文本构成。诗意不只是优美的句子,不只是修辞练习,诗意来自于转化。”而在当今这个互联网传播的时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诗歌写作语言也势必会发生深层次的转化,就像从农业社会的古汉语诗歌语言向工业社会的现代汉语诗歌语言转型一样,如今同样面临向当代汉语诗歌语言转型的重大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当代性”。只有具备当代性的诗歌,才可能让历史融入现在,让现在穿越和贯通过去。“诗歌是关于人的存在以及人如何与万事万物联通,让人明白自己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它会把你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肖 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江河:诗歌应对时代做更复杂的观照
[诗人访谈]欧阳江河:让北岛、杨炼、顾城、舒婷成为往事吧(一)
诗歌给予人们的是消费不能提供的
诗歌,是一万个自我的重叠
诗歌是出版的毒药?
欧阳江河:长诗写作是对抗语言消费的有效方式|欧阳江河|长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