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诺贝尔奖与中华古籍不解之缘(2)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认为至少在弱相互作用领域内,宇称并不守恒。年底,吴健雄等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1957年12月10日,年轻的杨李满面春风地登上了斯德哥尔摩领奖台,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俩是最早获得诺奖的中国人。杨振宁获奖后说:“我怀疑德国物理学家拿波特的奇偶性意见,这和我40年代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做大学生时代念《易经》的心得有关。《易经》中既有阴阳相对的道理,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阴衰、阴盛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1964年2月,美国《前锋论坛报》科学编辑专文赞美杨李,指出李政道仍与中国历史和哲学有着精神上的联系;又说杨振宁爱好中国的《易经》和哲学,才使他能够有这种特殊想象力。的确,杨李对《易经》都有很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一直在玩味着《易经》象、数、理之神韵,还琢磨着怎样用《易经》哲理,来探索某些物理定律是否可突破。20世纪80年代李政道讲学时,反复强调《易经》与量子力学相通之处:“在量子力学中有一条很根本的、很重要的测不准定律,说明我们永远测不准一切的。测准了一个方面,就一定测不准另一方面。所以这些道理都和《易经》学术相近的。《周易·系辞》:'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这就指明白事物之理,并不是数字所能分能穷的。”杨李早期对《周易》情有独钟:一则因其母语为汉语,《周易》为汉语中群经之首、大道之原;再则,二人又是汉语语境中的知识精英,自然对《周易》钟爱有加,从中受到哲理启发,使其思维触角向更深、更广处延伸。《周易》启迪了杨李的智慧,杨李诠释了《周易》的神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振宁“占卦”确有其事 - 名人与周易 - 周易入门网
杨振宁与李政道当年的友谊与情趣
杨振宁与李政道的恩怨
杨振宁和李政道之间的矛盾真相是什么?
李政道和杨振宁不一样的爱情
杨振宁李政道为何决裂?李政道本人如此回忆,和杨夫人还有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