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虹影:一个搅动文坛的汉字魔女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女作家。2000年,被大陆权威媒体评为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被中国图书商报列为十大女作家之首,被称“脂粉阵里的女英雄”; 2002年,她因长篇《K》官司,被《南方周末》评为 “是非”人物;其小说多次获国际国内奖项。

  文/钟 钟

  很少有作家的作品能够让我流泪,但是5年前读杜拉斯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时流泪了,去年读虹影的《饥饿的女儿》时也流泪了,自此以后,我就一发不可收,读了她的许多小说,我想知道她如何成为一个搅动文坛的汉字魔女。

  出了几十本书了,大多都是用自己的脸做封面,我还从未见过哪个作家有这种习惯。一个人的脸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可塑的,一个人的脸是他所有经历的现象总和。虹影的作品和她的脸一样美,岂止是美?

  她有过怎样的经历?她是20世纪出生于灾荒年代的私生女,出生以后一直没有见过父亲,直到18岁那年才知道了身世。她怨恨她的母亲,直到四处流浪,在英国安家,嫁作人妇,才理解了当年母亲的爱恨情仇,从而理解了世界苦难的本质。

  18岁前的苦难

  1962年,虹影出生在重庆长江南岸嘉陵江畔的贫民窟,饥饿是她的功课,江水是她的乳汁。在她成为作家后,特别喜欢描写滔滔不尽的江水,黄河之水,三峡之水,梦里醒里她都忘不了她的母亲河。

  她在家中排行第八,因为前面有两个孩子死了,她成了家里第六个孩子,小名就叫“六六”。她家有两间房,一间正房10平方,一间阁楼不到10平方,父母、三个姐姐、两个哥哥和她一起挤在小小的破旧的房子里。

  她常感受到饥饿,以至于在梦中还会梦见饭碗,恨不得向每个手里有碗的人下跪,幻想长大后能够天天吃肉,正是由于对饥饿的强烈感受和记忆,才使她成为现在进行时的美食家。

  母亲对她不娇宠不纵容,父亲对她不动怒不指责,他们对她的方式和对别的孩子不一样,母亲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母亲的说话和行事方式。一切都令她奇怪,更奇怪的是,她开始上学的时候,就常常觉得脊背发凉,总感觉有一双眼睛盯着她,她把恐惧深埋在心中,不敢告诉任何一个人。

  后来她才知道,那背后关切的眼睛是她的生父。在她的养父生病住院的时候,一家子的重担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母亲在做工被欺负被解职的时候,遇见了小她10岁的小孙,小孙认她做了干姐姐,帮她去了他们的厂,为她家偷米偷粮,度过饥饿年代,也带给了母亲一次爱。一次错误的爱情果实,带给世界一个著名作家。“烂货养的”、“野种” 在母亲告诉她实情后,她才对过去邻居骂她的那些话有了深刻的体认,她还知道了她曾被送来送去,因为各种缘故没有送成的事。18岁那年,她获知了一直深埋于心的疑惑,那是一生的创伤、哀恸、苦难和财富。

  1980年虹影18岁生日的那一天,她的生身父亲和她相认,生父带她扯了一段蓝花布,吃了一顿像样的饭,没有人再跟她抢,也没有人怪她贪吃,她却没有一点胃口。对于突如其来的生父,她不想认账,但她还是随生父去看电影、去公园,分手的时候她对生父说:“我不想再看到你,不愿意你再跟着我。”18岁的她不能原谅她父母非常规的爱,一直到生父生癌症临终,他们也没能再见上一面。稍经人事后她才明白母亲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利,她有着更多的是母亲的责任,虹影后来去扫了生父的墓。

  18岁以前,虹影就受尽了人世的苦难,尝遍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饥饿滋味。

  开启另一扇窗

  虹影离开了家,临时决定参加高考。她考取了轻工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后有了一份工作,她怎么安得下心来?她的生活在别处,她踏上了流浪的路途。因为没钱,只能搭乘那种条件非常恶劣的闷罐车,别人都憋闷得受不了,可是她只要上了火车,再差的环境也能让她安心。她没有家,就四处为家,家在路上在心里,她在哪儿,哪儿便是家。北方走得最远的是沈阳和丹东;南面是海南岛、广西;东边是长江下游一带。

  考上鲁迅文学院和复旦大学的作家班后,她开始写诗和小说。混迹于20世纪80年代的黑白两道艺术界,尝试各种艺术方式、生活方式,抽劣质烟,喝劣质白酒,把一桌子的男士喝到桌下去。

  有天半夜,她醉醺醺地离开舞会,马路上静静的没有人,只有一辆粪车从身边驶过,她扶着墙壁疯狂地呕吐,气喘稍定后,摸索着衣袋,抽出一张纸,想擦擦嘴,却在纸上看到一首地下油印杂志的诗:

  “在灾难之前我们都是孩子,

  后来才学会这种发音方式,

  喊声抓住喉咙,紧如鱼刺。

  我们翻寻吓得发抖的门环,

  在废墟中搜找遗落的耳朵,

  我们的祈求,向这无人之城 ”

  她边吐边觉得,这首诗就像是为她这样靠了侥幸才躲过一次又一次灾难的人写的,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会打开一扇窗,这首诗歌作者赵毅衡是著名教授和翻译家,也是上帝为她打开的那扇窗,那扇窗带给她光明,教她重新学会恋爱。

  他们在英国南温布顿的教堂举行了婚礼,赵毅衡成了问题女孩虹影的丈夫、情人、哥哥、父亲、司机、向导。她的世界里终于“走出了一个心里没暗室的人,始终在阳光里含笑,说话,他站在我的背后,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作家虹影和赵毅衡教授成了文坛绝配。

  她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念书,学英语,写作,除了写小说外,还给香港的《明报》写些随笔和文化评论方面的文章。

  作为一个作家,需要创作源泉的虹影是不会甘心于安定的家庭生活的,她经常独自周游列国,一会儿在法国、一会儿在西班牙、一会儿在马尼拉、一会儿在上海,她喜欢浪迹天涯。她最喜欢的城市是北京,她把北京比作她的丈夫;把英国比作她的情人;把重庆比作她的母亲。绿色的小皮箱和一个背包跟着她走遍了世界各地,包里是三样东西:笔记本电脑、证件和皮夹子;还有两双鞋子,一个是好走路的平底鞋,一个是出席正式场合的皮鞋。在旅馆里在飞机上她都能写作,更多的是在北京或者伦敦的家里写作。

  曾经的“官司作家”

  199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虹影的长篇小说《十八劫》,2000年4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上海文艺出版社将两部作品对照后认为,后者是虹影将《十八劫》改名,并增加约两万字后的重复出版,构成了对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侵权,该出版社遂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虹影于同年回国应诉,后来出版方不了了之。

  长篇小说《K》写的是英国青年诗人朱利安·贝尔1935年到中国的革命和爱情经历,他是Bloomsbury的二姐妹中范耐莎的儿子,弗吉尼娅·伍尔芙的外甥,以英语文学教授的身份到达武汉,爱上校长的妻子林女士。

  文化名人陈西滢、凌叔华的女儿陈小滢女士认为虹影在小说《K》中的性描写丑化、玷污了她故世的父母,给死者和她本人都造成了精神损害,将虹影告上法庭。

  2002年年底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长篇小说《K》是色情的和诽谤性的,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庭要求虹影赔偿10万元,加上原告的全部费用10万元,合并为20万元,并要求被告在一家国家级报纸上发表公开道歉声明。

  2003年7月,吉林省高院民事庭二审开庭。双方庭外和解后,法院的裁决书容许《K》改名为《英国情人》,原告先人的名字身份等改过后还可出版,法院也不判决侵害名誉权。虹影作出让步,愿意公开在《作家》杂志上致歉,对于原告花在官司上的高额诉讼费和律师费,愿意补偿8万元,以求一个安静的创作生活。

  路转峰回,这部给虹影带来诸多烦忧的小说,于2005年7月1日获得罗马文学奖,评委会在授奖词中说:“虹影作品撞击人心,具有不畏世俗的勇敢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当出版她小说的意大利出版社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时,她拿着手机,看着天,眼泪呼啦一下就下来了。她想起妈妈说过的一句话:无娘儿,天照顾。她只想感恩,不再记恨任何人了。

  走自己的写作之路

  虹影写作时,关起门来六亲不认,人家叫她出去玩她也不去,得罪了许多朋友。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有一种“改癖”,每部作品都是一改再改,不断改写,一直到满意为止。就因为这个“改癖”,有时一年只写了100多页。她认为自己24小时都在写作,她是在用“心”写作,“心”的写作要较“笔”的写作花更多的时间。

  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一个有写作信念的作家。她承认命运,又不屈服,努力地去改变命运,因为绝望,而与命运抗争。她说:“其实我是不幸中的大幸,在那个年代,不知有多少人被饿死了,死了那么多的人,我觉得我是那么多不幸的人的转世。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许是成千上万饥饿的人要我出来为他们说话,所以我今天就成了作家,一个用笔不断向世界发出声音的人。”

  和大部分当代作家一样,虹影现在几乎已经离不开电脑了,在她的书桌上放着一台小巧的IBM手提电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她数不清换了多少台电脑了。她说:“以前还在用纸笔写时,我经常为写错一个字就把整页文章又重新誊抄一遍,有了电脑就方便多了。因为我拼音不好,当时我拥有自己第一台电脑时,马上特别用心地背诵五笔,我现在还保存着我最早用过的电脑,那台只能打字并且只安装了五笔的机器。”

  网络成了她最大的帮手,她无法想象没有网络的世界,她的每一部长篇的写作,都需要大量的资料,呈现给读者的10万字背后有100万字的资料累积。已经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的虹影,曾经在台湾访问时发现服务器不对,在旧金山时发现忘记带电脑,那一整天简直失魂落魄,和失恋无异。

  虹影认为,作家所需要的条件其实非常低,纸笔或者最普通的电脑就可以。不少人认为先写一些商业化的东西,赚够了钱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是他们没有弄清楚,只要陷入了商业的泥潭,根本很难从里面再拔出来,商业和自我追求有时候就是格格不入的。她有位朋友在看了她的书后对她说:“虹影,你这写的什么啊,既不是畅销书也不是纯文学,还不是俗文学,我很失望。”她当时就大笑说他这才说到了点子上。她的写作要走自己的路,不需要这些固定的条条框框来约束。可是她这样不想投机的写作却赢得了自己现有的一切物质所需,她觉得老天爷惠赐了她。

  虹影是中国文坛的唯一例外,不可归类,无群可分,既不同于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的那些“私语写作”,也不同于70年代作家的那些“身体写作”,她力图超越自我,每部小说的题材都不一样,她擅长写故事,构思独特,精通悬念设置,故事采用双线或多线结构。文字风格多变,时而简洁硬朗、时而沉郁绝望、时而概括大气。

  虹影,赤橙黄绿青蓝紫,美丽的彩虹之影,横跨东西方文化的国际作家、诗人。

(责任编辑:李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著名作家虹影《饥饿的女儿》里浅谈作家与苦难
虹影
饥饿的女儿[虹影的自传体小说]
虹影自传小说《饥饿的女儿》:生命所有苦,都要靠自渡
虹影:诗人虹影的“巫”样人生
小说中那些沈博绝丽的句子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读《好儿女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