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一身 : 师力斌《城市夜空的月亮》课堂讨论录音整理稿 | 诗歌评论专栏 | 诗生活网
《城市夜空的月亮》课堂讨论录音整理稿

汉语言19103班
2021年10月27日第3、4节
整理者:周湘莲

城市夜空的月亮
师力斌

城市 即使你如此丑恶
我为什么仍然爱你

此时
我站在一条垃圾拥挤的巷内
田园时代已经结束
月亮 你喝醉了啤酒和饮料
你的夜空的床上已睡满了
工厂的烟尘和几个市民吵架的声音

我无法逃脱命运
就像无法逃脱你的照耀
尽管你挣扎着呼救
虽然你丰满的嘴唇已经弯曲

千百年来诗的主题
此时已经暗淡
当我心爱的人对镜梳妆
一道火车的伤疤开进了
月亮的脸中
1997.1

向怡萍:城市的爱与恨
全诗分为四段。
    一段主要是中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他的内心的矛盾。后面的三个部分是作者对于自己第一段的情感的一个进一步回答与解释。
    在第一段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即使”这一个让步状语。他是一个祈使句,情感进行退一步,“即使你如此丑恶”。而之后的“”为什么我仍然爱你”,“丑恶”和“爱”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张力,一个不美好,但是这爱却一直存在。而之前的一个“为什么”又将这一个情感张力推向了高潮,作者进行了质疑与反问,用“为什么”对城市进行反问,更是对自己的诘问。这样的问更透露出作者的这份爱的无奈与强烈。第二节“我站在垃圾桶挤的巷内,田园时代已经结束”,“垃圾桶挤”就给人一种很闭塞的空间压迫感。“垃圾”一词也是这周围的空气也污染了,而随后的“田园时代”给人的印象却是一种开阔自然清新。这两种意象之间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空间和视觉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到尘世的丑恶和田园时代美好,“已经结束”是一个结果词。也就表明田园时代的覆灭,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于城市的丑恶和田园时代覆灭的心痛之感。而之后的月亮,不单单是城市夜空的月亮。我认为他还隐喻着田园时代的月亮和那个时候月亮所代表的美好的意象。于是在这里,“工厂的浓烟和市民吵架的声音”,就与田园时期月光下自由美好,星光灿烂的天空形成了对比。更表现出作者对于田园时代的惋惜。
     而第三段。我认为便是作者,对于“为什么我仍然爱你”的回应了。“我无法逃脱命运,也无法逃脱你的照耀”。月光的照耀可以说是田园时代的月光的照耀。现在的月光,其实也就是田园时代的月亮城市的前身,也就是农村。作者生活以前生活在农村赋予的美好已经根植在他的内心,无法逃脱。在这一段中,作者还连用了两个让步状语,“尽管”“虽然”。即使现在的月亮已经不再像田园时代的月亮那样美好。但是我却仍然是爱着你的,因为城市的前身就是我所深爱的田园。
    而第四段中,我认为是作者对于城市的批判与反思。“千百年诗的主题”,我们不禁想诗的主题是什么?诗言志诗就是用来抒发情感,而此时已经暗淡。是我们这篇诗的主题是月亮,在这里,月亮代表的是城市的前身乡村,乡村的和谐和美好。而已经暗淡便是这种情。这种美好开始暗淡。所以便是作者对于城市的批判与反思。最后一句里“当我心爱的人开始书对镜梳妆,一辆火车的伤疤开进了月亮的脸中”。心爱的人或许就是未经城市开发的乡村。它是一种美好恬静的印象,而火车的伤疤正是城市建设,也正是这个城市的建设开进了月亮脸中,将我心爱的人,也就是是我以前的美好田园留下了一道伤疤。


杨云:月亮与六便士——回不去的家园
     90年代经济蓬勃发展,而文化的城市,仿佛一座市场狂潮中的浮城,充满了精神匮乏的历史焦虑。题目是城市与月亮,第一段是我与城市的关系,第二到三段是我与月亮的关系。总得来说城市与月亮是由我来连接,我既是观望者,又是参与者。并且这种新型的关系是由我即人类创造的,我需要在月亮和城市之间找一个平衡。
     城市夜空的月亮,“城市”是真实的,是现实。“月亮”是实体的虚幻,是理想,是过去的诗意。夜空的月亮醒目、唯一又淡淡地照耀着大地。“城市 即便你如此丑恶,我为什么仍然爱你。”这里没有用即使…也…的关联词叙述,而是选择了一个情感更强烈的问句。我为什么仍然爱你,当爱与丑恶相关联,并且完全主观的爱战胜了丑恶的客观状态,可以看到一种无私的感情,是一种不理智的情感,我觉得这是使命感,爱这座城市是我需要承担的责任。丑恶的城市是谁造成的呢?是人类,所以这是人类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可以看出当人们远离了大自然,那么人类的精神也只能寄托在这丑恶的城市。
     二到三段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我站在垃圾拥挤的巷内,与夜空的月亮进行对话。我低头看见的是臭气熏天的垃圾,我抬头看见的是夜空中月亮。但是月亮已经不是原来的月亮了,它被描述的不是古典诗词里澄亮皎洁的模样了。而是对照这垃圾拥挤的巷子,也变得现代化,因为田园时代已经结束了。月亮呈现的是包容的状态,它包容现代的一切。“月亮 你喝醉了啤酒和饮料”主客颠倒,月亮把啤酒和饮料喝醉了,它的床上睡满了烟尘和吵架的声音,城市越吵闹月亮越宁静。月亮仿佛城市的镜像,是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在诗歌中被转化成了一个虚拟化的抒情对象“你”,这个虚拟的你就成了现实“我”感情的宣泄对象。诗人希望有这么一个月亮,能包容这一切,包容这一座肮脏丑恶的城市。我无法逃脱命运,就像无法逃脱你的照耀。命运对照月亮的照耀,命运是一个非常宏观的东西,而月亮的照耀的力量我觉得已经非常小了,它“挣扎的呼救”“丰满的嘴唇已经弯曲”。但是为什么这么暗淡了,我为什么还逃脱不了呢?因为在在经济利益至上的时代,人类也变得越来越脆弱了,人类看到的现象越来越纷繁,直面这些现象的内心却越来越窄化为一种单向度的“恐惧”。人类的生活在越来越亮的街灯中与自然日渐隔绝,趋于内面,个人面对实体的脆弱性也日益浓重。之前说月亮是城市的镜像,准确的说月亮是另一个自我,我期待着这个自我,但是这个自我永远无法到达,就像月亮也在承受痛苦一样,内心的期待与现实终究是隔着一堵墙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依旧需要月亮,月亮也依旧影响着人们。城市的景象与夜空的月亮的景象相互映衬,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画面。在这种强烈的画面中,作者反思与思考的情绪充满了这个画面中。作者反思在经济利益至上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当精神家园的消失人们的精神该何去何从?
     火车的伤疤开进月亮的脸了,说明人们已经从精神层面丧失了“家园感”家园只是回不去的镜像,“大地乌托邦”并不存在。诗人怀念着过去的时代,怀念过去的“诗的主题”。因为一个活生生的、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自然观似乎死亡了。中国文学对大自然流露出的崇高、雄浑、清丽、绮丽、淡雅等各种美在城市的建设中,反而表现出可悲的迟钝以至麻木”。但是 我依旧能看着月亮感受到千百年来人们所叙述的情感,例如孤独、悲伤与思想,这种深层的精神召唤深深抚慰了那些迷失于现代都市中浮躁无着的人心。


谭一凡:月亮的伤疤,没落的理想
     我分析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田园时代,第二个是火车的伤疤。从火车的伤疤可以分析出月亮的隐喻,从田园时代可以分析出诗人自身的形象。
     田园时代已经结束,呼应着千百年诗的主题已经暗淡,月亮千百年以来,他一直都是做一个重要的诗歌的意象而存在着,可以说,它代表着一种人文理想和寄托着千百年来的人文关怀,从最早的诗经到后来的古诗十九首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朝代每一种文体的形式,它都有月亮的形象,有着月亮的存在,在古代诗歌当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思乡之情,还是说王摩诘笔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透露出来隐世隐逸情怀,还有李煜笔下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伤痛,还是柳永笔下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传达出来离愁别绪,还是苏轼笔下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旷达胸襟,而这些关于月亮的诗性主题在当下已经被人束之高阁,已经被人抛诸脑后,渐渐遗忘,如同光线逐渐暗淡。与其说月亮是诗的主题,不如说月亮是人性的主题。月亮有着丰满的嘴唇,这指的是它在月圆时的形态,当时间的推移,它这个形态慢慢开始阴晴圆缺,从圆到半圆,再到弯月形,这也像好比一个女子有着丰满的嘴唇,有着丰盈的精神,青春靓丽,充满生机,后来变得不断下垂,像老人松弛的皮肉,不断枯萎,表明月亮的人文性不断被消解。
田园时代,表面意思看似乎是以前那种自耕自食,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更指的是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灵魂净土的那样一个时代,而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这里的田园不仅指的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指的是给自己精神的一块干净的空间和领地。
诗歌最后一句心爱的人指的就是月亮 如果说梳妆的人是月亮,那么这个镜子可能是指城市当中的可以反射光线的玻璃,也可能是城市靠近火车站的一个小湖泊,我认为这个火车它既对应着现实的物象,可能是指真的火车,他驶过了某一条河流,他的倒影把月亮的倒影给遮盖了,另外还可能指另一种现实对应物,它可能就是指一片云,一片像火车一样的形状稍微比较狭长扁平的乌云。它们也就是表面上的含义,而深层次的含义是有带着隐喻性的。火车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它就是蒸汽机也就是火车,当从这个时代开始,生产力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社会日新月异不断突飞猛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欲望的膨胀和人的自我迷失,追名逐利熙熙攘攘,欲望沼泽越陷越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都为物质奔波,而这种解读也在诗歌当中的另外两处得到了印证,那便是一个是工厂,一个是市民。月亮千百年来本来象征着一种人文的理想,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失去了意义。月亮的人文性也被消解了,所以火车也就是说经济迅速发展的物质经济带给人的是什么,带给月亮的是伤疤,也就是迅速发展的经济和逐渐没落的人文精神之间有着巨大的碰撞。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月亮受伤了,也就是人文理想受伤了,受伤了,所以他才要呼救,这也呼应着诗歌的一部分内容。
    接着是诗人的形象,第2小节他展开的是一种俯视和仰视,低头看是一片拥挤的垃圾,抬头看是一片辽阔的夜空,诗人用他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进行描写。多种感官的调动,还有视角上下变换,而诗人在而诗人的形象他是站在一个黑暗的一个充斥着垃圾的小巷当中这种情境之下呈现的是孤寂的思考者形象。
     诗人处在物欲横流的这个新时代,他是个田园时代的遗民,他是一位人文精神的守望者。诗人他无法逃脱月亮的照耀,其实也暗示了诗人的选择,也就是说诗人他没有因为物质名利荣誉地位而遗忘心中的人文的理想,他还坚守着人文精神。其实他这种选择也解释了,他为什么还爱着这个城市如此丑恶但他依然还爱着它,是因为这座城市还有月亮,月亮的人文性,也就是隐喻着人文精神,月亮虽然受伤了留下了伤疤,但是在某种治愈之下,这种伤疤是可以愈合的,也就是说人文精神虽然在现当今不断被消解被遗忘,但是他至少还没有消失真正死去,还存在着复兴的希望。

易云:消逝与永恒的对立统一
月亮:自古以来的意象都是为了抒发情怀,用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作者从整体到部分——总写城市的“爱”,再具体到巷子内,工厂的烟和声音,使其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延长读者的感受性。
城市 即使你如此丑恶  我为什么仍然爱你” 一句中的“丑恶”应该是讨厌,厌恶,而作者在下一句却又说“我为什么仍然爱你”,“丑恶”与“爱”是对立的,用问句来表示自己确定“爱”的意思,增强表达效果,让“爱”的情感更加鲜明,形象更加立体,增强感染力。
月亮 你喝醉了啤酒和饮料 你的夜空的床上已睡满了 工厂的烟尘和几个市民吵架的声音”只有当一个地方比较安静的时候才能听到吵架的声音。“啤酒”、“饮料”、“烟尘”、“声音”繁杂的环境与并不美好的自然环境反衬了月亮的凄清幽柔,以月亮的优柔又衬出了经济发展下对环境与田园的破坏与作者的反思。
虽然你丰满的嘴唇已经弯曲”,用月亮的形态看成嘴唇,圆月如盘,残月如果,残月不全。将月亮原有的自然形态陌生化,让他更加符合诗意的审美追求,具有新奇感。
当我心爱的人对镜梳妆……月亮的脸中”作者或许对城市建设有过抱怨,但也不能阻止这一发展,不仅写出了对城市的批判与反思,也写出了消逝的东西虽然已经没了,但在历史中、在作者心目中这些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

谌启慧:永恒的月亮,变迁的城市——从月亮的角度写对城市的复杂情感
    本诗写的大致是说田园不再,城市变迁,而我对城市带来的影响的厌恶,但却又对城市这片土地本身所含的感情。
     我们看到这个题目“城市夜空的月亮”,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词,城市,夜空,月亮,城市夜空,修饰的是月亮,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题目偏向的是月亮。
作者为什么要以月亮为切入点,来写城市呢。
    我们可以知道,月亮代表着美丽和永恒,以及亘古不变的信念,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月亮的形象一般都是润泽,高洁,柔和,纯净的。而在诗歌的第二段,作者对于月亮的描写,是在一条垃圾拥挤的巷子里,抬头看,月亮喝醉了啤酒和饮料,你的夜空的床上已经躺满了工厂的烟尘和几个市民吵架的声音。在这一段描写里,月亮不再是高洁纯净的了,它表现出来的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颓败的嘈杂的。
    从田园时代到城市夜空,月亮变了吗?其实不然,月亮是永恒的,正是因为它一直是高洁的形象,而作者将它作为城市的代表,以此表现出他对城市的厌恶,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巨大的冲击感,也蕴含着巨大的张力。
    “即使你丰满的嘴唇已经弯曲”,我不知道这里代表的是月亮在笑还是代表作者的阴晴圆缺,我认为这是代表月亮的阴晴圆缺,因为下一句是千百年来诗的主题已经黯淡,一般写到月亮的诗都是写团圆和相思,而残缺的月亮却无法表达出满月表达的情感,使得月亮象征的情感不再。也是这首诗与千百年来的诗都以月来为主题,却表达的不是同样的情感。相反表达的可能是对于城市现状的痛惜,以及对这片土地本身的爱意。最后一句带有月亮的句子就是“一道火车的伤疤开进了月亮的脸中”,写的就是城市带来的改变对于自然田园的伤害。
    从月亮的角度来写作者对于城市的情感,以一个永恒不变的物体来写飞速变化的城市,以一个永恒不变的物体表达作者矛盾复杂的情感,能够带来强烈的冲击感,也能够更加清晰的将这种情感展现出来。


周梦琳:逃离的爱,呼唤的爱——诗歌的情感张力分析
全诗都体现出诗人对于所处时代或者环境下的对诗歌现状的一种无奈且深爱的情感。首先第一节诗人把对“城市”的感觉定义为“丑恶”,但第二句又问道“我为什么仍然爱你”。对城市厌恶,却有深爱,形成了全诗的第一个情感张力。以问句开头,下文便是对第一节这一问题的具体解答。
第二节中,诗人在垃圾堆满的巷内,想象的却是田园时代,想象与现实的差距,构成了全诗的第二个情感张力。睡觉的环境给人的感觉应当是安静整洁的,但现在床上缀满的却是“烟尘”和“市民吵架的声音”。田园在这里也就有了两层含义,其一是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自然风情,是像陶渊明一样的幸运者生活的场景,对稳定的世界产生的一种幻想。其二是对像陶渊明这类诗人笔下的诗歌的月亮这一意象在现如今社会的转变的感慨。陶渊明笔下的月亮同他的田园诗一般,表达出的是一种闲适美,自然美,月亮在诗人们心中抒情抒怀的对象。而城市夜空的月亮,充斥的是烟尘和嘈杂。两相对比,构成了全诗的第三个情感张力。从田园到城市,从古到今,时间上的跨度充分展现了其实月亮从不曾改变,改变的是时代和观月的人。
第三节最能体现出诗人这种逃离与相爱的感情关系。第一个“无法逃脱”表明诗人无法从所处的时代环境中跳脱出来,第二个“无法逃脱”则体现出诗人无法从月亮的照耀下去改变当前的现状。虽然和尽管两个表转折的关联词,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之情。对于诗人而言,他无法拯救月亮,暗含的是诗人无法拯救现代社会中人的诗性的丧失。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深爱的不是文字意义上的城市,而是在月光照耀下的城市,是被诗性力量和人文精神关怀与温暖的城市。
第四节中,“千百年来诗的主题”代指的是月亮,“此时”体现出时间从古到今的跨越,“黯淡”则表现出,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于月亮的吟咏只剩下前文提及的烟尘和嘈杂。而深层含义则指的是千百年来诗歌的发展呈现出逐渐迷失的状态,人们似乎忘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忘了还有诗歌这种美丽而伟大的文学体裁。诗歌千百年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的没落,构成了全诗的第四个情感张力。这种对诗歌发展的担忧和对诗性的呼唤才是本诗一直闪烁着的人类精神的深层思考。“心爱的人”指的是诗人心中的田园时代,是诗性的月亮,“镜”对照的就是现实社会,这句“心爱的人对镜梳妆”反映的其实是诗歌对现代城市的一种映照。开进月亮脸中的是充满伤疤的火车,而诗人表述为“火车的伤疤”,达到语言上的陌生化,更加凸显了伤疤对火车的巨大影响。“火车”作为现代文明的代表,却“充满伤疤”,体现的是现代社会中,如果缺少了诗歌,缺少了诗意,缺少了“月亮”,其实才是现代文明的一种缺失。
这样的社会现状,诗人无法改变,但月亮还在,诗人所爱的诗的代表仍然还在,所以诗人的心中对于诗歌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这种爱与无奈的交织,体现的是诗人对于人类应当注重精神文明的呼唤,是对远去诗歌的呼唤。

周韫:月亮很亮,亮也没用,没用也亮
    开头“城市,即便你如此丑恶,为什么仍然爱你?”即便城市丑恶,但我人对他表现出喜爱同时也是对自己爱城市的不解,在这里也表现了诗人自我矛盾的心理。
    在下文中的田园时代,与宫工厂烟火,市民吵架形成对比。而月亮你喝醉了啤酒和饮料,在这里喝醉了的意思是山珍了,夜深了,因为喝醉的时间要比较久。作者在这里感叹物是人非,但命运还是原来的命运月亮的照耀也还是那个月亮的照耀好像什么都变了却也什么都没有变。再怎么挣扎,怎么呼救,也阻止不了时间流逝。而在下问月亮由丰满变得弯曲,也象征着时间的变化。
    最后一段,当我心爱的人对镜梳妆。这样的寓意是随着年龄的成长时间的流逝,我们也逐渐成熟。接下来的火车是新时代的产物。象征着诗人在感叹回不去的田园时代如一道三八式的划破了坐着年少时的白月光。点了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诗人正是这样的人,有着一个美好的童年田园时光。


张继友:城市“月亮”的宿命
    首先诗中的第一段交代了诗人想要表达的主旨,城市的丑恶便是下文中的工业化污染严重以及人民道德性的逐渐沦丧。但是这样的城市却是作者的归属地,他是爱着这个地方的,一个为什么也就把作者的矛盾之感体现的淋漓尽致。诗的第二段中“此时我站在一条垃圾桶挤的巷内”,田园时代已经结束,昭示着作者曾经历过的温暖的结束及其内心的落寞,与其说是诗人的“我”,更不如说是城市中的人,城市夜空中的月亮,他们的心中那些温暖,已被垃圾填满。在下面文中的“月亮,你喝醉了啤酒和饮料,你的夜空的床上,已睡满了工厂的烟尘和几个市民吵架的声音”,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月亮和人一样,即和作者一样,会以啤酒和饮料来浇灭心中的怨愁,我们用工厂的烟尘和对自然的破坏,换来从田园进入城市的机会,显然,人们成功了,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夜空中的月亮。这是城市的宿命遍,也是困在城市夜空中月亮的宿命,诗人的宿命,他们的心已经被工厂的浓烟与啤酒饮料所浸淫,已然被困住了。第三段诗中我无法逃脱命运,就像无法逃脱你的照耀,这里我是这么理解的,我即作者,作者又代表着人们,人们影响着月亮,将月亮的命运所改变;而月光照耀着,昭示着人们的命运也已脱离航线,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如上面说的爱恨也相互矛盾。尽管你挣扎着呼救,虽然你丰满的嘴唇已经弯曲。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通看全诗,在描写文中月亮的手法上,都用的是拟人手法,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月亮就是人们,是人类的宿命共同体,挣扎着呼救,说的是像作者这样的人在呼吁,在感怀,在叹息。来到诗的最后一段,诗的主题我们可以联想一下,从古以来诗的主题分为两个大题——自然与人文,但是从文中我们可以发现,经过工厂的重工业化,显然两者都已快要消失,全都被工厂的烟尘和几个市民吵架的声音所覆盖。当我心爱的人对镜梳妆,一到火车的伤疤,开进了月亮脸中,前面的同学说过,此处心爱的人可以是文中的月亮,我也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所以我觉得这里是月亮在梳妆时,工业化的铁蹄踏碎了月亮田园般的镜子,火车的轰鸣将伤疤接上了月亮的脸,人们的心中,人与月亮是宿命的共同体,月亮回不到那个时候,人们便也回不到那个时候了。这是我们人类的宿命,也是城市夜空中月亮的宿命。

石子怡:无形之手
    本诗我认为是作者立于社会变迁之节点,在两种生活之间摇摆却又不得不接受现状无奈前进的内心矛盾写照。
    首先是诗人所表现的城市与田园的对比冲突,“垃圾拥挤的巷内”我们认为是城市真实的写照 ,是缩影 ,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灰暗角落的集结地,也就是说作者所处的环境就是如此,“捅挤”有压迫包裹之意,意指作者正在被这种灰暗所吞噬。但本诗第一节,作者又直言问道“即使你如此丑恶,为什么仍然爱你”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为何爱,我认为作者已然了然于心。处于工业发展,社会变迁的时代,发展似乎是第一要义,城市化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此处的爱不单指诗人本身,更是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渴求。然而发展带来的“丑恶”又是无可避免的,人们也直接选择了忽视放任,后文“工厂的烟尘,市民的吵闹”便是答案。然而作者内心深处,仍有挣扎,为什么仍然爱你,即对于自己爱的不认可性,这个不认可性即指向了诗人所认可所追寻的“田园时代”,田园时代指向的是过去,是质朴纯净的人文关系,“城市”指向的是现在,是喧哗的工厂轰鸣,是市民的紧张关系。   但诗人也自知田园时代已经结束,这里也暗含了诗人对田园时代的追思。
    其次,诗人内心的矛盾挣扎也格外突出,第三节,“我无法逃离命运”此处的命运,我们认为暗指时代前进的必然性,作为处于历史洪流之中千千万万的个体的一员,诗人是难以逆流而上,回溯至心中的田园时代的,只能被历史无形之手推进,无力之感油然而生。此处月亮这一意象,我认为是象征着诗人的精神世界,是黑暗的一束光。是内心纯净之地 ,是在这一物欲横流的时代,自我的坚守。但月亮却在“挣扎呼救”却又暗示着精神世界的被侵染,那么诗人又能坚守到何时呢?这不仅是我们的疑问也是诗人内心的疑问。“暗淡”的不只是月光,更是指引诗人前进灯塔的暗淡与消失。
    我认为精神文明,精神世界的匮乏是诗的主题,历史的无形之手又该如何摆脱?这是诗人留给我们的深层次思考。


宋艳林:城市月夜下的思索
    本篇诗歌其实是在物欲横流的工业社会下的作者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1997年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商品经济带来了一种“以钱为主”的思想观念,对物质欲望的追求给那个年代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上的空虚和焦虑。作者同样不能脱离这个时代对他的影响,所以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该走向何方, 自己的理想该如何实现。诗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一丝苦闷,这是因为诗人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现实世界与自己的理想之间的差距所导致的。
    诗的题目是城市夜空的月亮,在月亮之前有两个限定词:一个是城市,一个是夜空,也就是说月亮从属于夜空,夜空从属于城市,这是三个物之间的关系。诗的开头就写了城市,虽然丑恶,但诗人仍然爱它。这一段中的你是城市的所指,什么让诗人觉得城市丑恶,却又仍然爱他呢?第二段就开始了对城市丑恶场景的描写——此时我站在一条 堆满垃圾的小巷中 ,看见了在月光照耀下的啤酒,饮料瓶子,工厂的 烟尘布满夜空,寂静的远方传来了市民吵架的声音,作者明白田园时代已经结束了。“月亮 你喝醉了啤酒和饮料 你的夜空的床上 睡满了工厂烟尘和几个市民吵架的声音”月亮你喝醉有两种视角。一种是月亮醉了,一种是看月亮的人醉了。第一种视角用语言陌生化体现了月亮的朦胧,是什么导致这种朦胧?不是田园时代的云雾,而是工业时代下的烟尘。第二种视角下不是月亮是人醉,是什么导致人醉了呢?是啤酒,饮料。啤酒,饮料是物质欲望的象征,城市里的人已经被物质化了。城市之所以丑恶,除了城市环境的恶化之外,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的欲望所致。
     第三段写作者为什么仍然爱这个城市 ,“我无法逃脱命运
  就像无法逃脱你的照耀”,其实体现了一种无奈,这里的你其实是指这个城市,这个夜空以及夜空上的的月亮,作者无法逃脱这个大环境,所以也无法逃脱命运。但是作者又有不甘,“尽管你挣扎着呼救,虽然你丰满的嘴唇已经弯曲”,这里的你是指城市月亮夜空也包括了作者在内所有的人,他们都在寻求一条可以缓解时代所带来的焦虑的道路,所以挣扎着呼救。作者对城市是爱的,就像爱自己的命运爱自己的理想,带着对于未来的迷茫,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最后一段
写到“千百年来诗的主题,此时已经暗淡”也就是诗人的理想已经在这个物质化的环境下冲击的破碎不堪,“当我心爱的人对镜梳妆 一道火车的伤疤 开进了月亮的脸中”我认为这里我爱的人是诗人追求的理想,而火车代表工业化带来的膨胀的欲望,开进月亮的脸中其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作者的理想,命运的影响。我认为作者虽然迷茫但是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程一身老师:
    我觉得我们讨论的还挺好,但是有的地方还没有说清楚,当然,我觉得谈清楚还是很难的,我们对这个作品应该理解的更清楚一点,现在谈一谈我的理解啊。我觉得这个作品其实表面上看很容易看懂,但是真正谈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实这个作品是写城市的作品,写城市的作品其实我们前面学过波德莱尔,波德莱尔写过《恶之花》。《恶之花》就是写城市的作品,把城市比喻成一朵罪恶的花朵,那么,罪恶的花朵,当然,有恨有爱,就跟我们说的第一节对应上了,对不对?罪恶当然要恨的,花当然要爱的,既有恨又有爱。所以我觉得“恶之花”这个比喻已经把城市这个现代文明的产物写的比较精妙了,对不对?这个作品用精妙的语言表达也就是“恶之花”的意思。所以“恶之花”很经典,而且“恶之花”作为一个意象,它具有艺术性,具有令人讨厌又令人喜欢的艺术性。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作品是对《恶之花》的一个延续。
那么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写城市的诗歌呢?当然大家也分析了这个作品写了很多月亮,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他写的是城市的月亮。所以这个月亮不是城市的一部分,但又是城市的一部分。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一部分又不是城市的一部分呢?从它的本身来讲,月亮确实不是人创造的一个东西,而城市是人创造的一个东西,对不对?尽管月亮确实不是人创造的一个东西,它确实是照在城市上空的一个东西,所以,它又构成了城市的一部分。从它不是人创造的这一个点来讲,它确实不是城市的一部分。但是从它照耀在城市的上空这一点来讲,它确实又是城市的一部分。所以这个作品的题目可以有多种解读。第一种解读是这样的,城市与月亮,城市与城市上空的月亮,另一种就是城市的月亮,这样两种不同的解读。城市的月亮,你要注意,月亮是城市的一部分。当然,你要说这个月亮是城市的月亮也可以。不管怎么表述,这个作品我们一定要把它理解成城市的月亮,而且我这样讲的一个意图是把它跟乡村的月亮区分开,所以,我认为这个作品是写城市的作品,而不是写月亮的作品,我这个理解可能跟大家有点区别啊。我认为他写的月亮尽管不属于城市,但在这个作品中一定是城市的一部分,应该把它当成城市的一部分去理解。那么这个月亮代表的是什么呢?月亮代表的是田园时代、千百年来诗的主题,这两个东西跟月亮有关系。说月亮是田园时代的一个表征,当然这个理解是对的。它是田园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东西,也是千百年来诗的主题,这两个都跟月亮有关系。
其实,我刚才说月亮尽管不是人造的,但它已经被人改造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城市上的月亮是怎么被人改造的呢?这个作品很多地方都有体现。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我认为这个作品写的比较出色的地方是第二小节的倒数两行。大家注意这两行啊,这两行就是人对月亮的改造的一个体现,人已经把月亮改造了。怎么改造的呢?工厂的烟尘已经渗透到了月亮睡觉的床上。这个“夜空的床”我认为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为什么这么说呢?夜空在上面,在我们头顶,我们很难把夜空想象成一张床。但这个作者把夜空想成了一张床,揭示了夜空与月亮之间的关系。月亮好像一个人,夜空好像一个睡觉的器具,我们睡在床上,在我们看来,月亮这个床呢,如果从视觉的层面来看,是颠倒过来的,对不对?所以我认为这个想象非常大胆,这个比喻非常大胆,我们一般不会这样比喻。你会把夜空比喻成一张床吗?我觉得很少有人这样比喻。这个比喻里面体现了一种非常大胆的想象力。他为什么把夜空比喻成床呢?其实这里面他暗示了这样一个信息,他暗示了月亮在夜空,人在城市,他暗示了这样一个意思。当人在城市睡眠的时候,月亮却无法睡眠。也就是说,人在城市睡眠的这个时间,反而是月亮在城市里面无法睡眠的时间,为什么?因为月亮已经被污染了,月亮已经被工厂的烟尘污染了。然后城市里面市民吵架也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因为烟尘是视觉的,夜空也是视觉的,对不对?是视觉的画面。这个东西我跟你说,它是同类物,都是可以看见的。但是这个吵架的声音它是听见的,它就把听见的东西融入了视觉的东西。也就是说夜空中睡着吵架的声音,你不觉得这种说法非常新颖吗?我们应该把这个东西分析出来。因为它是视听结合的。我觉得这两句写的非常精妙,它把声音依附到夜空的床上,那么意思是什么呢?不但工厂的烟尘干扰了月亮的睡眠,而且市民的吵闹声也干扰了月亮的睡眠,月亮是一个被干扰的对象。这就是我所说的人对月亮的改造这个意思,人已经改造了城市上空的月亮。你觉得不是这样吗?他写的不是这个意思吗?对不对?所以这是我刚才对大家的一个意思,月亮不是人造的,但已经被人改造了。我觉得这两句写的就是这个意思,被人改造的意思。那么,我刚才说的这个作品其实把月亮作为田园的表征,作为诗歌主题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月亮被改造也就意味着田园被改造,也就意味着诗的主题被改造。因为它们是一致的,就是双重性嘛。所以月亮被改造也就意味着田园被改造。田园被改造他用的是结束,田园已经结束了。那么田园时代的结束啊,我觉得是对当代的一个把握,对当代工业化的一个把握。人类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了,农业已经工业化了,就是说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淳朴的传统的乡村了。即使在乡村,它也是机械化的,也是工业化的。乡村也通公路啊,也有汽车啊,然后播种啊、收割啊都是机械化的,对不对?所以田园时代已经终结了,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这体现了现代人对田园时代的一个彻底变革。田园时代结束了,这是城市对农村强力渗透的一个结果。所以我觉得这个作品写出了,从历史层面,其实也是从空间层面城市的不断扩展渗透了农村这样一个现状。在这个表述的基础上,他说田园时代结束了。所以,我觉得从这里来看啊,人改造了月亮,也改造了田园。或者我们可以说城市代表的是工业化,是机械化。那么,这个工厂也就是工业化、机械化的一个代名词,对不对?这里面也许我还没有分析得太清楚,好像有的地方还可以发挥一下。比方说,这个市民吵架的声音,它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紧张的关系,对不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关系,这个不和谐关系其实是城市之中恶的一些东西。为什么城市丑恶呢?丑恶这个意象我们要落实它,丑恶在什么地方?它丑恶在市民吵架、工厂的烟尘,这是丑恶的,垃圾拥挤的巷内,这都是丑恶的,都是丑恶的体现。这几个放在一起把丑恶具体化了。那么,在这几个丑恶当中,我重点分析的是这个东西,垃圾是人制造的,工厂是人创造财富的一个场所。当然,这种创造财富、创造产品也带来了副作用,工厂的烟尘,市民的吵架,人与人之间的紧张的关系,可能这里面包含了一种人的自私吧,能不能归结到这一方面?他们为什么吵架呢,利益之争嘛,是城市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之争,对不对?那么,这些破坏了田园时代、破坏了千百年来诗的主题,对不对?我们这样把它连接起来。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紧张的关系已将把田园时代那种美好、和谐、安静、人际的友好相处这些东西都给破坏了。我觉得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两个句子写的非常经典。我认为这是这个作品里面写的第一个出色、第一个精彩的地方。
     那么,我讲一下第二个出色的地方在哪里啊。第二个出色的地方我认为是最后三行。我现在思路变了啊,现在讲出色的地方啊,先把出色的地方讲一讲。最后三行确实写的非常出色、非常精彩,但是我们很难把它解释清楚。刚才大家也解读了这三行,这三行到底应该怎么解释?我建议大家这样来解释。可以把倒数第三行先不看,这一行你可以先不看啊,你先看后两行。后两行我们说它是一个整体的意思啊,倒数第三行它是一个语境,它是给后面两行表达情感的一个语境。先不看这个语境,先看这个表达的对象,它说的什么啊?一道火车,火车对应的就是城市,火车肯定对应的是城市,对吧?月亮对应的就是乡村,是田园,是自然,对应的是这一个东西啊,是自然物,是田园,是千百年来诗的主题,是一个美的东西,我们把它归结为一个美的东西,这应该是毫无异议的啊。作者把月亮比喻成一个脸,这也是在强调它的美,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脸在人体部位当中是最美的,对不对?月亮也确实像一张脸,它是圆形的,对不对?确实像一张脸。所以我觉得月亮的脸这是一个自然物,对应田园,对应诗的主题,对应传统诗歌的主题,对应这个东西。所以说,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一个美的存在。我们现在再来讨论火车。火车这个东西我们刚才说是城市的东西,对应着城市。那么,城市给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信息。我觉得需要强调火车对于城市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是一个长长的东西。关键是这里面最惊人的是什么?最惊人的是把火车比喻成伤疤,最惊人的地方就是这个地方。火车为什么比喻成伤疤呢?其实我们这里理解它是一个制造伤疤的东西,但它这里没有说制造伤疤,而是直接把火车比喻成伤疤。我们这样来想啊,一道火车的利刃开进来月亮的脸中,这样来理解啊,一道火车的利刃、一道火车的刀锋开进了月亮的脸中。这个大家想一想啊,跟月亮的伤疤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比较,我们发现伤疤他用的比较大胆,跟把夜空比喻成床一样大胆。这好像是把因果关系给颠倒过来了,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本来制造伤疤的是利刃,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但是他把这个东西给前置了,把利刃给悬空了,给去掉了,直接把它比喻成一个伤害的结果,它本来是一个伤害物。为什么说它本来是一个伤害物呢?开进月亮的脸中,应该是月亮的伤疤才对,对不对?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把作品中的这几个词给提出来啊。火车开进月亮,我们把这几个词给提取出来啊,火车开进月亮,肯定是月亮的伤疤不是火车的伤疤,对不对?是这样的啊,所以我觉得他这样一个惊人的倒置,或者这样把伤疤转移,也可能意味着火车在伤害月亮的时候也伤害了自己,或者说城市在伤害月亮的时候也伤害了自己。好,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也就是说,它作为伤害者也可能是被伤害者。这样一个理解可能是比较深入一点的啊。那么,这里面他其实写的是城市与田园的关系,我认为。用诗歌里面的话来讲,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城市与田园之间的关系。表面上来看,可能是城市伤害了田园,但有可能城市在伤害田园的同时也伤害了自身。从生态平衡这个层面来讲,城市也需要绿化,也需要自然化。当城市把田园给伤害掉之后呢,其实对它自己也是一个损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认为这是双重伤害的体现,不是一个单一的伤害,不是城市直接伤害田园,而是城市在伤害田园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所以用火车的伤疤。火车就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的体现物,因为还有一点,火车是速度的体现,特别是我们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了,对不对?就是说,它体现的是一个速度,速度也是城市、工业、机械的一个共同特点,它不是田园般的缓慢的那种节奏,而是快速的、高速的一个东西。那么我觉得在这里面它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把它说成是一个相互伤害的隐喻啊。
我觉得这个作品最惊人的一句是火车开进月亮,这是这个作品中给我震撼最大的句子,看到这首诗我一眼就记得了这一句。为什么?因为这一句写的太惊人了。火车开进月亮,不用任何比喻都是一个好的句子,都是一句好诗。这个也许不太需要想象力,也许这可能是一种错觉。就像“江清月近人”,它是我们的直观经验,江清啊,月亮离人很近。“野旷天低树”,田野很开阔,天比树还低,你说天比树还低吗?在空旷的田野确实是这样的。那么,火车开进月亮也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在特定的场合有可能遇到这样的场景,比如说在大草原上或者是大沙漠上,大地上,一列火车开过来,恰巧是傍晚时分,月亮刚刚升起,你会看到这个场景,你会看到的,不需要借助高科技,不需要借助电脑组合,不需要这样,你们有可能见到这样一个场景。火车高速开过去,月亮恰好在火车头的那个部位,你们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意象。说不定这个意象有可能是真实观察到的一个东西,但是它很有震撼力。它把两种事物的伤害性和我刚才发挥的相互伤害的这个因素也包含在里面了。那么,我刚才说了月亮是美的象征,这也就是对美的破坏。工业破坏了田园之美、自然之美,我们可以这样发挥啊。那么,它破坏了田园之美、自然之美,其实根据我们刚才的那个理解,它就可能破坏了自身的生态平衡,城市就还有它自身的缺陷。那么,我们现在来看倒数第三行啊,你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认知呢?我的直观理解是这样的,我跟大家说一下啊。就是说,提供这样一个语境啊,它有一个对照的意味,怎么对照的呢?“心爱的人”,大家看到这个心爱的人,你不能理解为虚的,我建议大家不要理解为虚的。为什么“我”仍然爱城市?因为城市里面可能有“我心爱的人”,对不对?我觉得这个问题你是不能否认的。当然这个作者没有说的这样明白啊,但是我觉得我们这样发挥也是不错的,肯定是对的。那么心爱的人肯定是你喜欢的人,对不对?她对镜梳妆,对镜梳妆是什么呢?美化,对不对?所以对镜梳妆是美化的一个体现。那么这给我的一个印象是什么呢?一个你喜欢的人,本来很美的人,在对着镜子梳妆,这不更美吗?对不对?你想是不是美上加美?心爱的人你本身是喜欢她的,你觉得她很美,她对镜梳妆会更美,这是美上加美。而后面是美被破坏,你不觉得这是一种张力吗?对不对?一个是在美的基础上更美了,一个是美的东西突然被一种外在的强大的力量破坏了,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美的境遇。一种美是被美化的,一种美是被直接给破坏了,这是两种美,这是两种美的不同遭遇啊。为什么这样来理解?为什么把这两种东西并置在一起呢?是形成了一种震撼的效果。刚才我给大家说了,火车开进月亮,它本身就具有震撼性,那么,这样一个并置,把火车开进月亮跟心爱的人对镜梳妆这样两个完全相反的美的结局放在一起,它的差异性就变得很大,增强了这个作品的震撼性,对不对?你想想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是两种美的不同的结果。而且,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它隐约地回答了“我”为什么还在爱城市。
那么,分析了这两个精彩的地方以后啊,我可以给大家做这样一个总结。这个作品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我”对城市,“我”对月亮,这是两个结构。还有一点是什么呢?就是城市对自然对破坏,对月亮的破坏,是这样三个结构。这三个结构我们把它放在一起讨论比较好,像我刚才说的,那两个精彩的地方,都体现了城市对自然的破坏,城市对月亮的破坏,对不对?所以这两个是比较重点的地方,也是写的比较精彩的地方,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还有一些地方,不知道还能不能分析啊,我看一看,还有几分钟,大家坚持一下啊。这个地方我也说一下。倒数第二节这一句,这句诗写的是月亮被改造、被破坏以后的一个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注意到没有?这个作品的“你”是不一样的,我跟大家说一下啊,在第一节,“你”指的是城市,第二节、第三节的“你”指的是月亮。我们知道,用“你”体现的是一种对话关系,对吧?在第一节里,“我”是跟城市的对话,在第二节跟第三节是跟月亮的对话。所以这里面的“你”,它指代的对象不一样。为什么我现在要分析一下第三节的这个“你”呢?这个“你”是需要拯救,需要挽救的一个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看啊,月亮在呼救,因为它被人改造了,被人伤害了。第二节我们已经分析了,就是环境的污染啊,声音的干扰啊,火车开进月亮形成的伤害啊等等,其实都是它呼救的原因,就是人对自然伤害到相当厉害的程度了。然后它这个“丰满”和“已经弯曲”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发挥啊,如果你结合一下最后一行,火车开进月亮的脸中,是不是把它撞弯曲了?这是一个大胆的想象,对不对?如果你说这是圆月到弯月的转变,那就显得太弱了,没有说服力,没有体现对自然的伤害,对不对?当然,这也是一个大胆的想象。好,今天就说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渡】第150期||看图写诗•灯火里的思念(下)
中国诗歌报:姚君英诗评廉波的作品《城市的夜空》
如果夜空不曾有星星,月亮该是多么寂寞
第478篇:星星不见了
宋代诗人李朴的一首冷门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魅力诗人好声音·孟祥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