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废话诗的张力
废话诗的张力—以乌青为例 废话诗自问世以来,饱受争议,质疑、困惑、甚至谩骂之声从未绝耳,一度成为诗歌界以至文化界的焦点。口语化的写作、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扩大了诗歌的可视度,同时也将乌青为代表的废话诗人们推向了诗歌的“断头台”。然而废话诗能引起诗坛内部、外部的轩然大波,自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至少在诗歌写作新模式的探索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口语的探索 废话诗不同于传统的新诗,崭露头角多以网络为媒介,是新时代写作的一个转变。而不同于新诗的受众面,废话诗的传播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比普通的诗歌来的迅速而广泛。之所以废话诗迅速走红,和网民的病毒式传播也有很大的关系。值得商榷的是,废话诗的批评声中,以阅读经验不多,审美趣味不高的读者最为激烈。区别于传统诗歌的含蓄和婉转,废话诗的浅白在批评者的眼里甚为可笑,以至于不少网友打趣,这样的诗一天可以写一百首。以乌青最受争议的几首诗为例,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另一首《关于爱》也颇受质疑,关于爱/我又想起了你,区区两行十分经济的十个字也划入诗歌范畴。诗歌的“神性”和崇高性,瞬间被拉下神坛,而诗人的传统吟风赏月或深沉悲痛形象在乌青身上也毫无印证,在网络流传的视频上乌青的诗歌朗诵和诗歌一样充满着打趣和调侃。 废话诗为读者和批评者诟病最多的是其语言的简洁性和意象的通俗性,丝毫不具备传统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整齐感,也没有华丽的诗性的词汇。诗歌中描绘的内容有的只是分行,也有的是口语味的直白,文学中的陌生化产生的美学姿态被废话诗人自动放弃,同样,阻隔性产生的审美趣味也同样荡然无存。废话诗以几近直白通俗的话语,平铺直叙的形式,内容也充斥着生活的鸡毛蒜皮,直白的说,就是废话。或许是诗歌地位的拔高,诗在汉字中的形象是巍峨而严肃。口语和通俗的面貌出现的废话诗被痛打,而以《诗经》的含蓄和委婉为反驳之见的批评者们也自动忽略了一个事实。《诗经》中大量的诗歌都是民间采集并且在当时以口语形式入诗的。而口语诗歌自古以来并未中断,古典诗歌中的元白二人当推口语诗的佼佼者,往前推有乐府诗,往后推明代也有不少民间诗歌,而打油诗自古从未断绝,更不必提现代诗歌中白话诗掀起的热潮。不难看出,口语诗本身也算是诗歌史认祖认宗的身份,在诗歌的族谱中香火也算旺盛。而到了废话诗这一代,为什么又饱受冷嘲热讽。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传统是意象和意境的含蓄,曲曲折折的诗意在辗转的节奏感极强的汉字组构中形成美感。即使到了白话诗时期,诗歌都并未彻底放弃形式和韵律。大多数的诗歌欣赏者,本质里都默认诗歌存在着新月派的三美,不自觉的以此为根据追求和评判诗歌。以上千年的诗歌写作和批评的经验和审美积习,无论是行内和行外人,对诗歌的态度还是有所保留,停留在诗歌的传统审美上。因此,废话诗虽然入了诗歌史的族谱,恐怕也要被划入“私生子”的行列。 废话诗饱受批评和传统的文化积习不无关系,被不少读者称作诋毁诗歌形象、侮辱传统诗歌。“如果传统的方式仅限于追随前一代,或仅限于盲目的或胆怯的墨守前一代成功的方法,'传统’自然是不足称道了。”如艾略特所言,要是诗歌永远是以一种传统的、古典的形式自居,当年的白话诗,朦胧诗都应该被抹杀。而废话诗,在新诗目前的局面下,做出积极的探索,是一件幸事。 二、废话的诗意 诗歌和诗歌的鉴赏向来在文学批评中仁者见仁,朦胧和委婉的情趣也有不少过度诠释。而废话诗最大的特点是易读性和直白性。没有过多在诗歌中才能见到的形容词,意象到处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面包、电话、超市之类的常见物,在阅读中读者和作者的关系至少没有隔阂感。口语的写作实际上并非易事,在为了反讽而反讽的仿作中不难看出,尽管在形式上并无二类,可在语感和深层的表现力上毫无亮点。很多凑热闹者为了表现自己同样可以写出废话诗,虽保留了原先的格式和语气上的拿捏,与其说在模仿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略了诗意,毋宁说他们本身没有诗意。正如乌青在诗集《天上白云真白啊》的封面上所言:如果生活没有诗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而仿写的存在也从反面证明,引起争议的废话诗必然有存在的合理性。 诗意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很难用数值去衡量诗意的分量,也做不到评判是否存在诗意的维度。但是试着在乌青的诗歌中可以随意例举,用极简的话语去表达,如《和父亲在一起》中短短几行:我们一起散步/无话可说/我戴上耳机/后来看见他转头跟我说了一句话/我拿下耳机问,什么?/他说,没什么。这种生活中平易近人的画面是废话诗中常见的画面,这已经算是有画面感的一首了。更多的是像《UFO》这样的短小和轻盈的:那天阳光明媚/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看见孙悟空站在云上。用富诗意的一句话来表达,诗人和常人最大的不同是对一朵云的看法。废话诗之所以不是废话,而是废话诗,只是对一朵云保留诗意的审美。 赵丽华坦言:“与初期白话诗一样, 梨花诗是为了卸掉诗歌众多的承载、担负、所指、教益, 让她变成完全凭直感的、有弹性的、随意的、轻盈的东西。”废话诗回避了宏大叙事和意识形态,疏远了古典诗歌的含蓄和逶迤,也同新诗的抽象和朦胧保持距离。乌青选择的是纯粹的口语写作,而口语的美感在于生活的常见性和诗歌的陌生化的反差。在习惯了诗歌矜持的态度、生涩的字眼和朦胧的意境,乌青的口语显得异常亲切,而在这原本熟悉的亲切中,又拉远了常见诗歌高深而晦涩的形象,这是一种日常化的在阅读经验过剩基础上的陌生化。和书面语相比,美感并不明显的口语优劣参半。没有了艰涩而高远的阻拒性,也丧失了阅读上的美感体验,但是并不是说,废话诗失去了诗歌的美感,是失去了语言上雕琢的凿斫的加工后的美,保留了口语天然的朴素的不含添加剂的美。 传统的诗性是陌生的、间离的、遥远的落差感,将现实和文本的距离拉开,通过语言和韵律造成强大的想象空间。而乌青放弃使用任何矫揉造作的、抽象的、令人有距离感的词汇去表达,但是用心的读者同样能感受到其中的情绪波动。诗歌之美,实际上并不单纯停留在语言,而是在于境,是读完之后情绪的延留和价值的感悟。乌青的废话背后有广阔的空间留给读者感受文字的力量,白描殆尽的文字没有留白,但是并没有上色,读者是需要自己去猜想那份孤独、虚无和躁动的。《女同学之死》的结尾很有余味,她家离我家不远/第二天放学后/我路过她家/看见她的棺材/孤独地躺在门口/我有些害怕/晚上我梦见了她/并且遗精了。诗歌上半节比较长,讲述的是漂亮女同学的死亡,而下半节笔锋一转,死亡和欲望的戏谑,严肃化解成了虚无。这样的技法在乌青的创作中屡试不爽,每一句废话都是没有深层的所指,也避免了评论家的过度诠释,废话诗的精髓在于在废话中的情绪和感觉。如艾略特所言,一件艺术作品对于欣赏者的效力是一种特殊的经验。诗之所以有价值,并不在感情的伟大与强烈,而是在艺术作用的强烈(诗人的加工)。 乌青的废话中语言并不存在强烈的流动性,读起来语感并不坏,情绪并不受抑制,是前后流动并能溢出文本之外的,这是他最厉害的地方,当然并不是每首都是佳作。拿一首还不错的诗歌举例这种情绪和感觉的流动性,没有把握/只是试试/向一只猫要一支烟/就这样/他问一只猫/有没有烟?/猫跳下桌子躲到了沙发底/他搬开沙发/对猫说了句谢谢,诗歌中客体是一只猫,人和猫的对话显然存在着障碍,而猫的躲避和人的感谢造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种巨大的孤独和个体的卑微传达出“废话”才有的空虚感。在语言上,“一”的可靠的孤独感,沙发的群体象征,猫的躲闪,如果只是随意的废话,是无法写出深刻的孤独的。《少女三月初五》黑色的短袖T袖/是黑色的/露出她的胳膊/是洁白的/她站在门口/还是房间内/看这样子,过一会儿/她就要走了/走了,离开这里/到外面去/她就要走到春日的耀眼的阳光里去/她就要走到春日的耀眼的阳光里去了/离开我了,也是这种反差的手法,黑和白,门外和房内,春日的阳光和离别的少女,乌青的拿手好戏是把情绪藏在废话的载体中,是费心思的废话,对生存的焦虑和无聊有着旁观者的清晰,却也有着旁观者的无所事事。 有人质疑废话诗的写作态度诚意不足,充满着游戏性和玩乐性,有哗众取宠消费大众之嫌。同为废话诗人的杨黎提出三点废话诗的立场: “①老老实实,准确、具体、简单。②能够准确写出的可以写,能够具体写出的可以写,能够简单写出的也可以写;相反,不准确、不具体、不简单的,我们必须遵守写作的原则,就是放弃。③它的事件可以被替换,但它的结果却不能被替换;它的对象可以被替换,但它的目的却不能被替换;它的行为可以被替换,但它的方式却不能被替换。”废话诗去模式化和套路化的写作方式,带有实验性质的语言误解为文字游戏,显然是不公的。假使诗歌非要套上朦胧的面纱才具有诚意,层层的阅读障碍才叫作佳作,这种批评标准本身就偏离了客观。书面倾向的诗歌专门化程度和与现实分离性越高,才被叫做诚意佳作?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之争,实在无意义,何况是诗歌这样抽象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品。 三、后现代的消解 乌青的废话诗有俗文化的审美体验,具有反崇高、反学院、反精英、反传统的思考,废话诗中的俗是有趣味的俗,这种趣味的来源是后现代的审美感官。《全爱粥》每隔30秒去搅拌一下/正在煮着的粥/拿起盖子搅几下/然后用勺子轻轻敲打锅盖/当当当/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说三遍,说完/看到锅里的粥害羞起来/我知道一锅好粥就要诞生了/全爱粥。乌青是个狡猾的诗人,他总是能找到很好的载体来表达情绪,这种不做修饰的抒情有着独特的诗人主体气质的趣味。白话的极致和技巧的舍弃,让废话诗呈现出一幅自然的清新之气,也具有十分浅白直观的特质。詹明信指出: “一种崭新的平面而无深度的感觉, 正是后现代文化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特征。说穿了这种全新的表面感, 也就给人那样的感觉———表面、缺乏内涵、无深度。这几乎可以说是一切后现代主义文化形式最基本的特征。” 缺乏诗歌的韵律感,意象的跳跃感和意境的深远感,也远离诗歌语言别致的凝练和诗歌匠心结构的复杂,废话诗显得略显轻浮和有失深沉,丧失诗歌的重量和力度。在后现代的话语空间里,生存的哲学是多样性和发散性,没有体系和规则的束缚,崇拜自由和无中心。乌青的废话诗在某种程度上,和后现代的价值观不谋而合,而不仅是写作态度上的契合,乌青的个人气质和诗歌传达出来的情绪都充满着后现代的特征,颓废的、疏离的、孤独的,也是个人的、自由的、焦虑的。并不是用后现代的理论为废话诗开脱,强加理论过度诠释浅白的废话,而是废话身后,诗人的写作立场是不自觉倾向于后现代。 在这种角度下欣赏乌青的诗歌,将文本中的废话都直接作为符号,思想的指向性不需要累赘的转化。也就是说,情绪不需要辗转的意象来表达,能指和所指失去意义。因此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传统的眼光来批判,废话诗的俗与新诗的雅,本身也就不存在隔阂了。费瑟斯通也说: “如果我们来检讨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我们就会发现, 它强调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界限的消解、高雅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之间界限的消失”。 通过媒介的多样性,诗歌的写作途径开始有了新鲜的途径,是在新环境下出现的废话诗有着先锋性的朝气。消解权威、消解传统、消解标准、消解概念,解构主义的狂飙突进让废话诗有了开脱的理论。值得承认的是,废话诗有不少的负面影响,调侃性无意义的诗作不在少数。然而乌青通过自身的创作也表明了一个态度,从来就没有什么可以伤害/正常的写作/也没有什么可以帮助它/对某些朋友而言/判断你是不是活着/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看你是否还在写作,至少在写作的诚意上,我们不能怀疑乌青,怀疑废话诗革新的勇气。克服对废话诗的偏见和保持客观的审美批评,对新诗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课程论文,很喜欢乌青的部分诗歌,那种南京一派的孤独和颓废很喜欢。为了应付作业,过度诠释的很恶心,喷子别来,我玻璃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论园地:(3)乌青体:“在场性”与“现象”追求的诗歌歧路
[诗人访谈]乌青淘宝开店,“废话体”诗歌月卖两万
“废话体”诗歌走红: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白死了
获当代两位大诗人点赞的“废话体”诗,为何会让网友心疼李白杜甫
口语入诗
赵丽华力挺“废话诗”:有傻叉对诗歌说三道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