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肖开愚:散文诗的问题(此时此地)书评

肖开愚的《原则》《向杜甫致敬》都提到埃兹拉·庞德,也许埃兹拉·庞德是构成对其关键性影响的人物,另外就是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在肖开愚的那一代,尤其是在他们1990年代写作盛期的年代,汉语新诗的语言文字尚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策兰和曼德尓施塔姆的阴影中演变成词语游戏,即使是受到索绪尔语言学能指-所指链条断裂关系的影响,也仍然是在传统的语法秩序可以接受的否定性中实现否定。因此《向杜甫致敬》这样的诗是及物的,相比臧棣、姜涛的诗歌中频繁的、杂耍般的“窍门”,肖开愚是一个对读者显得“忠厚”“老实”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建立在文本涉猎社会现象的厚度上,而不是语言的机关灵敏上。

当然,在《内陆研究》中,他在我上述的向度内把汉语再次推向极限,这是后话。早期的肖开愚,在中年写作的语境中,仍然是易读的,换言之,在读者寻找能指-所指对应的努力中,它的文本是可拆解的。

不过,把肖开愚、西川的散文化努力放置在散文、诗歌、戏剧等共同组成的“文学”平面/连贯体中,也许我们就能发现,他们对语言的推进并没有外界评价中那么大。汉语诗歌批评经常拿诗歌的“散文化”说事,却往往忽略了,在汉语诗歌散文化被作为一种目的推进的同时,人们早已用散文说话、写作、论辩多年了。在诗歌形式中口语化、散文化的创新,如果不像蓬热、布朗肖、亨利·米肖一样,对散文的性质和语言肌理作出更新,那么是无法凸显其作为诗歌文体的性质的。而汉语诗歌恰恰是在散文化处理上,经常只是变得“像”散文,但是却不再像诗。肖开愚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

“新时期”以来的几乎诗人所写的“现代诗”,不管是否自觉讲求形式—纯诗,非政治诗歌均在内一—都没有采用过格律,技术层面的“严谨”、“纯粹”,指的是不用赘字。任意随便地拿一个诗人最称精湛的作品排一排句子,会发现当今诗人竟没有一人写的不是同一种自由诗,散文体的诗。

除了鲁迅的《野草》,白话汉语还没有经得起考验的散文诗作品。西川的《致敬》也许算半成熟的。不过,在肖开愚论述的层面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很多以“新诗”名义成立的文学作品,其实是散文诗,或者说,只是分行的散文,因为它们大多缺乏“作者的骨气、精神”。

散文体诗的迷人处,在它的线条。线条的妙处无穷,它到了手边你就克制它不住,定要成为天然的流畅。散文体诗的最大弊端,是过于依赖作者的骨气、精神做支撑,作者的生命力旺盛地灌注到作品,作品就结实。当代诗常见的零乱和松垮,反映出散文体诗歌的无欺骗性,不像格律诗歌怎么都有一套诗歌的伪装。

在这篇题为《诗不必只有散文体》的论文中,肖开愚的批评意识战胜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但肖开愚不是一个批评家,他的仅有的诗歌判断力和对诗歌同行的中肯批评,要么来自他与同代写作群体的友谊,要么来自他作为写作者对前辈诗人的研究,这些批评往往是感性、谈话式的,在《此时此地》选本中,有很多是他在会议和讲演中的发言,因此是即兴的、支离的。某种程度上,他的批评展示了他对自己写作的反思能力。但同时他对谱系的筛选、他对意见的重视使他的批评,很难成为一种学术意义的“文学批评”。 除了《诗不必只有散文体》《苏子美二三举例》《迟到的色情——<艳体诗>和<香奁集>》,他的其他诗论都不具有系统性,而只是他诗歌写作的补充。而《德国生活的两个例子》等关于中西诗歌/思想史比较,很多现在看来已是老生常谈,显然肖开愚缺乏谈论文学之外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背景,甚至除了现代诗歌之外的文学问题,他在谈论它们的时候也经常显得空泛。尽管从他的批评经常看得到对中国古代诗歌/诗论的对话,然而,他的长诗《向杜甫致敬》缺乏跟杜甫本人匹配的文学能力和思想能力,整首长诗建立在跟杜甫本人(及其诗歌)极度松散的对应上。他似乎是在没有对杜甫作专门研究的情况下就立意写下了这样一首“向杜甫致敬”的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苟永菊:生命的旅途且歌且行——读肖雪涛诗集《半途》
武放:对河南大学教授、诗人肖开愚奇怪人性的拼接
朗诵 | 有一种鸟鸣
方 丽 葬 花(散文诗)•方丽•
散文诗:以诗为本
现代诗是否要注重押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