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学东:简评《诗人地理》

    当代诗歌的“空间感”
  ——简评《诗人地理》

  王学东
  (西华大学 人文学院;成都,610039)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正常的物质需要、欲望追求、情感表达、自由向往……无一受到了种种限制,其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两种最主要的限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人的生命中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当然,也正是生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才更加彰显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在文学创作中,对于时间和空间本质的追问,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受和体验,就成为了一类重要的题材。这类“时间诗歌”和“空间诗歌”不但数量庞大,而且有相当多的优秀作品,在诗歌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泛出了灿烂的波浪。

  在当下语境中,当代诗歌的“空间感”与“现代时间”感受同样重要。这一组《诗人地理》中,当代诗人们在“空间”维度上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感受和体验,比较突出地凸现出了当代诗人“空间感”。而且在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中,他们诗歌呈现出了独特的“空间感”,具有特别的意义。

  这组《诗人地理》中的诗歌从这几个方面展示了当代诗歌的“空间感”。第一,直接面对具体的“空间”,以呈现我们生存的“诗意空间”,这是他们在“诗人地理”中一个重要主题。在这些诗歌中,面对着一个个“具体地点”这样无数的小空间,他们不但想象丰富,语言独特,而且时时有一种诗意般的境界扑面而来。如刘成东的《金沙江》中,金沙江在“岁月的水面”,掀起了“滚滚金沙”;徐澄泉的《黄鹤楼看云》,在黄鹤楼,诗人已融入到这一个空间之中,感受到了,“一个季节的温度,如鹤飞升/一座名楼的内心,楚天辽阔”;而在郭静的《鹿攀山》中,则是“东水东流。西月西去/千年萧关锁住清月/月下留着鹿群鲜亮的踢声”。这样一个个的“诗意空间”,诗人沉浸于自然的天籁之中。这里的“诗意空间”既有传统诗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亲密无间,又体现了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对于自然的赞美和讴歌。第二,在“诗意空间”之中,诗人展开了他们对于现代人自我生命的思索和考量。他们或感悟生命,“一切都是足下的一小粒微尘”(刘义《夜》);或淡定心态,“人世的争斗/不如一杯淡酒/宽容者/云水襟怀 鸟语花香”(谢荣胜《凉山笔记》);或者在“诗意空间”中他们懂得了对于生命的尊重,如徐小华的《九龙灌浴》,“我们就在明知的虚幻中/感受神圣,并接受它的指引”;或去领悟爱情……。由此,他们对“诗意空间”的讴歌与赞美,其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当代人生命意义探索,让自我精神在“诗意空间”里获得超越。而对于人的意义追求,显示了他们对于人精神价值的追求与迷恋。由此,这些诗歌中的“空间感”,与其说是当代诗人对于空间的书写,不如说是他们对自我精神的书写,对当代人波动着的灵魂的展现。第三,他们还在具体的历史空间中,展开了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宏大反思。董培伦在他的《帝王大街》中,从漫步在古罗马的帝王大街开始,揭示了“这世界没有永恒的统治/一切辉煌都将被岁月抹去”这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何生则在《腾冲的感动》中,对于凝聚在国殇墓园碑石上的“威武不屈的震古烁今的精神”无比的感动。所以,他们的诗歌中的“空间感”,在跨越古今基础上,展示了他们从各种“空间”中发掘现代人精神资源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进而,在《诗人地理》这组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空间感”,体现出了一些特别的意义。首先,当代诗人诗歌中,诗人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空间感”,而不是“地域文化感”。也就是说,他们的“空间感”,更多的是把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当成一种“生命空间”,而不是“文化空间”。他们没有把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还原为一种文化,而是把具体地点、地理或者空间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以形成一种的有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空间感”,这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意义。其次,这组诗歌中,大多数诗人的“空间感”具有强烈的“中国古典式”特征。他们是在向中国古典诗歌意境投出羡慕的眼光,并不断地逼近“意境”,这让我们的灵魂超拔、升腾,在古典式的意境空间中获得生命的皈依。于是他们书写,对于在城市、工商业、科技等“现代牢笼”之下的人来说,为我们走出现代危机、现代困境,展示出了一种独特的选择。最后,这些诗人中的“空间感”还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对于生命“超脱精神”或者说“超越空间”的关照。由此他们召唤着生命超越肉体,走向“精神”。毫无疑问,这对于席卷当下社会的“物质追求”、“肉体欲望”是一种坚实的反抗和斗争。

  当然,这组诗歌所呈现出的“空间感”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在我们走向“古典诗意空间”的过程中,当代诗人该如何让当代诗歌进驻当下生存空间,呈现出当代人的生命感受,彰显出“当代空间”的独特意义,这或许是更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同时,关照当下人“精神超越空间”,诗人也不能忽视当下人“物质空间”、“肉体空间”的呈现和展示。人首先是一个“灵与肉”的综合体,而且在当代社会这一“物质走向”、“肉体迷恋”大潮中,当代诗人就更应该展示出相应的属于当下存在的感受和体验。这不仅仅是当代人生命存在的真实空间,而且也是人存在的真实处境。

  当代诗歌如何在“当代空间”中探寻和掘进人的精神和灵魂,还需要诗人更多的努力与思考。不过,在这一组《诗人地理》中,他们在呈现当代诗人对于“空间”的特别感受,以及展现我们生命存在中独特的“空间感”等方面,做出了较有意义的诗学探索和实践。
  
  西华大学蜀学研究中心2011.5.10

  《星星》,2011年第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中的诗意
欧阳江河谈《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古人一样写诗?》
周塬读诗(第一辑)
把生命体验落实于城市的日常生活
在平淡的日子中寻找诗意人生
远心读诗:杨克长诗《信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