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


诗人马骅的道路和其他诗人很不一样。他写诗,去服装公司上班,卖矿泉水,接专线电话,网站编辑,帮助朋友。他有相当一段时间,对城市里面的生活,尤其是知识界的气氛非常反感,他觉得大家空谈,有很多意见,有很多主张。可大家基本上过自己的,生活和作为跟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没有关系,甚至是冲突的。那个时候好多他这样年纪的朋友,要么就苦心孤诣的写很厚的书,要么继续念书,要么挣钱出国。他后来去了雪山脚下去教书。

上周五晚上,马骅的好友们:萧开愚、康赫、高晓涛,一起坐下来,解析《雪山短歌》,讲讲马骅其人。此前本以为诗人们的共通点应该非常多,一路听完恍然觉悟,马骅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没有人比他更纯粹了。


马骅《雪山短歌》

“马骅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玩的人,他在场一定会笑翻全场的,可是我们在这里非常严肃的讨论这些东西,可能他在旁边笑。”高晓涛说。

《雪山短歌》,只收录了诗人马骅在云南完成的这部分诗歌,还有书信。其实在这之前他的诗歌作品已经结集了一个册子,也叫《雪山短歌》。高晓涛当时想,“一直希望能够做一本单行本,我一直觉得它就应该以一个单行的小册子出现,因为这些诗歌有一个独立的氛围在那里,因为这个想法,我就请了魏尚河画插画。当时我说我可能没有钱给你,他说没事。最后很好,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最终这本书得以面世。”


魏尚河的插图


6月19日晚活动现场,左起:康赫 萧开愚 高晓涛

我和马骅在雪山脚下

高晓涛:

我在云南跟马骅住了只有六天的时间,住在那个小木屋里,他的日常生活就是很简单,就是每天上课,一个小木楼所有的孩子都归他教,因为没有其他老师,他一个人教好几个班。


马骅在给学生上课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第二天我从县城离开,他送我。回到县城时,天很晚了。我们在街上溜弯,突然碰到几个孩子在路边背着书包等,马骅就上去问他们怎么回去,这些孩子是上一波毕业的孩子,五年级六年级要到县城来读书,毕业以后要回到家里去,但是他们没有等到班车,他们在那边很惆怅地等,马骅立刻找了一辆车,付钱给司机,叮嘱司机把孩子一个个送回家去。这种事情他在云南经常会发生的,所以他的积蓄很快就花完了,那一趟车就一两百块钱。

他最后要离开的时候,有一封信写的,“我要离开,因为接下来那一年没有孩子教了。”他要离开也是不得不离开,这些关系都有。但是我觉得他在那是完全投入的。


乡村教师

上个月那块鱼鳞云从雪山的背面

回来了,带来桃花需要的粉红,青稞需要的绿,

却没带来我需要的爱情,只有吵闹的学生跟着。

十二张黑红的脸,熟悉得就像今后的日子:

有点鲜艳,有点脏。


他选择的道路,和其他诗人很不一样

萧开愚:

马骅写诗,他的道路和其他的诗人很不一样。

我是农村出生,我的本能就是要离开农村,要到更大的城市,到国外生活。这是非常诚实的心理。可是马骅是一个天津人,他是城市里面长大的孩子,去复旦念书,毕业以后跟其他人选择不太一样。他去了上海的一家韩国服装公司,干了一阵以后又去了福建,在福州厦门帮助了董守春。他在厦门,去卖矿泉水,他觉得卖水还有接电话,可以运用语言学的知识,非常奇特的人。但是他在街头被一个车撞到的时候,没人帮忙,他谁也不认识。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马骅又到北京来,在新青年网站跟康赫(小说家)做同事做编辑。他有相当一段时间,对城市里面的生活,尤其是知识界的气氛非常反感,他觉得大家空谈,有很多意见,有很多主张,可是基本上过自己的,生活和作为跟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没有关系,甚至是冲突的。那个时候,他说他在展望一个什么样的不同的、相对说起来知行合一的未来,我也没有多想,因为那个时候好多他这样年纪的朋友,要么就苦心孤诣的写很厚的书,要么继续念书,要么挣钱出国。他后来去了雪山脚下去教书。

从他在雪山写的第一首诗,就已经跟过去有了一个断然的区别。


康赫:

当我们说马骅的诗歌的时候,总是要带着他的故事,好像必须有他精彩的故事,诗歌才能变得更加精彩。对我来说,有时候,不太能分得特别清楚是属于马骅生活的部分感动着我还是诗歌感动我。

马骅的语言,他的意象和整个诗歌的调性,跟当代的诗有非常大的差异。大家似乎离开了马骅这个经历作为背景,就无法单独来谈论他的诗歌。因为他里面出现的都是我们不知道的,而且里面都是更加深入的观察,意象和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对我们来说可能有时候像外星人那样,会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本能的我们需要马骅的经历来给我们暗示或者给我们鼓励,才能有信心说马骅在当代诗歌里是位杰出的诗人。可是马骅的离开,是一个他自己的选择。

高晓涛:

马骅是在2003年的春天就到了明永村,我大概在9月份看到了最早的这一批,当时看到的时候我也感觉很震惊,因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马骅之前有些诗歌和我们今天写作状况类似,同样面临很多问题,那种困境一直存在,你在表达一个美学的东西时,会与粗鄙现实之间有一个分裂和对撞的东西,这点开愚有他独特的方法。但是马骅这组《雪山短歌》没有用这种方法,他好像是跳出了另外一个空间,在那里自己创造了一个独立的世界,然后他在这个世界里来完成了他这样一组作品。

萧开愚:

一个人的世界可能相对比较片面比较单纯,可是这个作者,这个人,他可能在写作的时候会穿梭在不同的世界里面,因为他要打工,要挣钱,这个是一个世界。可能要阅读,有些时候读到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个可能是一个世界。人要幻想,所以有可能会想天上、地下不同的世界。但是写作,很多时候是一个自己构思的世界,这个世界有些时候是跟我们自己生存的世界重叠的,有些时候是可以跟这个世界拿来比较的。


春眠

夜里,今年的新雪化成山泉,叩打木门。

噼里啪啦,比白天牛马的喧哗

更让人昏聩。我做了个梦

梦见破烂的木门就是我自己

被透明的积雪和新月来回敲打。



让贪睡的人在梦里仍然睁不开双眼

萧开愚:

比方说,如果我们在城里面生活,有时候我们再大的声音也听不见,所以我们写东西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的用了很多动词,这些动词一个句子里面可能出现三个四个五个,这些动词用得越多,我这个句子写得越安静。否则我们自己会感觉诗里面没有行为。

我看马骅的诗,比方说雨崩,其实用的动词是比较轻的,他说蒸、触、落,其实都是比较轻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太安静了,所以他写这个东西的时候,听觉这个系统,也跟这个地方是吻合的。他用了这些动词,都是单音节的动词,所以显得声响很大。音响听起来很完整很清晰,我认为是不知不觉得来的,其实是比较幸运的,对一个城里面的诗人是非常幸运的,城里面的诗人要用很大的技术,要用非常系统的技术才能把自己的声音清理出来,下乡是一个办法。


雨崩

雾气从小草甸上蒸起,触了云脚,又落回屋顶。

刚被祝福过的白山羊开始了晚餐,不理会

从另一个方向拐过的稀薄的炊烟。

透明的暮色和涧水一直纠缠,分不清彼此。

懵懵懂懂的外乡人围坐草边,在雨里烤火、晒太阳。


高晓涛:

其实马骅这组《雪山短歌》分为三个阶段,最常被关注的是头十首诗。前面十首:村庄的生活,他与桃树、山溪,他第一次到那个环境,整个环境的呼应。中间十七、十八、十九那几首诗,其实都是他转山路上的,有很多宗教因素在里面,这几首连着的都是跟当地佛教信仰有点关系的。他后面这一些诗里面,有一些是非常值得去品味的。注意《旋风》这首诗,“刚刚转暖的流水……让贪睡的人在梦里仍然睁不开双眼……”。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冰山和桃花,接下来写冰川,这个冰川是从积水深处游弋到山脚,后面两句是写冰山的力量,这句话在虚实之间,只有冰川有这种力量,那个石头落到冰川之后会被它碾成细石头,然后等它出来的时候,到春天的时候变成一个细沙,最后变成尘土。

这首诗最精彩的是“飞尘里的花瓣却亮得耀眼”,一下跳出来了,飞尘这个词,我在读起来的时候发现这些意象是相关的,看前面《春雪》里,春天的时候,明永村那个地方,冰川刚溶化的时候,那个水是非常急的,尘土飞扬的时候,太阳出来的时候会有薄烟,所以会有飞尘这样的意象。但是“飞尘里的花瓣亮得耀眼”,那个散射的光是极其明亮的。你会看到这首诗的诗眼就在这句话里,表面上是讲冰川,实际上在讲尘土,贪睡的人在梦里睁不开眼。他是在写尘土,他是叫我们忘掉尘土。


旋风

刚刚转暖的流水裹着两岸新放的桃花

从积雪深处游弋到山脚,把落石碾成细沙,

把细沙搓成尘土。

飞尘里的花瓣却亮得耀眼,让贪睡的人

在梦里仍然睁不开双眼。


萧开愚:

这一批诗,特别是前面这一批诗写得太好了,不同层面都好,不是那么单纯,真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什么都有,有生存层面的经验,有象征体系,也有某种超现实主义的预感。所以他这个还是看起来单纯,好像有一点武侠的幻景。但实际上非常丰富,而且里面有一点危险,从一开始写的,似乎总是这些艳丽的透明的色彩,它们的配合,好像是比较稀疏比较和谐的配合,造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危险。这可能就是这个诗里面隐含的一个主题。

我说一下我读《桃花》的感觉,差不多这是个技术问题,要说的话是技术造成的,他写作不是个技术过程,可是我们阅读的时候会有技术。刚才说的有力量的一句,桃花的坠落带着巨大的轰响,宛如惊蛰的霹雳。这个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很正常的一个句子。闭上眼,瘦削的残花就回到枝头。好像如愿以偿的感觉,一切东西都很懂事。如果说你的文字世界里的一切都非常听话,然后再出现后面的超现实主义的东西,例如,一群玉色蝴蝶仍在吮吸花蕊…


桃花

有时候,桃花的坠落带着巨大的轰响,

宛如惊蛰的霹雳。

闭上眼,瘦削的残花就回到枝头,

一群玉色蝴蝶仍在吮吸花蕊,一只漆黑的岩鹰

开始采摘我的心脏。


高晓涛:

开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的方法,一组诗会给你产生力量,这个力量怎么产生的,可能作者在写的时候无心的,在我们解读的时候会发现那个力量是这样爆发出来的,这个关键在第三句,这句诗非常平常,给后面那个蕴集了力量。

马骅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玩的人,他在场一定会笑翻全场的,可是我们在这里非常严肃的讨论这些东西,可能他在旁边笑。

摘自6月19日活动:“一位远去的诗人和他的《雪山短歌》”

文景

远而近的阅读,做个有趣的书呆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动 | 马骅:一位远去的诗人和他的《雪山短歌》
秦晓宇:向杜甫致敬
美丽的因缘 浅浅的吟唱
《短歌行》曹操
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参赛:马诗途
马骅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