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子 | 我在铁轨上看见了自己

  远方太远 但诗在这里  

#文章下评论点赞量前三名获海子诗歌集和一份精美小礼品#

《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姐姐,今晚我在德令哈

1987年3月的一个晚上,朦胧派诗人蝌蚪在爱的海洋里怀揣着宽容善良而死去;1991年1月24日,诗人戈麦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中寂寞而决绝的离世;1993年10月8日,童话诗人顾城在背叛与痛苦中以斧弑妻后悬树自缢。

这些完美的自杀手法,都标志着一代诗作的崛起与迸发。生命即诗,诗即生命!每一个书写死亡的人都不一定能够成为诗人,但每一个诗人一定都书写过死亡,那些灵魂的永生用”生”来沉淀,用”死”的决绝来塑造出完美的诗篇。

1989年3月26日黄昏,一位穿着干净的年轻小伙子怀揣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行走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他左右徘徊眼神空洞。随后这个年轻人从墙壁上撕下一块纸片,用铅笔写道:“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査海生,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便将随身携带的四本书摆放在一旁,慢慢将身子躺在铁轨上。当火车呼啸而来时,这个年轻人完成了生与死的精彩一幕。

海子,一个用生命注入诗歌,用自杀来结束生命的诗人。我不知道那天是怎么的天气,大概是个好天气吧。就如诗篇上所说“泉水白白流淌/花朵为谁开放/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 吐着芳香/站在山岗上”,而一位年轻的诗人在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怀抱着暖阳,一步一步踏入永生之门,通向死亡葬场。

这一天既是他的忌日,也是他的生日。这一年,他才25岁。

就在蝌蚪自杀两年之后,海子卧轨、戈麦投河、顾城悬树,这些死亡姿态冥冥之中竟如海子诗歌中所写的意外相似:“今天出生三只连体动物/在天之翅/在水之灵/在地之根。”如同生命的总结,世间已找不到他的一席之地,唯有死亡方得解脱。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1988年7月的今天,也是诗人海子死前的第8个月,当火车途经德令哈时,他写下了这首诗篇。那时候的海子,依然还活着,夜色笼罩,目光所及处是戈壁,是雨水中荒凉的城。草原尽头两手空空,悲伤时握不住一颗泪滴,而“姐姐”是他唯一的倾诉对象。这时候的海子无疑是孤独而寂寞的,他渴望得到慰藉,便通过“姐姐”这个意象直抒胸臆。

那“姐姐”又是谁呢?有人说是他的情人,已经分手的情人,而在诗中我理解为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可以视为一种理想或者信仰。他认为这座城是荒凉的,与“姐姐”倾诉完以后,原来“荒凉寂寞的戈壁”也可以变得如此美丽。

最初读这首诗一直以为叫做德令哈,后来才知道它的名字叫做《日记》,海子从来都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而这首诗的意义先是日记再然后才能称为诗。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也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从交代人物地点到叙事抒情再到最后的高潮,一共分为四段,一直读到“一切都在生长”终于忍不住喉头哽咽。

读他的诗,无疑是一种享受,当那些诗中的场景如老旧电影画面般,一幕幕从脑海中放映而过,将那些优美伤感附有灵魂的句子如线串珠,从过去通往时间隧道,穿梭在每一个喜爱海子的读者中,犹如灵魂者的交流。有些人活着却一声不吭仿若亡者,而有些人死去了,却依旧影响着数以万计的人们,孜孜不倦地诵读着他们遗留下来的壮丽诗篇。

我常常在想,假如现在他还活着,会是怎样的场景?他还会继续写诗吗?成就更高的辉煌?可惜没有如果,这个年轻的诗人终其一生,将自己活成了一部诗歌。

海子去世之后,缅怀他的人很多,“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象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最后突然爆炸。”他的好友川西曾如此回忆。

说起来惭愧,在他被收集的众多作品中,算起来我只读过他98首诗,不足以去评说诗中精髓。但我同所有文艺青年一样,有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愿望。关于海子,川西也曾对他做过这样的理解:“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每一个诵读过他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泥土的光明与黑暗,温情与严酷化作他生命的本质,化作他出类拔萃、简约、流畅又铿锵的诗歌语言,仿佛沉默的大地为了说话而一把抓住了他,将他变为大地的嗓子。”

“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川西如是,我如是。

无论他行至何方,自称为何种模样,他依旧是孤独中永远的王。由于幼时生长于农村,导致他的诗歌中渲染着麦地的芳香,那种来自故乡的记忆,使他得以用土地和麦子闻名诗坛。他死后遗留下来的200多万字作品中,以诗意命名和淳朴抒情,将诗歌升华为海市蜃楼般的乡村乌托邦。

他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为“诗歌烈士”。他还很喜欢兰波的那句名言:生活在别处。于是他将我们称为人类,将自己留在了别处,所以海子死后,整个诗歌界为之震动。

在众多诗人中,海子是最纯粹的所在,为诗而活着,亦殉葬于诗中。他的死是注定的,这样一位将诗歌看的过于崇高的人,注定会死在自己所爱的事物上,他的爱,将自身融入其中,流通骨血,无法割舍。

“一切都在生长。”

从海子的诗中我们来到姐姐的身旁——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姐姐,今夜我在香格里拉;姐姐,今夜我在西伯利亚;姐姐,今夜我在喜马拉雅,无比怀念远方的家。

作者简介

洛小安: 

爱幻想,爱旅游,一腔诗意喂了狗。

主播简介

娜子:

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双鱼girl

评论福利:

关于海子,不仅是怀念

还有我们的青春、梦想、爱情和生活

传承海子精神

更是为了那个时代

7月25日,乐诵订阅号推文,

文章底部评论点赞量前三

将获得海子诗歌集和精美小礼物一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繁华落尽打油诗14首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缅怀海子辞世三十周年诗歌展
海子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海子的一首肉麻情诗,上学时老师不让读,毕业后因为它爱上一座城
漫旅随笔(6) 德令哈,因为一个人而知道了一座城
海子很凄美的诗,捧红一座仅10万人口的城市,写完第二年他就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